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在我国快速占领了华北、华南等地方之后修建了属于他们地方特有的炮楼,主要用于保护周边地区的桥梁和各地进城通道,战时又用炮台抵制武装活动,现如今出现在抗日剧中看似不中用的日本炮台,实则我军在这上面吃过很多亏,这些炮台上还安装了一些供照明的灯,但在近代中国基本上还是用洋油灯,更别提有多少电路供应了,那么日本人是如何做到让炮台上的灯亮起来的呢? 首先要说明的就是设置炮台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在《清史稿·兵志三》中有对炮台的解释,炮台就是架设火炮的台基,楼身设置了很多可供射击和防守的孔眼,作为一种战时工具,通常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塞,比较坚固;其实早在我国北宋时期朝廷就设置炮台来防范外敌入侵,只不过当时并不叫炮台,之后日本在近代中国修建的炮台不过就是照猫画狗,日本人可以利用站台同我军进行游击战,有限的制约我军的进攻。 日本的炮台上的探灯可以对四周进行巡视,这样也有效防止偷袭等一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抗日剧中可以了解到为了便于八路军偷袭日军,他们就会偷偷去将连接探照灯的电线切断,让日军无法及时获取周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就可以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但也不是所有炮台都设有这种供照明。 在当时的山东省枣庄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煤矿,名为中兴煤矿,自1938年被日军占领之后,当时日军就正好可以借助中兴公司的发电机来为炮台供电,日军能够顺利修建炮台主要是像在东北、华北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地方,有发电厂可以为此承担,所以其他地方就算是修建起了炮台也没有照明灯可以使用。 当时的日本军里面大多也是农民出生,也没有能力使用发电机,种种看来,“日本在中国修建的炮台上都安装了照明灯”这一说法是不可能存在的,电这种东西用途很广,在战争期间又十分稀缺,所以在使用时也有风险,成本代价太高,炮台在战斗时也极易被炸毁,所以日本人也不会冒太大风险去在炮台上安装这么多供照明的灯。 小 编 好 物 推 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