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地名志》综述

 寺下白丁 2020-08-10


            一

开封历史悠久。战国时魏,五代时梁、晋、汉、周,北宋和金都在此建都,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自元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为河南省省会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省会迁往郑州开封为省直辖市豫东重镇。1982年2月由国务院首批颁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开封市地处豫东平原,北依黄河,与新乡隔河相望;南接许昌、周口,东毗商丘,西连河南省会郑州,地跨东经113°5215-115°0242北纬34°11′45-35°0120,东西长约126千米,南北宽约92千米,总面积为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开封距郑州国际机场50千米,陇海铁路贯穿全境,京广、京九铁路横跨东、西两部,国道106、国道310纵横交汇,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公路相互交织,交通位置十分优越。

2014末,开封市辖4,5个区116 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36个镇55个乡25个街道办事处,2232村民委员会,289个社区居委会。全市总人口514其中5158.64355.4全市有回、满、蒙古、藏、土家、壮、朝鲜等4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

开封地处黄河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境内河流众多,以黄河大堤为界,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淮河水系。黄河流经境内全长88千米经多年泥沙沉积形成悬河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市境河道总长226.8公里,湖泊坑塘总面积9.54平方公里,总储水量约40万立方米。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014年,全市耕地总面积412298公顷,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种植区是全国著名的小麦、棉花、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生产和出口基地是全国三大花生产区之一,粮食总产量278.55万吨。全市8个产业聚集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6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3亿元,增长1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9亿元,增长19%。服务业投资300亿元。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92.06亿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5.1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78.02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8.87亿元,增长9.7%

开封为八朝古都,在漫长的历史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中原古都特色民俗文化。开封城的布局仍保留着宋代都城棋盘式的格局。城内以御街为中轴线。大小200余条街道纵橫交织,不少街道的名称为明、清时期眀沿袭而来,今仍有“五门六口”、“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开封的夜市驰名中外,北宋时期,东京就是一座”不夜城"。如今的开封夜市,仍有当年的古都遗风。鼓楼夜市、学院门夜市、西司夜市等规糢最大、最具代表性。每年金秋10月开封菊花花会,已成为开封乃至河南众多旅游资源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开封的汴绣、木板年画、蜡像、仿宋官瓷、彩、剪纸等,工艺精湛,古今闻名。

开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遍布。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开封作为北宋国都长达168年,遍市全市的名胜古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为开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4年,开封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6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市区景区形成了“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河湖相连北方水城年末,开封有清明上河园、包公祠、龙亭公园、大相国寺、开封府、铁塔公园、中国翰园碑林7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

 

开封地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的夏,据《竹书纪年》载,夏第七帝杼(前2052)自原(今河南省济源市)迁都老丘(今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国都里村),历六世至甲迁都西河(今安阳市东南),在此设都217年。

春秋时,郑庄公(743-701在今祥符区朱仙镇东南古城村筑城,名启封,后人记载“取启拓封疆”之义。也有学者认为,此地曾为夏启封地范围,故名启封。今开封城春秋时为仪邑,战国时期称大梁。今日之开封即由大梁之地和启封之名演变发展而来。

战国时,魏国为图中原,于魏惠王六年(364)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并整修城池,开挖鸿沟,发展工商农业,使之成为著名都城。魏国在大梁历六世140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引鸿沟水淹大梁城,城毁魏亡。是年,秦在大梁置浚仪县,治所在大梁城(今开封市区西北)。因大梁曾称浚,浚水东流至仪邑,县取二地名首字,故称浚仪。水经· 渠水注》 引《陈留风俗传》 曰:“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于启封置启封县,均属砀郡。

汉代,为避景帝刘启讳,于景帝元年(156),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开封之名由此始。魏晋时,开封县属荥阳郡。十六国时期,战乱频仍,开封、浚仪两县归属屡变,但均为地方县治。后赵石勒四年(322),浚仪县始为陈留郡治。

南北朝时期,兖州陈留郡浚仪县、司州荥阳郡开封县由东晋归属南朝宋,不久又归北魏。北魏明孝昌三年(527),开封县归陈留郡,至此两县同属一郡。北魏分裂后,东魏天平元年(534),孝武帝在浚仪设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浚仪县为陈留郡和梁州治所。开封县为开封郡治所。北周建德五年(576),武帝宇文占梁州,因城临汴水,改名汴州,辖浚仪、开封二县,州治浚仪。此为开封称汴之始。

隋朝仍置汴州。炀帝时开大运河,通济渠由荥阳、汜水经汴州入淮,连接沟直达江浙。汴州城成为大运河重要交通枢纽,至此汴州地位日益显现。

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汴州徙总管府。七年(624),改汴州为都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汴州都督府升为河南道,汴州城为道、州、县治所。睿宗延和元年(712),开封县治移汴州城,与浚仪县同为汴州附郭,原开封县治废。德宗大历十四年(779),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徙镇汴州,于建中二年(781)修汴州城及节度使衙署。兴元元年(784)宣武军节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至汴州。李勉所筑汴州城规模宏大,城池坚固。五代和北宋的东京里城就是在李勉所筑城垣的基础上加固补修的,也就是今日开封城的雏形。

五代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向东南转移。开封位居汴水之滨。交通便利,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在此定都。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称帝,定都汴州,称东京(又称东都),置开封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存勖灭后梁,建唐朝,史称后唐,定都洛阳。降开封府为汴州,领10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十一月,契丹军灭后唐,建立晋朝,史称后晋。初都洛阳,次年迁都汴州。天福三年(938),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京。辖浚仪、开封、陈留等15县。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六月,刘知远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由晋阳(今山西太原)迁都汴州,仍称东京。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即帝位,以汴州为都,称东京,辖县不变。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后周显德三年(956),世宗柴荣增筑开封外城,城内规划诸司公廨、营房、仓库和街道。干道拓宽至能通大车的三十步。经过扩建,外城周长48223,成为天下之要会也

北宋建隆元年(960)正月,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称北宋,仍都东京开封。置开封府,辖浚仪、开封等17县。景德五年(1008)初,因在皇宫左承天门上发现天书《大中祥符》三卷,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浚仪县为祥符县。北宋的建立,开始了开封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时东京有皇城、内城、外城,城郭宏伟,布局合理。汴河、金水河、蔡河、五文河穿城而过。城内街道以4条御街为主,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发达。沿街店铺林立,商业兴隆,人口达150万。成为当时国际上知名的大都会。

靖康二年(1127)金人占领东京,北宋灭亡。金统治东京后,设立傀儡政权。天会八年(1130),改东京为汴京。天会十五年(1137),设汴京路开封府,路、府治所均设在开封。贞元元年(1153),立汴京为南京,改汴京路为南京路。贞祐二年(1214),金受蒙古势力侵扰,被迫将都城由燕京(今北京)迁至南京开封,置南京路。并对城垣、街道和皇宮进行了修整。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攻陷南京开封,金亡。

元代,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省治开封。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南京路为汴梁路,南京改称汴梁。元末,刘福通率农民起义军于韩宋龙凤四年(1358)攻克汴梁,建都于此,国号韩宋。次年败走,汴梁仍属元治。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五月,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将开封县并入祥符县,至此二县合一,置南行中书省。八月,定开封为陪都,称北京。至洪武十一年(1378)撤,复称开封。

清代,初承明治。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开封,仍以开封为省会,府治、县治均设于此。康熙元年(1662),重修开封城池。清末,开封城区划为东、西、南、北和南关5个区。道光五年(1825),仪封县并入兰阳县,取两县名各一字,称兰封县。1954,兰封县、考城县合并,各取首字,改名兰考县。

民国时期,改革清代政区设置,废府、州、厅制而存道、县,以道承省领县。民国2年(1913),废府改道,撤开封府,将样符县改名为开封县,属豫东道。开封仍为河南省会,城区仍设5区。民国16(1927)废道,民国18(1929)成立开封市。市、县同城不相属,次年撤市。民国21年(1932)8,设行政督察区,开封县属第一督察区。民国27(1938)6月,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迁至豫西,开封县政府划归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后又划归第一督察区。同年10,日伪成立开封临时市政公署,次1月成立伪开封县公署,属伪豫东道。3月将伪河南省政府由安阳迁入开封。民国34(1945)8月日本降后,伪政权随之灭亡,国民党政府恢复开封原建置。

中国成立,随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境内地名日益增多,城市街道名称和城乡行政区划名称不断增加种类由简到繁。各种、站、场、水、桥梁等水电和交通设施名称也大量出现。194810月开封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开封特别市,组建区、镇人民政府,全市设7个行政区,属豫皖苏解放区。1949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开封成立,省会开封。开封县政府于同5月迁往朱仙镇,市、县分处两地。并改设5行政区,实行“以警代政”,撤销区政府,改设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513月改设4个行政区。1952年结束“以警代政”,建立一、二、三、四区人民政府,并重建40个镇政府。19535月成立回族自治区,将40个镇缩编为24个镇。195410省会迁往郑州,开封为省直辖市。1955郑州专区专员公署改名为开封专区专员公署(简称开封专区),驻地由荥阳迁开封,辖开封、兰考、杞县、通许、尉氏、新郑、密县、荥阳、巩县、中牟10个县将市内5个区合并为4区,原第一区改称南关区,原第二区和三区南部改为鼓楼区,原第四区和第三区北部改为龙亭区,回族自治区管辖范围不变。全市共设16个街道事处、120个居民委员会。1956年回族自治区改为顺河区,后称顺河回族区。1958818日,郊区成立了开封第一个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随后相继成立人民公社80个,实现了全市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革命委员会”。同年12开封市由开封专区领导。19593月,开封县划归开封市。次年8月撤销开封县,与原开封市城郊区合并为开封市郊区。1962开封市复为直辖市。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撤销开封专区,所辖之开封、兰考、尉氏、通许、杞县划归开封市,原龙亭、顺河回族、南关、鼓楼和郊区5个区仍沿袭。1986年,开封市辖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开封县、兰考县5个县;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南关区、郊区5个市辖区20059月,撤销郊区、南关区,设立金明区和禹王台区。其中金明区辖城西、梁苑2个办事处,杏花营镇、西郊、水稻2乡和1杏花营农场。禹王台区辖三里堡、新门关、繁塔、官坊、菜市5办事处,南郊、汪屯2乡。20149月,撤销龙亭区、金明区,设立新的龙亭区,以原龙亭区、金明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龙亭区的行政区域。同年10月,撤销开封县,设立开封市祥符区,以原开封县的行政区域为祥符区的行政区域。年末,开封市辖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4个县;辖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祥符区5个区。其中龙亭区辖北道门、北书店、午朝门、大兴、城西、梁苑6办事处,北郊、柳园口、西郊、水稻、杏花营5乡镇和1杏花营农场。顺河回族区辖清平、铁塔、曹门、宋门、工业、苹果园6办事处,土柏岗、东郊2个乡。鼓楼区辖相国寺、新华、卧龙、州桥、西司门、五一、南苑、仙人庄8办事处。禹王台区辖三里堡、新门关、繁塔、官坊、菜市5办事处,南郊、汪屯2乡。祥符区辖城关、陈留、朱仙、八里湾、仇楼、曲兴6个镇,半坡店、罗王、刘店、袁坊、杜良、兴隆、西姜寨、万隆、范村9乡。杞县辖城关、高阳、圉镇、傅集、葛岗、阳堌、五里河、邢口8镇,城郊、裴村店、宗店、板木、竹林、官庄、湖岗、苏木、沙沃、平城、泥沟、西寨、柿园13乡。通许县辖城关、竖岗、玉皇庙、四所楼、朱砂、长智6个镇,冯庄、孙营、大岗李、邸阁、练城、厉庄6乡。尉氏县辖城关、洧川、永兴、蔡庄、张市、朱曲、十八里、水坡、大营、庄头10镇,邢庄、大马、岗李、门楼任、大桥、南曹、小陈7乡。兰考县辖城关、堌阳、考城、南彰、红庙5镇,城关、三义寨、东坝头、爪营、谷营、小宋、孟寨、许河、葡萄架、阎楼、仪封11乡。

开封,古称大梁,又称汴京、汴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地区。根据考古提供的资料,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尉氏县的断头岗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同刘龙山文化遗址、杞县竹林仰韶文化遗址、鹿台岗商代文化遗址等都证明了新石器时代此地人口已相当稠密。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开始使用语言,并给一些山脉河流命名,产生了最初的地名。早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开封就出现了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地名—老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王朝的更替,经济的盛衰以及语言文化的发展,开封的地名经历了纷繁复杂的变化。构成了一部内容丰富色彩斑烂的地名演变史。

(一)、政区地名

开封政区地名为其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所辖有明确边界线的地域名称。有层次性、地域性、不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就其命名的的特点可分为以以古国、古城、故城名命名;以村庄名作乡、镇名、以位于县、市的方位或地理位置命名等。

1以古国、古城、故城作政区名  杞县以古杞国命名,周代禹之后东娄公封地于此,称杞国。开封市以市政府驻开封古城命名。原开封地区,专员公署驻开封城。杞县圉镇镇,镇政府驻地圉镇,为北魏圉城县故址。尉氏县洧川镇,镇政府驻地洧川,金代置洧川县,以故城名命名。

2以村庄名作乡、镇名  乡、镇命名一般按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自然村(镇)名命名。如杞县高阳镇,镇政府驻高阳;尉氏县大营乡,乡政府驻大营;祥符区刘店乡,乡政府驻刘店;兰考县堌阳镇,镇政府驻堌阳;禹王台区汪屯乡,乡政府原驻汪屯,后迁高楼。

3以位于县、市的方位或地理位置命名 东郊乡、西郊乡、南郊乡、北郊乡,城西街道,市区的南关区等均以位于开封市东、西、南、北城郊而命名。顺河回族区以辖区内有惠济河纵贯南北,所辖区域大部沿河分布,故名。

4以古建筑物名称命名 鼓楼区、龙亭区、繁塔街道、铁塔街道,以辖区內有古代建筑鼓楼、龙亭、繁塔、铁塔命名。

5以街道名称命名 卧龙街道、清平街道、大兴街道、菜市街道分别以辖区内有卧龙街、清平南北街、大兴街、菜市街命名,但街道办事处并不驻该街。也有的办事处驻地为命名的街道,如新门关街道办事处、官坊街道办事处分别驻新门关街和官坊西街。苹果园街道办事处驻苹果园小区内。

6以官职、避讳命名 尉氏县以古狱官名作县名,尉氏于秦始皇三年(前242)置县。“古狱官曰尉氏”,尉氏原为“郑之别狱”,以这里为食邑,故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避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封建帝王为广显自己的尊严,对于他和他祖宗的名字,既不准说,也不准写。不管是人名、地名、物名,只要与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相同或读音相同,就得回避或改用其他的字。如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郑庄公在此筑城,名“启封”,司马迁写《史记》时,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更名“开封”。

7以植物名命名 如水稻乡,1965年取“引黄种稻改土、前景富裕在望”之义命名。

(二)、聚落地地名

1以姓氏命名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姓氏命名地名成为自然村名称的主要命名方法。在全市的自然村中,姓氏地名约占70%。其特点是将姓氏与地名通名相结合,构成地名。常见的地名通名有村、寨(砦)、屯、庄等,另外还有用岗、楼、集、园、滩、铺、堂、店、寺、坟、场(厂)、营、堡等作地名通名的。如苏村、李寨、赵屯、郭庄等,再如杨岗、黄岗、仇楼、李楼、傅集、胡集、李园、董园、袁滩、李家滩、曹堂、田堂、周铺、刘陈铺、刘店、李店、鲁寺、崔寺、王坟、赵坟、前米厂、郭厂、高场、马场、宋营、张营、王堡、刘堡等。不带地名通名的如后于、大范、小范、小石、段马刘等。

2以建筑物命名的地名 其中以寺庙、祠堂命名的居多。如尉氏县的八里庙、芦医庙、龙王庙;开封县的二郎庙、玉皇阁、樊庙、花神庙;兰考县的红庙、憨庙、高寺、金庙;杞县的刘堂、张堂、王和寺、双龙庙;通许县的玉皇庙、肖庙等。以其他建筑物命名的,如通许县的四所楼、东牌路(有牌楼);禹王台区的高楼、仓楼、李楼;金明区的三间房,杞县的八卦亭、潘楼、西马楼;尉氏县的魁元府、独马楼、张同府、石桥、大桥;开封县的阮楼、柳楼、应城府等。

3以人名或职官名作地名 兰考县的蔡长久、子芳、刘金堂;尉氏县的李世河、杜伯;杞县的侯相禹、张汉谷、张乐亭、张博士;开封县的尚德岗、刘满岗、张振玉、张九庄、王明垒、通判(职官名命名)等。在通许县自然村以人名作地名的较多,如张土横、张端宇、张百匡、张道营、李观化、西仲舒岗(相传董仲舒死后葬此),以职官名命名的地名王进士、陈子侯、王承相等。

4以吉言命名 尉氏县的永兴,龙亭区的仁和屯,鼓楼区的丰收岗,开封县的太平庄,兰考县的向阳村、义和村,杞县的龙虎寨、兴隆桥,通许县的康平庄、共和村等。

5以地理特征命名 在农村聚落中,一般直接根据地理地貌命名,主要有岗、坡、堤、堌、丘、岭、墩、台、洼、湾、河、(渡)口、滩等。由于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上,以岗作地名的较多,其次是洼、湾作地名通名。用岗作地名通名的如开封县的韩岗、独乐岗、黄岗,通许县的苗岗、邢岗、孟岗,杞县的曹岗、朱岗,兰考县的袁岗、蔡岗,尉氏县的岗李、常岗,顺河回族区的南神岗、沙牛岗等。也有直接表示地貌特征的地名,如岗顶、土山岗、竖岗、沙土岗、大青岗等。用洼作地名通名的如下洼、南娄洼、蔡洼、贾洼、史洼、舒洼等。以临水、临河、渡口等地理特征作地名通名的,如五里河、三里湾、魏湾、老河湾、杨湾、梅湾、八里湾、北河口、邢口、赵河、陈河、袁潭、赵大湖等。直接用地貌特征表示地名的如水坑、蒲口、马头、东水汶、西水坑、大双沟、小双沟、泥沟、小河、河流、水流、大湾、小湾、靛池、西夹河、前滹沱等。以堤、坡、堌作地名通名的如落堤、汴河堤、堤刘、堤宋、莲花坡、周花坡、坡庄、下坡、水坡、坡李、东王堌、东蔡堌等。以丘、岭、滩墩、台、圪珰等作地名通名的,如西白丘、蔡丘、前岭、西沙滩、下沙滩、李家滩、滩里、许墩、牛墩、前台、南台、凤凰台、杨圪珰、丁圪珰。以其他地理特征作地名的,如高凸顶、娄拐、拐王、拐韩、南土韦坞、东坝头、白云山、五峰山、五岔口、埽街等。

6以商贸业经营活动场所命名  以经营场所店作地名通名的较多,其次是以农村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命名,不少地名就是以窑、集、市、房等作地名通名的。如杞县的西店、石店、前王窑、中王窑、宗店、李店、纸房、青龙店、阎店,开封县的李店、仇店、南北店、小店王、半坡店、刘店,通许县的申店、辛店,兰考县的盆窑、油坊王、阎店、王茂店,尉氏县的张市、牛集等。其他以经济特征命名的地名如香王(以做香料闻名,清代封店号香王)、席苏(苏姓做席子闻名)、王大瓢(以卖饭瓢大出名)等。

7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故事命名  尉氏县麦仁店的传说。传汉代王莽撵刘秀时,刘秀逃命,饥饿难忍 恰遇村姑为其兄送麦仁汤,被刘秀求得喝了,后刘秀命名该村为麦仁店。再如北闹店,传北宋时,此为南方来东京开封府的必经之路,有数家店铺,武松曾在此闹店,后该村取名闹店。通许县的万彩岭相传北宋时,奷臣潘洪被皇帝贬官后,畏罪潜逃,杨景为报仇除奷,追潘洪至此处岭上,用乱枪将潘洪扎死,后该村称万枪岭,后谐音称万彩岭。杞县的焦喇,相传春秋时,此处属郑地,一对鸿雁被人射伤,经一老妪精心护理养好伤后放生。这对鸿雁每年春去秋回,绕老妪屋顶盘旋三匝,鸣叫数声才离去,群众认为祥异,取村名为鸣雁,后模拟雁音改名焦喇。

8以植物名称命名  兰考县的双杨树、杨槐树、葡萄架;杞县的四棵柳、李槐柏;祥符区的槐林、北桃林、前枣林;龙亭区的杏花营、果园(老君堂)、杨树底;禹王台区的芦花岗、西柳林;通许县的前王菜园、枣林;尉氏县的榆林郭、花李、桃花赵、栗林、红莲张、射竹峰、锦被岗等。

9以军事活动场所和驻兵地点命名  此类地名后面多带营、屯、房等,通许县的前六营、孙营、宋营;杞县的东营、西营、史马房(驻扎骑兵)、傅马房、秦马房;尉氏县的大营、歇马营;兰考县的三营、马站、韩营(由汉营演变)、回回营;祥符区的杜营、川军营等。

10、以交通、驿站、递铺命名 通许县的五里铺,尉氏县的小河铺(明清时的驿站铺司)、三十里铺、十里铺、花村铺等。

11以古墓、古城遗址命名 该类地名以古墓名作地名的较多,其次为以古城、古遗址命名的地名。以古墓命名的如尉氏县的双冢,为隋朝武将邓伯简、邓伯道兄弟的墓在此得名。通许县的梁墓岗有梁颢之墓得名;杞县的翟陵有东汉太守翟守义与王莽大战,战死后葬此故名;坟角为明万历年间进士周皋葬此故名。开封县的赵坟、牛兰冢、柏树坟;兰考县的张君墓等。以古城遗址命名如开封县的古城村因有古启封城遗址得名;小黄有古小黄县城遗址故名。尉氏县的鸡王村,因村南有古鸡鸣城遗址得名;通许县练城,北魏孝文帝时丞相高欢所筑练城遗址故名;杞县的圍镇,有古圍城县县城遗址得名等。

12、 以方位、数字命名  一般为在地名专名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相近的地理实体区别而产生的,以方位、数字加以区别,一般也称作派生地名。在农村聚落中如东三赵、西三赵、郑店一、郑店二、前台、后台、南官庄、北官庄、大马营、小马营等。

13因地名雅化而更名 由于开封历史久远、社会变迁、语言发展和语音演变以及人们心理习惯等因素使有些地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人们命名地名时避俗趋雅,一些具有书面色彩的语词出现在地名里使用雅词越来越多俗词越来越少。如杞县沙沃乡的逍遥寨,原名小姚寨,后雅称逍遥寨。雅陵岗,明代称压陵岗,,传为鸦陵岗,后雅称雅陵岗。五里河镇的腊梅庄,清代魏姓于此建村,名魏庄,因当时村民常去县城拉煤,俗称拉煤庄,后雅称腊梅庄。市区的街道中如秀水胡同,由臭水胡同改称。西司胡同,因谐音不雅,经命名后又改为商业大院。

14因读讹、写讹、简化而更名的地名  祥符区范村乡的角绿岗,清咸丰年间京官孙树在土岗旁建楼,称村名爵楼岗,后演变为角绿岗。周里岗,因周、李二姓居岗上名周李岗,后演变为周里岗。传里寨,李姓在此摆渡,水退后船废,周围渐居成村,名船里寨,后演变为传里寨。瓦屋里,清代,王、吴、李三姓居此村名王吴李,后又合并刘集、范庄,演变为瓦屋里。兰考县的爪营,清乾隆年间此处为黄河滩区,种瓜的较多,当地武官朱良在此安营驻兵,逐渐形成村庄名瓜营,后河务官在呈文中误将“瓜”写成“爪”,经御批后已不便更改,遂改称“爪营”。地名的简化如开封县半坡店乡的赵家寨演变为赵寨、孔家庄演变为孔庄等。

(三)、市区街路巷地名

1以官府命名 开封县街(曾为开封县衙所在地)、徐府街(明代徐达裔孙府第)、前营门街(清代游击营署所在地)、河道街(清代省河道署所在地)、省府前街(民国时期省政府所在地)、法院街(民国时期地方法院所在地)、财政厅东街(民国时期省财政厅东侧)等。   

2以学院、学校命名 如学院门街、学堂门街等。

3以寺庙命名 如铁娘娘庙街、玉皇庙街、老君堂中街、铁佛寺街、卷棚庙街、家庙前街、文殊寺街、白衣阁街、观前街、孝严寺街、无梁庙街等。

4以城门命名 如曹门大街、西门大街、新门关街、宋门关大街、曹门南街等。

5以交通设施命名 桥命名的如砖桥街、板桥街、惠济桥街等。其他的如东闸口街、西闸口街、机场北路等。

6以吉言或愿望命名 在市区的街道中,取自生产、建设、发展含义的,如建设路、工农路、益农街、勤农街、生产后街、成功街、大兴街等;取自进步积极向上含义的,如自由路、博爱胡同、平等街、民享街、民生街、新政北街、前新华街、南聚奎巷、复兴北街、宏学街、建安街、育新街、育红街等;取自文明、祥和、安康含义的,如文明街、迎宾路、幸福街、祥和苑、贤人巷、太平南街、清净街、朝阳胡同、阳光街、五福路等;有纪念意义的如中山路、五一路等。

7以地理特征命名 东顺城街、顺城北街、顺河北街、西关街、滨河路、河沿街、洪河沿街、西支河街、西坡街、东蔡河湾街、胭脂河街、大袁坑沿街、后河街、内环东路、包公湖北路、四通巷、刘家胡同等。

8以商贸业经营场所命名 开封城区历史上为北宋等时期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商贸业发达,市区的街道以商店、商场命名的不少,如南书店街、北书店街、山货店街、商场后街、城西商场街;以作坊、行业命名的有黑墨胡同、酱醋胡同、大纸坊街、小纸坊街、炭场胡同、油坊胡同、前炒米胡同、烧鸡胡同、当铺胡同、刷绒街、打线胡同、水车胡同、镟匠胡同、磨盘街、弓箭街;以市场命名的有鹁鸽市街、草市街、菜市街、柴火市街、马市街、北羊市街、鱼市口等街。

9以植物或苑、园命名  如花园街、枣园街、杏花园街、翠园路、东苑小区、西苑小区、梁苑新村、马齿苋街、槐树院前街等。

10以军营、驿站、递铺等命名  如一营房街、营街、三里堡街等。

11以古遗址命名  如大梁路、魏都路、宋城路;杨正门村因位于北宋东京外城杨州门遗址上得名,南郑(正)门村因位于外城新郑门遗址上故名,金明大道以古金明池命名。

12以方位、数字等命名  在市区的街道中也有此类地名,如生产前、中、后街,南、北刘府胡同、三、四道胡同,东、西半截街和半截街,西后街、东后街等。

13以姓氏命名  如刘家胡同、高家胡同、惠家胡同、屈家胡同等。

其他命名除以上所列举的,市区还有一些街道也有命名特点。如以自然地理实体名称黄河命名的黄河大街,夷山大街以古代开封城内有夷山命名;以郑、汴两市名的简称命名的郑汴路;用企业名作地名如酒厂路,20世纪50年代所修,因通开封酒厂而得名。

参考文献:1、《中国地名来历类说》 邵明武 

2、《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  王洪瑞 著

3、《开封市志》2000 年版  开封市地方史志编委员会

4、《开封市志1986-2004》开封市地方史志编委员会

5、《开封市地名志》2000年版 开封市民政局 编

6、 《开封市老街志》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编

7、 《杞县地名志》  杞县民政局 编

8、 《开封市统计年鉴》2015卷 开封市统计局 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