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焱煜:我的老家

 妙趣横生 2020-07-16

看张氏姐妹对老家的款款深情——


喊一声我的中原老家

  麦苗青青的老家,杨柳依依的老家,苦苦思恋的老家,三姐妹的回乡情愫,泪湿沾巾……

  ---- 题记



张焱煜:我的老家


  

我的老家

  如梦般地回了趟老家!

  这次回老家,没有计划,闪念般,一瞬间的事,似乎成了趟说走就走的旅程。

  不象去年和前年那般做着声势浩大详尽周密成熟的计划,结果硬是没有成行。

  前段时间,去南昌看望母亲,和母亲聊天时,话题兜兜转转地又聊起了回老家的事情。

  母亲说,每到清明节,她都要难过好几天的。随着母亲一声不经意的叹息,我读到了母亲内心深处那份难以释然的情怀。我说,妈,他们都忙,想全班人马地都回去,时间真的不好凑,要不,我一人陪您回老家吧!话刚落音,母亲露出愉悦的神情,说,那真是太好了!

  回吉安后,姐妹们商量了一下,原本我一人陪母亲的回乡行程变成了姐妹三人一起陪母亲。极力怂恿父亲也一同前往,父亲说想和弟弟一块回。为了预防节外生枝,急忙敲定车票,有时候,复杂的事情也可以做到意想不到的简单。

  离开老家近三十年了,那里尘封了我们童年及少年的时光?。我很少去触碰家乡的记忆,怕了自己轻描淡写的开启,会让那坛珍藏多年的老酒散失岁月的醇香。

  进入河南境地,扑入视野的是几十年前熟悉的画面,宽广,辽阔,一望无际,整齐的白杨,黝青的麦田。

  母亲脸上写着兴奋,说,路旁的杨树是小叶杨,还有比巴掌大的大叶杨呢!母亲对家乡树木每片叶子的熟知,让我们深知,故乡,与母亲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故乡。

  姐姐说,她的心情很复杂,激动,忐忑,难过,各种情感的交织,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我和妹妹说,我俩还好,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就算是趟旅游吧!姐姐不满意了,抗议,怎么能和旅游扯一块呢,你们不难过,就说明你们对老家没感情!

  姐姐的武断是错误的!

  感情这东西,有时,真的掺不了假。走进曾经熟悉如今陌生的村庄,突然间,我们全都泪眼朦胧了。后来,堂伯带我们去看自家的老屋时,情感如决堤般,姐妹三人都哭的稀里哗啦。母亲常说的一句经典的话,泪水是分远近的。真的,任凭怎么努力都无法控制的泪水,真切地证明:老家是烙在我们心尖的,一直都是。

  回老家这几天,多谢二舅二妗子的热情好客真情款待。二舅家住县城,独立宽敞的楼院,吃住都很方便,带我们吃到了正宗的家乡的味道(胡辣汤--肉盒子--粉线包--琉璃馍--热烧饼夹垛子羊肉)。五天的行程,二舅和他的“五菱之光”一直陪伴着给我们,规划好合适的线路,真正做到了亲戚邻居都走到。

  还没回老家时,弟弟电话联系二舅接站,说是二舅开着“五菱之光”接我们,当时我和妹妹竟然笑了起来,现在想想,“五菱之光”真不错,挤一下可以坐八个人,即可载人又可装货,非常实用。

  二舅是母亲的亲弟弟,在粮食部门工作,比姐姐大两岁,年轻,激昂,朋友甚多,喝酒都是“走起”。所谓的“走起”也就是一口干。家乡的高度白酒在二舅的身上发酵并转化,大有酣畅淋漓,气吞山河之势,二舅真心地说,感情都在酒里呢!谈吐间,一杯杯下去抒发着河南人的实诚和豪爽。姥姥姥爷去世后,二舅成了母亲在老家的唯一挂牵。

  第一天,去了两个姑姑家。听奶奶讲,当时,爷爷在武汉大学当教授时,两个姑姑也如公主般尊贵,“雪琴”与“秀娟”这两个名字只是暂时美丽了姑姑的童年,命运多舛,随着爷爷的英年早逝,无助的奶奶带着年幼的孩子从城里回到老家。当年,饱读诗书的爷爷,发誓要让自己的女儿戴眼镜穿旗袍成为知识女性,却怎么也想不到,两个姑姑彻彻底底底地成为了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老太太。

  见到大姑二姑时,喊一声姑姑,便说不出话来,然后拥抱,然后,无语凝噎……

  第二天去了我们的老家。

  不是二舅的带领,我们怕是连村子也找不着了。

  到了堂伯家,八十岁的大伯还康健,只是大娘身体欠佳,我们忙拉着大伯大娘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大伯高兴地说,乖乖儿,你们可回来了!接着去了堂叔家,时间太长久了,亲人相见不认识,看到提着礼品的我们,叔叔甚至认为我们是推销保健品的骗子。叔叔和我们都在快速地搜寻记忆,曾经模糊的不可辨认的年轻时的影像渐渐地还原,叔叔婶子还是以前的模样,只是我们变了,曾经的懵懂少年如今是人到中年了。

  大伯还住着以前老屋,坚守着。哥哥嫂子都是村里甚至县里的骄傲,但大伯只是偶尔到城里小住,不肯在城里享清福。老屋很旧,蹒跚着两位八十岁的老人,多少有点凄惨。当看到我们姐弟四人小时候的照片,还夹在大伯家那个落满灰尘的小而过时的相框里,眼睛再次湿润。大伯一直坚守着我们童年散落的记忆,坚守着无声而残酷的岁月,这种坚守对我们来说,真是一种福分了。

  大伯说,到你们自己的老屋去看看吧!八十岁的大伯曾经是军人,办事有条不紊,大伯忙找出生锈的钥匙,老虎钳,一把镰刀。我们正疑惑,大伯说,你奶奶去世后,你家的门就没有再打开过,钥匙生锈了估计开不了,当时怕锁的有缝隙又用铁丝加固扭紧了,门前杂草太多,镰刀割了杂草开路才能到门前。

  到了老屋门前,我们都泣不成声了,太多情感的交织都液化成了擦不完的泪水。我们甚至怕了打开那扇门,那里有我们儿时所有的印记,有奶奶孤独终老的影像。

  那扇门,的确真的打不开了!

  门,锈死在长久的时间里。奶奶,孤苦在永远的等待里……

  清明时节寄哀思!最后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无声地流着泪,和奶奶轻声地说话,告诉她,她的儿孙都很好。此行回老家的主要目的是在奶奶坟前添一锹土,以表达我们对她的思念。

  

  第三天去了母亲的老家,周庄。

  此周庄和陈逸飞笔下的周庄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那个江南水乡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盛开成了一幅画,流连着接踵而至的旅行者,为此,我曾带母亲旅游过,参观了她所不知的盛名的周庄。而眼前的这个周庄呢,是豫东平原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是母亲的娘家。

  姥爷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大,母亲又是她这个辈分里年纪最长的。好多的弟弟妹妹见到母亲,都大姐大姐亲切地叫,母亲很是幸福。祭祖结束后,大家都欢聚一堂,难得的清明小长假让四面八方的亲人都相聚在一起。

  姥姥姥爷去世多年,母亲把哀思埋在心底,去拜见了她的二叔,二婶,五婶,都是执手相看泪眼的画面。碰巧的是,母亲的四叔也从开封回老家,见面后更是一番寒暄。母亲曾在开封读过中专,和四叔的感情深厚,那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亲人是一辈子都难见几次面的。七十岁的母亲不会说时间都去哪儿了,母亲只是感叹,四叔身上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个英俊军官的影子了。

  第四天去了大舅家,鹿邑县城。

  大舅大妗子都已退休,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两个表弟在各自的领域都算是精英翘楚了。

  鹿邑是老子李耳的出生地,全球公认的老子的故里。这里盛产《道德经》也盛产“宋河酒”,虽然这两个排列在一起不太合适,但都是鹿邑的名片。

  表弟带我们参观了太清宫--明道宫--老君台。导游的音色很美,很具专业素养,介绍的很全面。深刻感受老子文化的博大精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行。

  这次回老家,原本,我的内心还有个小心思,想见一下儿时的好伙伴素梅!由于时间匆忙,这个有点奢侈的愿望,我甚至都没说出来,只是到她母亲家瞧看了一趟。想不到的是,她听说后竟然从自己家赶来。那一瞬间,相逢---拥抱---紧紧地拥抱!但见幼时友,泪满春衫袖!

  与故乡相聚,总是短暂,我们不得不和故乡说再见,意义不是地返回江西!

  一路上,我和妹妹都在探讨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完美的回乡情结------那就是衣锦还乡!

  只是,衣锦还乡有标准吗?

  一味地追求衣锦还乡,有时是对情感的遏制和伤害。事实上,只要你平安健康,带着一份好心情回家就已经是衣锦还乡了!

  天天期盼过新年,元宵的烟火璀璨之后,留下满地的伤,感叹,新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年年期盼回老家,掬一把乡情入行囊后,留下一地的愁,感叹,老家,离我们或许更远了!


  作者简介:

  张焱煜,女,私营业主,业余喜编织文字,有散文和诗歌见诸报端,多年来,一直从事爱心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