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脾胃新论

 云深易医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脾胃位处中焦,五行属土,胃为戊土,属阳土,脾为己土,属阴土。十天干本源于五行,将五行分为五对阴阳即为天干也。其中阳者在天成象,阴者在地成形。故阳者空,主下泄,而阴者实,主上升。在人脏腑,则腑为阳,空而不能满,满则不下传化物;脏为阴,满而不能空,空则不上升精气。戊为阳土,高处之土也,高处本为火聚之地,故其性燥;己为阴土,低处之土也,低处则为水归之所,故其性湿。故足阳明胃以燥金主气,足太阴脾以湿土主气。

此实为六气之来源,亦是六经之发轫。

脾胃互为表里,在表者为阳,足阳明胃也;在里者为阴,足太阴脾也。阴阳定位,天地攸分,尊卑有伦,升降有序,则出入不乖,暗合夫妻“男主外、女主内”之道,阴升阳降,妻迎夫抑,故脾胃实为一对夫妻也。

在里者欲外出,在表者欲内入,此万物之本性也。出则具升发之性,入则有沉降之情。故脾在里主升,胃在表主降,中焦升降不息,则中气旋转,全身大气方能周流不止。故一气周流之根本,全在脾胃。

脾升有迹,胃降有道,手足十二经中可推而求之。十二经分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是也。足经为根本,手经为枝梢。故足经纵贯全身,而手经只横行上焦。而手经实为足经之余气也。足经之气为始,手经之气为终。所谓脾升有迹者,以手太阴肺为末迹也,肺在脾上,故脾以升为主;胃降有道者,以手阳明大肠为终道也,大肠在胃下,故胃以降为顺。

足太阴脾与手太阴肺皆以湿土主气,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皆以燥金主气,所谓一气周流者,足太阴脾为湿土之始气,手太阴肺为湿土之终气,其气升发;足阳明胃为燥金之始气,手阳明大肠为燥金之终气,其气沉降。

肺为湿土之余气,余气升力渐弱,湿性渐显,湿重又主沉降,故肺主宣降;大肠为燥金之余气,余气降力渐竭,燥性渐显,燥轻则主蒸腾,故下焦主升清。

脾为湿土,在四时为长夏,故脾恶湿,湿以升发化清为正道,故仲景立法以理中汤主之;胃为燥金,在四时为清秋,故胃恶燥,燥以沉降润通为顺途,故仲景处方白虎汤主之。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与理中、白虎同理。

脾胃阴阳异途,故脾胃不和,脾多责湿而胃多责燥。此建中汤之所以养阴与温阳之药共用之原因,入脾化湿,入胃润燥,阴阳异途,各行其道,共凑旋转中气之功也。

阴阳二气,顺脾胃者则为正气,逆脾胃者则化邪气。所谓正气者,与邪气相对应。正气有阴阳之分,邪气亦有阴阳之别。正气主要来源于后天脾胃,顺脾胃之性,上可以济清阳,下可以温浊阴。故脾胃健运,正气运行,邪不可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