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李芝桂:小巷人家

 妙趣横生 2020-07-16


李芝桂: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

  这是古城吉安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巷,简洁而古朴,简陋而平和。

  初识小巷纯属偶然。2002年酷夏,当我心急如焚满大街寻觅租房信息时,我现在的房东,一位中年医生将我引到了这条小巷。头回碰面,我还真有些为它的陈旧促狭而沮丧,但同时却也为它的幽静雅致所吸引。略一沉吟,我便掏出2000元钱交了一年的租金,租下了巷子中部南侧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将我的家安在了小巷里。

  如果说走进小巷是因为家的需要,而真正让我开始留心小巷,却是缘于小巷某日清晨的鞭炮声。那是刚搬到小巷的某天清晨五、六点钟,迷迷糊糊的我突然听到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此起彼伏,持续了近半个小时,让人错以为置身于节日的乡村。莫不是哪家闺女出嫁?翻身起床左顾右盼,却始终不见婚车的影子。转念一想,即使嫁女也没必要赶这么早呀,再说呢,也不可能左邻右舍都嫁女吧。满脑子雾水的我,直到坐在办公桌前,一瞧台历,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农历初一。此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小巷里遥相呼应的鞭炮声便会在清晨准时响起。虽说有点影响早晨的睡眠,但时间长了,对我这个从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却也见怪不怪了。但我留意小巷的眼光却从此陡然明亮了起来。


  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人生的绎站,心灵的港湾;有人说,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也有人说,家是老婆孩子和房子;更有人说,家其实没那么玄乎,家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带吃喝拉撒。

  我不知道小巷里的人对家的解释是什么。小巷里的日子,平淡而忙碌。小巷里的人家,乐观而平和。每日里进进出出,看得出,小巷人家绝大多数生活并不十分富裕,领低保金的人家还不少。但大家的小日子虽然紧紧巴巴,忙忙碌碌,却也过得平和惬意。相逢相遇,人们脸上荡漾的不乏会心的微笑。举手抬足,给人留下的印象亦不乏昂扬乐观的韧劲。邻里之间熟人熟脸相处得融洽随和。吃饭时,端着个碗出东家进西家的事还挺多。这点倒不像城里有些居民区,对门而居也不知对方姓啥干啥。晚饭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二胡、麻将、扑克、象棋等等娱乐项目在巷内甚是流行。尽管有时争争吵吵的事情也难免发生,但总的来说却也无伤大雅。过一夜,第二天的麻将桌上,两个拌过嘴的人往往又凑在了一起。

  小巷里的人质朴善良,但眼里也会时不时地流露出城里人的某种精明和狡黠。某天下班归来,见巷口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嘴里痛苦地呻吟着,嘴边的地上一摊鲜血,头前方放着一只瓷钵。我心里一阵隐痛,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默默地将口袋里几块零钱放在了钵里。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小巷里的人从旁边进进出出,却一个个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个人看到我掏钱,竟暖昧地笑了一下。想到自己竟日夜与这些麻木不仁的人比邻而居,丝丝凉意直袭心头。但在楼梯口,两位老太太闲聊的话语却让我认识了小巷人的锐利眼光,感到了自己的浅薄和书呆子气。“现在的人呀,什么人都有,昨天在步行街也看到他,手脚好好的,干点啥不好,玩这种骗人的把戏,那血是鸡血……”


  小巷里的人迷信世俗,却也不失吉安人的勤劳正直。小巷里的人晚睡早起,是颇让我自叹弗如的。每天天未明,小巷里就人影穿梭,脚步声声。无论是摆摊卖早点的,还是拖着板车、骑着摩托满大街兜客揽生意的,亦或穿街走巷卖水果的,谁不是迎着朝霞出门、顶着月光回家的。小巷人的那份正直,也是我辈望尘莫及的。小巷的治安是出奇地好。每逢有陌生人进入小巷,巷里的老大爷、老大妈们便会用警惕的眼光望着,直到离开。试想一下,好人尚且在老大爷、老大妈们的目光下尴尬不已,仿佛自己真做错了什么似的,何况做贼心虚的歹人?而小巷人的热心更是让人脸红心跳。有天晚上,我洗完手后便躺在床上看书忘了关水龙头,结果水漫金山,水直流到了过道上,而我却一点也没察觉。但只一会儿,就传来了敲门声,一位老大妈竟上门询问究竟。

  小巷里的人家,遵循的是与人为善,求的是知足常乐,践守的是勤俭持家,盼的是安稳平和。小巷里的人,拼的是力气,赚的是汗水,养的是妻儿老小,过的是艰辛却绝对真实的生活。


作者简介:

  李芝桂,1972年出生,曾用笔名阿贵,江西莲花人。曾在《散文百家》、《创作评谭》、《涉世之初》、《光华时报》、《当代社会保障》、《江西青年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百余篇(首)。出版散文集《行走微生活》。二十余岁时曾挂名江西省企业文联文学创研会理事、吉安地区作协理事。有作品入选《吉安地区文学作品选》、《散文百家十年精选》等多种选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