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杰明·布雷顿,他的时代还没到来(上)

 知乐古典音乐 2020-07-16
本杰明·布雷顿,他的时代还没到来(上)

二十世纪的艺术舞台上,同性恋者占据半壁江山。在古典音乐领域,弗朗西斯·普兰克、伯恩斯坦、萨廖尔·巴伯、奈德·罗伦、约翰·凯奇、大卫·戴蒙德、约翰·考利格里亚诺都半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其中,英国的本杰明·布雷顿尤为敢作敢为,他成功地将同性恋主题融入音乐表达中,并与他的同性恋人彼得·佩尔斯共同谱写了长达40年的艺术与爱情篇章。佩尔斯不仅是布雷顿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而且是公认的布伦顿声乐作品的首席诠释者。

本杰明·布伦顿出生与英格兰萨佛儿科的一个牙医家庭。在爱好声乐的母亲鼓励下,布伦顿从小开始培养音乐兴趣,五岁时开始尝试作曲,到了十四岁就已经有一百首作品问世了,其中包括钢琴奏鸣曲十首、弦乐四重奏六首、钢琴组曲三部和一部清唱剧。除此之外,他还学习钢琴演奏和中提琴。当时以回避传统音调为主的无调性音乐大行其道,布雷顿自小就对其耳濡目染,他所喜欢的作曲家有加斯塔夫·霍尔斯特、拉威尔,以及弗兰克·布里奇。

1928年,布雷顿进入格兰山学院学习音乐,成为布里奇的私人学生,他曾这样评价这位老师:“先生坚持要我把脑子里所想的一切都明确表达在乐谱上。他教我如何通过乐器进行思考和感知,这对我来说是最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格兰山毕业后,布雷顿获得奖学金进入皇家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当时皇家音乐学院盛行佛汉·威廉斯的田园派作曲风格,对布里奇的门派颇为抵触,在皇家音乐学院的日子,虽然布雷顿也获得了多项奖励,但他依旧说,“在那里我没学到什么……”

在作曲之外,他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和钢琴家,并在中提琴演奏方面有所建树。这时他对新兴的十二音律产生浓厚兴趣,于是进一步钻研阿尔本·伯格、安东·冯·韦伯和勋伯格的作曲风格,将无调性也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毕业之后,布雷顿开始为一些纪录片配乐,并为一些左派艺术剧院写伴奏音乐,以此谋生。在为纪录片《煤之脸》、《夜邮》配乐时,他与著名诗人奥登合作,并结下终身友谊。奥登从来都不以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为耻,他不断鼓励布雷顿坦然面对自己的性取向,并在诗中写道,“我的挚友布雷顿,那位著名的作曲家,我祈求上天赐予他一场属于他的热恋……”除此之外,奥登的自由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都给布雷顿深深影响,并成为布雷顿后来很多作品的主题。

1934年,布雷顿的合唱剧《一个男孩儿诞生了》在伦敦首演,大获成功。《观察者报》这样赞誉,“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无尽的创新和才情。从第一个音起,它就成功俘获了每一个人的心。虽然你很难预测下一部分会发生什么,但它时时刻刻就像一颗磁石吸引着你,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

当《一个男孩诞生了》在英国广播公司转播时,二十一岁的布伦顿第一次遇到了比他年长三岁的彼得·佩尔斯。佩尔斯当时是合唱组成员,拉着一手好风琴。虽然他与布雷顿心存默契,但当时自己已有恋人,所以跟布雷顿仅仅是点头之交。三年后,佩尔斯的恋人在空难中殒命,此时布雷顿也深陷丧母的悲痛中,两人在无尽的悲伤中走到一起,燃起爱的火花。

1940年,佩尔斯与布雷顿曾短暂分离。期间他们的信件来往不断,互诉衷肠:“很兴奋收到你的来信……你说现在感到沮丧、感到寒冷,这真让我感到悲伤。恨不得立刻飞到你身边,给你安慰……我要吻遍你的全身,一遍又一遍……我会用体温温暖你!我爱你!我的白腿小美人……”

布雷顿也曾不止一次的向佩尔斯表白,“我究竟是做了什么善事,让我能拥有你……”

二人在性格上相得益彰,他们共同的朋友沃尔夫·舍钦这样回忆:“在布雷顿控制不住自己,或者显露出这种倾向时,只有佩尔斯能让他平静下来。佩尔斯从来就是个智者,他有着布雷顿没有的平静个性。布雷顿是个外向型人格,活力四射,佩尔斯却时时刻刻那样的内秀。”

1942年,二人在前往加利福尼亚的旅途中,读到了英国诗人乔治·克莱伯的文章。文中大量对大海的描述激起了二人的思乡之情,布雷顿决定以此为题创作另一部歌剧。1942年,二人返回英国,但立刻发布声明拒绝参战。布雷顿说,“我一生都在致力于创作,我不想参与任何毁灭性的行动。”

1945年,英国威尔斯歌剧院上演了布雷顿的《彼得·格莱姆斯》,由佩尔斯主演。该剧讲述了渔夫彼得·格莱姆斯的三位徒弟神秘去世,从而受到当地居民猜忌被驱逐,最终不得不魂归大海的故事。整部歌剧基调时明时暗,格莱姆斯与三位徒弟的同性恋关系也有所隐射,他们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导致了自己最终的悲剧。

《彼得·格莱姆斯》的成功使得布雷顿成为英国当代最著名的作曲家,这部歌剧也标志着英国新歌剧时代的来临。随后布雷顿还创作出一系列的歌剧作品,均有佩尔斯担任男主角,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跟福斯特合作,根据美国作家赫尔曼·维尔麦尔的小说《比利·伯德》改编的同名歌剧。这部作品从原著到舞台演出,可谓是同性恋文艺精英的荟萃之作,但也被一些保守的评论家尖锐抨击为“鸡奸者的歌剧”。

1954年,布雷顿将美国双性恋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改锥行动》改编成歌剧。该剧隐隐表现着不同辈分的同性恋情感——当房主从坟墓中复活,向年轻的马尔斯唱起满是诱惑的歌调时,马尔斯兴奋异常。

布雷顿在战后创作的众多作品中,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作品是根据同性恋诗人维尔福莱德·欧文的诗作谱写成的《战争安魂曲》。欧文参加了一战,很不幸在战争结束前十天阵亡了。布雷顿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强烈呼唤。因此在1963年,布雷顿获得阿斯本人道主义奖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