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不可管理,你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新庆爱读书 2020-07-17

这是一个你我皆忙人的时代。

为了摆脱当下忙翻了的状态,很多人开始学习时间管理,希望自己能管理好时间,不时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然而,很多人上了不少时间管理的课程,读了不少时间管理方面的书,依然做不好时间管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时间本来就是不可管理的。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一天的时间都依然是24小时,它不会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转移。

所以,你想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你能做的,只有管好自己。


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源于我们易效能253期高能组从这周开始,开始试运行积分制。

昨天高能组聚会时,小伙伴都同意在接下来的90天积分制学习中,以2周为单位,共读一本书。

当然,这个事情不是光靠说一说就可以进行了,必须要有相关的执行方案。作为组长的我,要主动写出方案,引导大家怎么去共读一本书。

这首先得从确定共读的书开始。

今天早上,大家的选书结果出来之后,我还是蛮意外的,没想到得票率最高的是《道德经》、《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和《了凡四训》这3本书。特别是《道德经》这本书的得票数,竟然遥遥领先其它书。

原定我们是选7本书出来共读,但除了上面那3本书,大家选的其它书的票数却是一致的。

综合了上面的情况,我考虑到大家对道家思想很感兴趣,但与此同时《道德经》这本书真的很难懂,需要先打好基础才行。

我于是建议,小伙伴可以采用下面从易到难的方式,来展开我们接下来90天的共读学习:

(第一轮到第四轮,每轮14天,一共56天;第五到七轮,一共24天)

第一轮:《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第二轮:《了凡四训》

第三、四轮:《庄子》+《庄子的智慧》结合着读

理由:著名学者老梁在给清华大学的MBA上道家思想时,要求学生先读《庄子》,再读《道德经》。因为《庄子》是基础,也相对容易读懂。建议大家先从读《庄子》里面的故事开始,不要纠结于里面其它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古文。

《庄子的智慧》这本书是李大华教授写的,写得比较通俗易懂,这是我今年上他的国学课要用到的教材。建议大家可以把这本书和《庄子》结合着来读。

第五、六、七轮:《道德经》+《老子的智慧》+《道德经说什么》结合着读

理由:

《老子的智慧》这本书是李大华教授写的,写得比较通俗易懂,这也是我今年上他的国学课要用到的教材。

《道德经说什么》这本书是韩鹏杰教授写的,从系统的角度来讲解《道德经》,书写得非常好,也比较好懂。

建议大家可以把这三本书结合着来读。

我把上述方案发到群里征求小伙伴的意见,很快有超过半数的小伙伴表示同意这一做法。

其实我本来是有点担心大家不接受的,因为读这类国学经典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智,也很耗时间。群里的小伙伴平时都挺忙的,但是她们愿意接受这种挑战,说明对管理好自己,善用时间来学习这件事情很有信心。

另外,我们的输出方式也比较狠,每天都要进行输出。比如,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14天,我们每天都要输出和这本书相关的内容。

有小伙伴不理解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限制。原因很简单,这类经典书籍,不是你读一遍就能全部掌握的。

倒逼你连续14天都输出与其相关的内容,能帮助你把这本书读得更透。

我之前参加一个读书会,我们的要求是每21天读完一本书,而且每天都要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输出。

我当时读的是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我第一遍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把这本书读完了。

但是,这样读完的收获并不大。

于是,我转而开始按照组织要求的那样,每天读12页(全书约240页),每天针对这12页的内容进行输出。

有时候对这12页的内容实在是没感觉,但我没有就此跳脱这部分内容,而是反复看,反复琢磨,找出可以输出的点。

经历了这样一个魔鬼21天,我对《好好思考》这本书的理解程度,远远胜过读完第一遍的时候。

后来,我在线下输出和这本书有关的内容时,由于对书中内容的理解都很到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时间要用得恰如其分,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化。

不少人读书,只是为了快速把书读完。他们以为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了一本书,就说明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做得很好,在读书方面也比别人厉害。

这其实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真相是你能把书读透了,才算是把时间最大效益化。

而为了把时间最大效益化,你只能善用时间而不是管理时间。从始至终你能管理好的,只有你自己。

你若管好自己,清风自来。

对于时间是否可以管理,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推荐书单:

《善用时间》

《高能要事》

《时间管理7堂课》

《一年顶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