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齐光瑞:情感表达是文学作品的必须 ——兼谈小晓同志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

 妙趣横生 2020-07-16

情感表达是文学作品的必须

         ——兼谈小晓同志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

  
                    

        从事文学这个行当的人都知道: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而文学批评,那就一定要将拟批评的文字研究得透彻一些,要想让人信服你的批评,首先要对文学作品深入细致的解读,如果未能完整地通读人家的作品,便对人家的作品评头论足,高谈阔批,说三道四,窥一斑而论全豹,甚至随口说出诸如:“狗屁不通”之类的话语,那就一定会以偏概全,若是再掺进个人的感情,口无遮拦的偏见批评,不仅会让自己的评论流于空泛及至虚幻,甚至有可能会变成虚言相因的大放厥词。

        这里,我想就《文化范儿》的一个重点作者的文字进行概略式点评。之所以选择《文化范儿》的作者,主要是因为这个作者有一篇在别的平台上获奖的作品,被人说是“虚荣”。写诗居然能获得“虚荣”的称号,这真是亘古奇闻啊!于是,我找来了这首诗,想就自己对诗歌和文学的认识来谈一谈。这里也有推介《文化范儿》作者的意思。当然,也将此文献给初学写作的朋友们。

       《文化范儿》的重点作者小晓同志,是我发掘出来的一个文学新人。她人聪明、大气、豪爽,率性、乐于助人,而且笔耕勤奋。主要以写心情散文和诗歌见长。现在已是微信自媒体平台《文化范儿》的专栏作家。开有自己的专栏《小眼看世界》。虽然其作品在谋篇布局和节奏上有待提高之处,但她的文学语言还是很现代的,也很有文学味儿。其每期推送的作品,都有大批拥趸点赞并转发。现在已成长为能在全国数家自媒体平台拥有一席之地的网红写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话是谁都了解的。无需我在这里啰嗦。但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也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之道,您了解吗?文字是有感情的,您知道吗?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散文、诗歌,都是要有主题和情感的。主题是作品,其实就是作家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思想,是作家对人、物、事思索的结论;感情,是作家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之类的情感宣泄。普通人的情感宣泄可能会找人聊天,或喝酒麻醉,或大哭大笑等等不一而足。但会写字的人,他总会比别人多一个发泄渠道,那就是用文学形象来作为寄托物和载体。

        正因为作家或诗人们有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我们读者才有幸能从审美的角度去看作家诗人们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从而创造出更加逼真的文学形象。

        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那就让我们举例说明。咱就随手拿小晓同志的作品来举例:

        请看《文化范儿》201686日推送的这篇《酒醉的泪》


        先看原文:

如果喝进嘴里的酒

都变成了泪

那也不过是一个

虚无的轮回

哭过

便没有了太多的负累

一瞬间的嚎啕

胜过孔子孟非

每一个坚强的背后

不为人知的是隐忍或者崩溃

别说你或他

都不曾有过的撕心裂肺

一介弱女子

突然的成了钟馗

别多问

是生活塑造了她的完美

一节滑道

一个螺丝钉

一段堵着的下水管

一切茫然无措的难题

她收起曾经的柔软

她坚硬了忐忑的心里

她嬉笑怒骂的改变

她甚至留起了胡须

温柔都随风而去

贤淑也消逝在雨季

生存才是王道

你怎忍心责备她傲雪如梅

这世上的每一位女子

曾经都是天使圣女

纯净如水的情怀

如莲般绽放无悔

或许只有此刻

她才清醒了世俗的刻薄

明了了来生没有继续

因而可以义无反顾的

呈现自己

不必执着过去

不可奢望期许

谁说未来永远爱你

都不如现在的珍惜在意

明天和意外

哪一个率先和你相遇

皆是未可知的秘密

安之若素

属当下最美

流过的泪

别放在心里

杜鹃花开冰雪天气

大漠黄沙晴空万里

三千烦恼红尘纷扰

怎能敌

情意深沉非你不娶?

你来寻我

途经风霜雪雨

你可知我一直等你

在阳春白雪的艳阳里

从此

携手白头不是梦

你搀扶我我依赖着你

过往云烟

消逝在我俩相视一笑的

岁月里!


        不可否认,该诗的文字不大精炼,有些句子也不是诗的语言。但作为一个初学者,能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用文字这样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我们作为读者能不受感动吗?

        首先是这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性。如果不是作者有切身体会,怎么能写出这样感情真挚的句子。而真挚是文学情感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情之不真、不实则不足以感人。“每一个坚强的背后/不为人知的是隐忍或者崩溃/别说你或他/都不曾有过的撕心裂肺”看看这样的句子,这里表达的情感就好比文学躯体中流动着的热血,没有这情感的热血,也就没有文学艺术的生命。

        再次是诗歌的丰富性。情感的丰富,就是有多个层次、多重复杂意味,作品可以表达单一的情感,但不如表达丰富的情感更有艺术魅力。再看:“你来寻我/途经风霜雪雨/你可知我一直等你/在阳春白雪的艳阳里/从此/携手白头不是梦/你搀扶我我依赖着你/过往云烟/消逝在我俩相视一笑的/岁月里!” 如此丰富的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深刻性。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情感轻如烟、淡如水,时有时无,若隐若现,但在文学作品里,情感就要表现得强烈而集中,如烈酒,若大火,似山洪,像深海。只有如此情感深刻才会吸引读者细细地品味和深究,这无疑是对读者的判断力和感悟力的挑战,从而让读者体验出文学情感的独特性,这就像写新闻,“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独!”只有独特才吸引关注,才给人最深刻的感受。


        从以上的粗略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情感是文学创作联系生活的纽带。文学审美性的实现,一靠形象性,二靠情感性。没有情感的文学彷如一朵失去呵护和滋润的花朵,无法展现最深层次的光鲜和美丽。因此,文学创作中,情感一直是居于核心和重要的地位,促使文学创作在专属的空间绽放独有的魅力。

        小晓同志的诗歌作品几乎都有这样的特性。再看看她发表在文化范儿上其他作品:

        在《暗夜·失眠》中,他这样表达:我睁大双眼/想看清暗夜的样子/却发现,那夜/调皮的/扯着大片墨色的布/拦在我的面前”如此拟人化写法,既细腻又含蓄,层层剖开,娓娓道来,让情感变得深隐、含蓄、节制,不张露。文学创作毕竟不是饭后坐在柳荫下聊天侃大山,太露则显得浅而轻浮,只有含蓄才能表现出小女子的娇羞和真挚的情感。

        在《忆双亲》里,她这样说:您在另一个世界里/慈眉善目/我在凡尘俗世中/历经沉浮/那时尚且年幼的小女儿/如今记忆中/模糊了您的容颜/遍寻不到有关温暖的片段   

        即或是在她被人诟病的那首《知己三曲》的诗里,她也有强烈的情感表达:泪流满面/嚎啕唏嘘!/又有什么不可以!/我做你的哑巴哨兵,/你做我的隐形战机。/我们默默守护着这一方宁静/不受外界侵袭!/沉默至星辰转换,/痛哭到迷失天地/当阳光穿透心里阴影,/露出缝隙,/我们彼此等待着……/该说的你会说,/想讲的我一定会言语!

        谁也不能否认,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感情的。可以这样说:意象,是诗歌的核心。读诗、赏诗,只要能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认真领悟,我们就能准确把握诗作的思想感情。

        这里,诗人小晓在诗中不仅借助“哨兵”、“战机”、“星辰”等意象,直接抒发感情,再加上她时而移情于物,时而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以有情之笔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真可谓是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这种直言不讳,强烈的情感表达,构成了小晓同志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

        如此带有些许婉约式的豪放,是诗人一种既爽快而又浪漫的情感表达,它产生于性格外向、胸怀开阔、心情轻松、豪放大气、不会狗苟蝇营的诗人的作品中,这种作品被我们称之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因为受到感染而也能体会到这种感情”。我们的老祖宗也有:“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的比喻。可见,自文学创作诞生那天起,情感的力量就如影随形,在文学创作中无时无刻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

      文艺是人的学问,也是表达人情感的艺术。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归根结底体现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这是衡量优秀文艺作品的基本标准,也是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价值指引。可以这样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若能在情感宣泄的前提下联系生活实际,更加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那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从而促进文学创作朝着更加理想化的方向进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