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扎特的秘密(十一),莫扎特的作曲速度

 知乐古典音乐 2020-07-16
莫扎特的秘密(十一),莫扎特的作曲速度

西方音乐史是否就是教科书讲的模样?

西方音乐史是否只有一个版本?

让我们给你不一样的内容,

古典音乐意外史!!!


莫扎特的作曲速度

小林秀雄在《莫扎特传》中有这样的表述,“如果不是构思能像奔流不息的流水那般涌现,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是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之多的作品的。他既没有笔记,也没有乐谱修改的痕迹。手稿足矣证明他是一边谈论着天鹅与家禽的区别一边创作的……”

小林秀雄的这本《莫扎特传》是于1946年在日本首次发行的,当时在世人眼中莫扎特还不是天才呢。当时在收音机里播放的都是“莫扎特的那些可爱的小品,类似于《土耳其进行曲》这样的作品”,1949年,在日本的一档名为《音乐之泉》的广播节目中,崛内敬三的说词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莫扎特的音乐像你听到的一样明朗,具有清澈、纯真的特性。”

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如此单纯的去定义莫扎特的音乐了吧,倒是被他那种有着不外泄般魔力的音乐所吸引,但当时在全日本都坚信莫扎特就代表纯真的年代,小林秀雄的《莫扎特传》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因为这是要领先整个日本近20年(甚至是30年)的书。即便如今看来也存在瑕疵——比如书中说莫扎特手稿上从来没有修改的痕迹,其实莫扎特也并非没有失败过,只不过他的做法不是贝多芬那种“涂涂改改”拍摄ps方式层层叠加的作曲方式而已。他一定是要从头写到尾,一气呵成的,中间遇到停顿就会搁置下来,大多会被遗忘掉、被丢弃了。俗话说,“家有美玉不算有钱,家有美玉摔了听响才叫真有钱”,在作曲方面,莫扎特就是这样任性的宝宝。

你可以说莫扎特在创作时没有太多的计划,是随性而为;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那样的对自己的创作高标准严要求,一旦写的有一些不满意就停笔,中途抛弃了。这种中途修改的情况几乎没有,留到现在的那些未完成的片段也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修改就废弃了。换言之,对于莫扎特来说,所有的乐曲都几乎没有修改,区别只是究竟有没有完成罢了。大概他是这样认为的:预期费劲去修修补补,还不如重新写个新的,反正乐思用不完。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一个音都不改,在几部作品上依旧可以看到修正的痕迹,比如在慕尼黑创作的音乐会咏叹调(K368)就进行了多处修正。恐怕是因为时间仓促,没来得及重写吧。总之,即便是笔误也几乎没有出现过。对于一个抄谱员来说,仅仅是讲那些细小的音符只字不差的抄写腾挪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更别说是自己在创作——而且莫扎特几乎没有出现过笔误,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不管怎样,因为他是那种随性的创作型,所以下笔非常快。有一个很著名的传说,在歌剧《唐璜》首演的前夜,序曲还没写好。莫扎特就这样一手拿着酒杯,一遍让妻子康斯坦茨讲着《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欢愉了一夜把序曲写成了。这首序曲单单从音符数量上来论,莫扎特就觉得是一支神笔,因为按照常理,一晚上是绝对不肯能写出这么多音符的。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林兹》交响曲,莫扎特是从10月30日到11月4日这短短不到五日的时间内完成的。这绝对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速度。如果换做是贝多芬,创作同等规模的交响曲,至少要给他一到两年的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