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亏本到大盈利,我家楼下的沙县小吃是怎么做到的?

 新庆爱读书 2020-07-16

持续输出第10天

我家楼下有一间沙县小吃店,前几年这间店的老板每隔几个月就会换人,因为他们都没能把生意做起来,亏了几个月就灰溜溜地转让了。

直到换成了现在的夏老板,他已经经营这间店将近两年,不但把店里的生意扭亏为盈,还用赚到的钱买了一部豪车。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前后这么大的差异呢?


我今晚在那里吃饭的时候,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经过思考后,我用“供需连”模型,把这家沙县小吃店的前后情况做了一个分析对比。

1、供:

前——主要以面食为主。虽然店老板后期慢慢加入了一些快餐饭类,但菜式不超过五种、总体来说还是偏少。

后——夏老板把店转过来之后,他逐渐增加了快餐饭类的菜式,目前已经有十多种。快餐饭类现在已经成为店里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2、需:

前——店老板遵循的是沙县小吃的传统做法,主要做的是面食、馄炖和饺子这些,他们的隐含假设是:住在周边的人,对面食、馄炖和饺子的需求比较大。

后——在夏老板没把店转过来前,我通常从这家沙县小吃店走过时,都会稍微看一下里面的人。长期观察下来,我发现这家店的客人主要是男性,比例基本上超过80%。而这些男性到这里基本上以吃快餐饭类为主,我推测他们很少吃面、馄炖和饺子的原因是分量不够、吃不饱。

以我自己为例,以前偶尔也会到这家店吃饭,但很难持续在这里吃,因为快餐饭类的菜式太少了。而吃面、馄炖和饺子的话,我又总觉得自己吃不饱。

夏老板把店转过来后,在经营的过程中发现主流客户对快餐饭类的需求其实比面食类更大,他同时了解到客户希望快餐饭类的种类更多元化。夏老板于是逐渐增加了种类,从而满足了主流客户的需求。

3、连:

前——由于店老板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看店,所以他做不了周边住宅区的外卖。而每次客人到店,他就要忙着下面、下饺子,根本没什么时间和客人进行情感连接。

后——夏老板接管店面以来,他和老婆两个人分工合作。他们做起了周边住宅区的外卖,并在每次客人到店的时候,总有一个人会抽空和客人聊几句话、慢慢建立情感连接。

经过这么一分析,我发现夏老板现在能把店经营得这么成功确实是有原因的。

果然是“世事洞明皆学问”,我突然领悟到身边的大事小事都是学问,都值得用学过的知识去进行分析个中原委,去验证学过的知识是否正确。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这才是真正的“格物穷理”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