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新庄 | 回家的路

 百花驿站 2020-07-16

回 家 的 路

辛 文

      说起回家的路,我过去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开着自己的汽车,心情舒畅的跑在宽阔的大道上,疾驶如飞。我在开封市工作和生活,距离老家尉氏县永兴镇东黎岗村只有70公里。就是这70公里,过去一直困扰着我。每次要回家看望父母了,总要提前几天做准备。因为要先从开封市汽车站乘坐客车到尉氏县城,再从尉氏县城换乘中巴到永兴镇,然后步行回家。这不远的路程,要耗费我大半天的时间,而且劳心费神。有时候还会遇到不通客车的情况,因为道路坏了要维修,还有天气原因以及其他客观因素。
      196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市区学习,当时家里穷,没有钱买车票,只能步行。为了不走弯路,抄近路选择从乡间小道走。尽管路不好,因为是步行,也就无所谓了。我从东黎岗村出发,经过张氏、十八里、水波、闹店、朱仙镇一路走到开封。虽然走了十几个小时,因为是第一次,心情愉悦,也就不觉得累了。

      1969年2月,我参军到部队,先在县城集合,然后在开封车站坐火车。这次,我是从永兴镇和新战友乘车到县里又到开封的。虽然是坐车,因为路不好走,刚下过雪,道路泥泞。尽管从永兴到县城是省道(郑州到周口经过尉氏县永兴镇),也只是道路宽些罢了。路基仍然是硬土路。有些地方破损严重,汽车显得颠簸晃悠。从县城到开封也是土路,但比永兴到县城好多了,路面铺上了煤渣。有煤渣的道路不会积水结冰,汽车开起来也顺畅些。
      1973年第一次探亲,我明显感到了家乡的变化。体现在道路上就是从开封到县城铺上了沥青。虽然道路不宽,只有一个车道,毕竟道路上跑的汽车很少。从县城到永兴还是土路,只不过变成了从尉氏县城到开封市以前那样的道路。就是这样,我也很高兴。觉得社会在进步,人们出行方便多了。而且早上和下午都有从开封市发往永兴镇的公共汽车,又是双向对发。
      以后,我多次探亲走在这条道路上。只不过有时候要从开封绕道通许,因为道路老是维修。不是桥坏了,就是道路破损严重。个别时候也会赶不上班车。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回老家看望父母,虽绕道通许,车还是到尉氏县城东边的三岔口就停下了。问司机师傅,司机师傅说,没办法,这是公司的规定。其实,我知道是坐车的人少。路不好走,人们没急事不进城。从开封到永兴,是一块五毛五的车票,平时很少有人坐车。绕道通许还要多花钱,老百姓穷啊!谁没有急事愿意往城里跑呢。
      我站在三岔口,望着回家的路发愁。看着身边才两岁多的女儿,离家还有四十里地,怎么办呢。步行回家肯定不行,女儿太小受不了。我背着她,走几里地还行,走到家我受不了。我在想,如果有一辆马车或拉货的汽车从身边经过,我一定会奋不顾身上前拦住。愿望是美好的。望着空荡荡的马路,我只能唉声叹气。
       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辆小车突然停在我面前。我一看是县武装部服现役的初中同班同桌同学王胜利。我问他,是不是到永兴去,可否捎带我们。他说,他到张氏接首长,老远就看到一个军人带着孩子在这里站着,一定是在等车。没想到是我。先上车吧,上车再说。
      尽管只能坐到张氏,离家还有15里地,我还是感谢上天对我的眷顾。如果不是碰到老同学,前面的25里地我真没法走。
      回到家,母亲和几个嫂子听说我是从张氏走回来的,几乎都埋怨我。十几里地,让孩子跟着你受累,真不应该。
      以后,我一个人回家,不再带女儿了。孩子太小,走路多了不好,会影响发育。如果爷爷奶奶想孙女,就拍照片带回家让他们看。我想,啥时候我们家乡的道路象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和大城市一模一样呢。我也曾想,我为啥没有生在大城市,生在有钱人的家庭,无愁无忧呢。那时候我多希望我们家乡能尽快富起来,赶上城里人的生活就好了。
      后来,我转业到开封市,回家看望父母次数更多了。总觉得回家的路不平坦。已经过去二十年了,道路还是老样子,补补修修,没有好时候。每年都会遇到道路维修,不能正常通行。心想,啥时候是个头呢。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中原,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封市和尉氏县的道路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上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尉氏县彻底改变了以往只有两条道路的情况。从尉氏县城到开封市区的道路也经过了改造,沥青路变成了水泥路。从县城到永兴镇的道路也铺上了柏油。
       九十年代,开封市的道路规划有了大发展。从开封市到尉氏县的道路得到了加宽改造。道路不但顺畅,路上车流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从尉氏县城到永兴镇的道路变得比从尉氏县城到开封市的道路还要宽阔,客车的班次明显增加。以后又变成十分钟一个班次。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愿望终于实现了,回家比过去方便些了。美中不足的是还要倒车,带东西多了不方便。
       要想富,先修路,人们形成了共识。一个国家的公路就如同一个人的血脉,从哪里经过,哪里就是一片沃土。
      进入新世纪,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高速路大幅扩展。从开封市到尉氏县通了高速。另外,不少家庭都有了私家车。我们家也有了私家车。现在,回家已经很方便了。一个多小时,就能从市区开车到达东黎岗村。走亲戚,看朋友成了常态,再也不用发愁了。过去路不通,常维修,路难走的状况彻底改变了。
      我打开中国地图,发现公路网四通八达。我想起中国公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秦驰道的壮美,到汉丝绸之路的辽远。从唐宋御道的辉煌,到明清管道的璀璨。中国曾以其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实现了赶超。1985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就突破了白万公里。“高速公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中国公路的交通系统正逐渐向信息化、科技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公路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我在想,这只是国家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路的发展过程,也是我们祖国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提高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见证人,我有幸赶上了好时代。
       最近,市政府再次提出开尉公路改造措施。我相信,以后回家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快。随着道路的快速便捷,人们的日子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中国梦一定会提前实现。民富国强的日子一定会早日到来。我也衷心希望我们可爱的祖国强大无比,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作者简介

       马新庄,开封市作家协会会员,开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笔名:幸文。网名:天马,天马行空。河南尉氏县人,曾在部队服役18年。历任台长、指导员、参谋等职;1982年两次组织保障兄弟部队的六架战机在十分钟之内安全备降在机场,荣立三等功,并在1983年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转业后在单位负责文宣工作,在各级各类报刊电台发表文章上千篇,多次获奖。2016年被评为开封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开封市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目前已创作出长篇小说五部,计300多万字。出版发行《风入松》、《雨中花》和(《兄弟之间》上中下)三部。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兄弟之间》,诗歌《敬礼,国旗!》、《你总是那么爱笑》,散文《金明广场与开封》和小小说《情人岛》等。


特邀顾问:齐家银 汪剑平

顾 问:刘鸿岐、张立中、张继中

          晓风淡月、手留余香

社 长:潘景义

副社长:过 程

总 监:欧阳静

总   编:英 君

副总编:瑾 瑜 

总策划:前锋诗丛

副总策划:李黎茗

广宣部长:青竹丹枫

广宣部副部长:荷出水面、祝全发

责任主编:茉莉香 梅崖心语

法律顾问: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