分享

青岛栈桥、五四广场

 一个虫虫的旅行 2020-07-16

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青岛栈桥、五四广场

青岛无疑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但凡一个城市有海滨、河滨,一定建成公共旅游休闲场所,一定是一道美丽的景观线。

走出青岛火车站,感觉一点也不现代,倒是一股欧式风情迎面而来。

青岛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德国工程师设计,原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使用了百年以后,1991年被拆除重建。经2006的再次改造,就是现在这个模样。重建的火车站保留了当年德系风格,显眼的黄墙陡坡红屋顶,算是对历史的尊重吧。

出火车站只要步行就可以来到青岛湾海滨风景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

我们知道,当海岸边水深不够,船舶靠不了岸,架起栈桥即可从岸上伸入海湾中,作为临时码头,以便利旅客上下舟船或装卸货物。青岛栈桥是青岛的标志。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建成之时只是供海军运送军用物资的简易铁木结构的码头,桥长200米。

1897年,德国借机侵占青岛后,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桥身延长到350米。1931年由当时的青岛政府出资对栈桥进行了重建,桥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水泥铺面,将桥身延长至440米。

84、98年青岛市政府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之上对栈桥进行了全面整修,使桥体更加坚固美观,桥面宽敞。栈桥的两边加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防波堤,以减弱风浪的冲击。

并且在桥的南端建中式八角形“回澜阁”。24根柱子支撑,金色琉璃瓦覆顶,为“青岛十景”之一。栈桥由海岸前伸入海,“长虹远引”、“飞阁回澜”即出于此。

说到近代的青岛总和德国有扯不断的关系。早在光绪二十一~二十三年,德国曾几次向清政府要求租借东南沿海港湾,未果。1897年11(光绪二十三年),山东发生村民杀死两德国教士的“巨野教案”,德国以此为借口,派海军提督率4艘巡洋舰抵胶洲湾,以操演为名强行登陆,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让德军兵不血刃占领青岛。最终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政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殖民地。

青岛信号山俯瞰栈桥及德式建筑

信号山德国总督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

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日本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最终引发了“五四运动”。

五四广场五月的风雕塑

五四广场离栈桥不远。主题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沿青岛湾海滨,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常丰富,一时不会是讲不完的。

鲁迅公园

鲁迅并没有真正游览过青岛。青岛气候宜人、风景秀美适宜养病,友人曾劝他来青岛养病,他也因种种原因未来。1950年为了纪念鲁迅,经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批准,将原“海滨公园”改名为“鲁迅公园”。

八大关

始建于20世纪初,历经建设至30年代基本形成。因其八条街道以我国重要关隘命名,故称“八大关”。以欧陆式院落别墅为主,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八大关丹麦公主楼

奥帆基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帆船项目在青岛举行。

银海游艇俱乐部

俱乐部内有个景点,中国水准零点,以后再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