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知乐古典音乐 2020-07-16

点击“知乐古典音乐” 知道为什么爱音乐

程皓如的金钟奖之路

《西江月·八年金钟路》

心有万钧雷霆,面似如砥平湖。勾揽七曲乾坤定,气吞万里如虎。

八载斗转星移,三弄虎啸琴鸣,一朝折桂加冕日,余音未绝再启程。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2017年11月26日,第十一届金钟奖在广州落幕。这个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从2001年创办以来,就是中国音乐届含金量最高的国家级音乐赛事。在本届金钟奖古筝比赛中,程皓如以98.90的绝对高分、毫无争议地拔得头筹;至此,程皓如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位集中国音乐界最高级别的三大赛事(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分别斩获少年组及青年组“金奖”的大满贯得主。

一年前,我就问她:“你年少成名。这么多年,可谓拿奖拿到手软,为何还要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准备金钟奖?”她说,“我要给自己的比赛生涯画一个圆…”今天,皓如做到了。世人都说她这次折桂是水到渠成,但皓如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才把这条“渠”修成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她的“金钟之路”,看看她是如何为自己的比赛生涯谱写最绚烂乐章的:

皓如的金钟之路,她前前后后走了八年——2009年、2012年、2017年,三次参赛才等到了今天这枚冠军的“勋章”。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八年前,第一次参赛,皓如还是央音附中初三的孩子,那次她是众人眼中的一匹纯技术流的“黑马”。皓如回忆说:那次半决赛遭遇了断弦,灵机一动,就用临近的弦代替断的那根弦;曲进高潮,实在不能代替,就临时改变音区……整首作品,除了“啪”的那声弦断,没有任何其它的疏漏;但当弹完最后一个音的时候,皓如还是哭了,她知道自己肯定进不了决赛。但奇迹发生了,感谢评委老师们慧眼识得一颗“未来之星”——皓如成功晋级到总决赛。

“完全出乎意料啊!那次决赛名单发榜时,我的名字居然在列,那一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皓如说:那一次能进决赛如此“出乎意料”,由于当时年龄还太小,完全抱着锻炼的心态来过过场,导致决赛的其中一首作品准备不够充分,面对没有完全吃透的决赛作品,自己生生用了一整夜把曲谱背了下来;但那时毕竟是个孩子,技术之外与前辈们比起来,还略显生涩……那一次,皓如作为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她得到了金钟奖铜奖第一名。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2012年,皓如是央音的大一新生,她第二次参赛金钟奖。与第一次相比,她少了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利,多了技术之外的诠释。皓如说:总决赛弹《如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还不太懂王丹红老师笔下诠释的《金刚经》、不太懂如此深奥的禅意;但自己看过电影《柳如是》,读过那段风雨飘摇的明末史:比起东林党魁钱谦益、比起千千万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柳如是的大义气节更让那些男人汗颜。所以皓如弹的《如是》多了份“坚持”和“不妥协”……那一次,皓如与金奖失之毫厘,她获得银奖第一名。她坦然接受,说:“世人都在争输赢,我却想求个对错!”我问她什么是对错?皓如说:“就是自己心里对古筝的那份爱,对这门艺术的执念”。

这一次,皓如已经是央音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这一次,所有人都说她是“君临天下”,但她自己却说是“压力山大”。我打趣问她:“在技术层面,你都快会当凌绝顶了,比赛还担心什么?”皓如说,“能在金钟奖舞台上竞技,选手们都不是在较量技术;比的是技术之外,是自己音乐的诉说……”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皓如说:这次非常感谢栾冰洋老师的鼎力相助,是栾老师用双排键的伴奏方式帮自己在金钟奖舞台上完美诠释了《兰陵王》。“这种伴奏方式在大赛舞台上还是首次尝试,而且我们成功了。”皓如嘴里的成功不仅仅是临场发挥零失误,更重要的是:她的《兰陵王》,现场所有人都听懂了……

皓如说:古筝与乐队协奏曲《兰陵王》是作曲家方岽青于2016年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作品,首演是在2016年6月15日自己的本科毕业音乐会上。《兰陵王》四个乐章分别是“神秘身世”、“邙山之战”、“净面柔情”与“兰陵王入阵曲”。一年前首演时, 皓如最喜欢第二乐章“邙山之战”,因为作曲家通过“列兵”、“急行”、“对垒”、“布阵”、“僵持”、“厮杀”与“突围”几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再现了公元564年,北齐历史上那场著名的“邙山之战”。那一刻弹古筝的皓如自比头戴狰狞面具、实际俊美无比的“兰陵王”跨马提槊、率领管弦乐队“五百轻骑”去对抗突厥十万大军;而一年之后,在金钟舞台上,在栾冰洋老师的协助下再次诠释《兰陵王》时,皓如说:”我更喜欢第三乐章的’净面柔情’…”透过古筝娓娓道来,她仿佛拂去了历史厚厚的烟尘,看到兰陵王内心“止战”的渴望,读懂高长恭对光明未来的翘首以盼,也有对信仰的一份执念,即便面对昏王赐下的一杯鸩酒,也绝不自污秽,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乐曲最后一段“兰陵王入阵曲”,音响由弱变强,蓄势待发,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律动,也在告诉后来人这份执念,这份坚守永不退色,从不会妥协……

皓如说:金钟比赛现场是禁止观众鼓掌的,当《兰陵王》最后一个音在空中遁去,观众们都顾不得规矩,情不自禁鼓起掌来……皓如在观众情不自禁的掌声中婆娑了双眼,她说:“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听懂了‘兰陵王’的执着,也听懂了我对古筝的执着……”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临尾,皓如不禁动情的感慨:“前前后后金钟奖参加了三次、熬了八年,我在成长,金钟奖也在成长——这一次,它的要求更严格,它的赛制更合理”。比如,此次复赛改为‘盲听’,这就要求选手们必须排除杂念,用实力说话;而十天的赛程,七个作品,每个选手就像雕塑家,现场去琢磨一块原石,让它变成艺术、变成天使——不同的是皓如不用刻刀;是用琴、用音乐;相同的是一样不容丝毫差错,没有第二次机会……她说就好像米开朗基罗的轶事:小女孩问,“你是如何把天使藏在石头里的?”答:“天使就在里面,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

此次金钟之行落幕了。当鲜花、掌声都渐渐消散,皓如内心的那份感恩未退半分:感谢父母无言的爱和陪伴;感谢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和民乐系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恩师周望教授多年的栽培——没有这片沃土,没有最好的园丁,何来今天的皓如;感谢金钟奖古筝组的评委——他们今天的肯定,给了她面对未来最大的自信;感谢所有为“金钟奖”台前幕后奔波的人——能在这样的赛场上驰骋,不论是四年前摘得榜眼,还是如今夺得冠军,都让皓如明白: 职业演奏家要时时刻刻用实力说话;感谢这个文化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大时代——“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她说多少古人在感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如今不论是半决赛的《兰陵王》、还是决赛的《云裳诉》、《如是》,在台下观众情不自禁的掌声雷动里,作为弄琴人,皓如不再孤独……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都说“伤疤是勇士最好的勋章”,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位斩获中国音乐界三项最高级别赛事金奖的大满贯选手,皓如最好的勋章或许就是自己这双“见龙卸甲”之后抚琴的手……

此时此刻,我们都已明白:为何皓如年纪青青,就能荣誉等身……

八年金钟路,折桂再启程

这就是程皓如,以上是她的金钟往事。正所谓:

《小重山 · 一夜羊城花未尽》

一夜羊城花未尽。回首少年梦,已三更。舞榭歌台终悄去。邀明月,对影三人行。

不负少年情。远眺山东已白,归程近。也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在,弦动有人听。

文/茶茶斑竹

知乐古典音乐—知乐社区

邀您用音乐与世界互联

FOLLOW US|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信公众账号:知乐古典音乐(ID:zhiyue_music)

新浪微博:知乐古典音乐

喜马拉雅、虾米、蜻蜓的认证账号:知乐古典音乐

知乐古典音乐∣有声古典公众号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入驻 知乐社区

JOIN US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她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