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鸦片战争而备受列强蚕食,一边加强对朝鲜干涉的清国。 因欧美列强带来的危机感而实行明治维新,想要带动起东亚各国的日本。 没有选择活用金玉均等改革派人才,结束内乱且关闭了走向独立之路的朝鲜。 在各国纷乱与思惑的交错中,于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 01 日本确立新政府,国书被朝鲜拒收 1868年12月,刚成立不久的明治维新政府,为了将日本已焕然一新的体制通告天下,派遣使者出使朝鲜。然而,朝鲜拒绝接受日本发去的国书。 当时的朝鲜高宗年龄过小,实际上政权由大院君执掌。大院君认为明治维新政府的国书与江户幕府国书格式相异,且国书中使用了「皇上」「奉敕」等词,属于「僭越」行为,这些词只有宗主国大清才能使用,他们无法接受如此傲慢无礼的文书。 ▲ 朝鲜兴宣大院君 不过,这些词在幕府政权的国书中也曾被用到,因此,朝鲜拒绝和明治政府建交,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一方面,当时的朝鲜依旧锁国,不愿扩大贸易范围;另一方面,朝鲜对于当年丰臣秀吉的侵略仍心有余悸。而丰臣秀吉之后的江户幕府在二百五十多年间都没有向外发起过侵略扩张,明治政权推翻幕府,朝鲜也自然会对这个新生的政府有所怀疑。 02 日本爆发政变,朝鲜确立闵氏政权 当时的朝鲜,政权掌握在推崇复古强权政治的大院君手中,他们把开放国门、追求近代化的日本称作「假洋夷」,并对其进行侮蔑。而日本民众认为,若是继续纵容这般无礼行为,迟早也会遭到他国的蔑视,「征韩论」的呼声开始兴起。 明治维新后,日本新政府继承了这种论调。加上国书多次遭到朝鲜拒绝,朝日关系十分紧张。围绕着征韩时机这一问题,政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张「缓征」的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另一派是主张「急征」的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副岛种臣。1873年,岩仓具视使节团归国后,两派发生了激烈争执,天皇裁定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缓征」派胜出。 ▲ 大久保利通 ▲ 西乡隆盛 大院君摄政期间,对内大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外厉行锁国政策。这损害了一些儒林士大夫和地方门阀的利益。闵妃与大院君之间的矛盾积蓄已久,她联合外戚形成政治集团,准备推翻大院君的统治。1873年,闵妃借机鼓动高宗亲政,从大院君手里夺走了政权。 ▲ 闵妃像 03 江华岛事件,叩开朝鲜大门 1875年4月15日,明治政府派军舰「云扬号」驶到朝鲜沿海进行示威。6月12日,「丁卯号」军舰驶入釜山港,与「云扬号」两舰在釜山港内恣意实行军事演习,炮声隆隆,威胁到朝鲜官民。 9月19日,「云扬」「丁卯」「春日丸」三艘日本舰驶入江华湾。20日,「云扬」北上,逼近江华岛草芝镇炮台,使其不得不开炮警告,日军也开始向炮台发起攻击。21日,日军偷袭顶山岛,并于22日攻占了永宗镇。24日,「云扬」等三艘日舰满载战利品撤离江华湾,返回长崎,这便是历史上的「江华岛事件」。 ▲ 江华岛之图 1876年1月,日本派士兵和军舰前往江华岛与朝鲜交涉,表面上是要追究「江华岛事件」的责任,实则希望借机打开朝鲜国门。从2月11日至20日,朝日双方进行了四次谈判。闵妃政权不顾各方意见,向日本妥协,决定与日本讲和缔约。26日,朝鲜与日本在江华府演武堂签订了《江华条约》。该条约严重破坏了朝鲜的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侵入朝鲜。 ▲ 缔结《江华条约》 04 甲申政变,脱清失败 19世纪中后期,朝鲜面临内忧外患,一些有志青年受明治维新影响,开始摒弃旧思想、旧制度,探索救国新道路。他们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脱离中国,使朝鲜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 ▲ 朝鲜高宗李熙 1884年11月,开化党人金玉均等和日本驻朝公使密谋政变。12月4日,朝鲜汉城邮政局落成,当晚同为开化党的邮政局总办洪英植举办宴会款待朝廷大臣。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人在王宫内多次放火,后又在宫内制造爆炸,挟持了高宗,污蔑清军作乱,向高宗建议请日军来保护,日军借机占领朝鲜王宫。 ▲ 金玉均 开化党宣布十四条政纲,开始改革。要求朝鲜独立、断绝与清朝宗藩关系、改革内政、改革租税、以才择人等。12月6日,袁世凯率兵赶赴昌德宫,击败开化党人和日本军队,解救了高宗。 ▲ 袁世凯 甲申政变后,日本推卸责任,并迫使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勒索赔款。 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出使中国,要挟清政府谈判。4月18日,清政府与日本在天津就朝鲜问题签订《中日天津条约》,条约议定了两国撤兵日期,两国均勿派员在朝教练等事项。后来,日本利用此条约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05 金玉均遭暗杀,东学党起义 甲申政变失败后,金玉均被迫流亡日本,隐姓埋名,辗转于日本各地。朝鲜政府宣布金玉均、洪英植等人为「五凶」,多次与日本交涉,要求引渡金玉均等人,但均遭日本拒绝。在签订《汉城条约》《中日天津条约》之后,日本对朝政策有变,金玉均等人开始受到冷遇。于是他开始与多方交往,并希望与清朝联络,会见李鸿章。1894年3月,金玉均来到中国,在上海东和洋行被朝鲜刺客洪钟宇枪杀。 1860年左右,天道教在朝鲜创立。天道教抵制西方文化,为穷困农民争取权益。1892年起,信奉天道教的农民们自发组成军队。1894年在「万石洑水税事件」的激发下,东学党起义爆发了。起义军提出:「辅国安民,斥倭斥洋,尽灭权贵。」高宗急忙请求清政府出兵。 ▲ 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派出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奔赴朝鲜,东学党听闻清军已至,不战而溃。日本也借机派兵朝鲜,占领景福宫,成立亲日政府。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东学党曾再度起义,最后遭到了日军和朝鲜官军的镇压。东学党起义也成为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