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门瑞瑜:麻然亮和他粮食行业的伙伴

 妙趣横生 2020-07-17

门瑞瑜:麻然亮和他粮食行业的伙伴

 

麻然亮和他粮食行业的伙伴

第一章伊春粮食的麻然亮

  1、见面

  “伊春粮食系统有个麻然亮,你应该写写。”一个伊春朋友对我说。

  麻然亮,他是谁?

  当代人已经有了新的社交习惯。我去采访他时,一见面,他先递过来一张名片。名片上有彩照,我对彩照的印象是:

  炯炯的眼神,胖胖的大脸,浓浓的粗眉,短短的分发,笔挺的灰色西装上衣,白衬衣黑领带,颇有当代企业家风度。

  我的直感以为,这是个既有雄心壮志又肯脚踏实地的人,看过名片后,我的目光移向他。他坐在我的对面,他诚息而略带拘谨地望着我。许久,他说了一句话:

  “我不值得写。我也没啥可说的。”

  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关严了,不说话了,沉默起来。

  他确实是不善于辞令,是个诚诚恳恳的老实人。他给我倒上茶。他自己也沏上茶。他呷了一口茶,深情地说:

  “我很普通,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党的领导关怀,没有我们粮食行业那么多人的支持,也就没有了我,没有了我的今天。”他摆摆手,恳切地说,“你不要写我。但你可以写写我们伊春区粮食系统这个很好的群体……”

  他的话发自肺腑,神情真诚,而不只是为了表现他的谦让虚心。

  伊春区粮食分局800多职工。下属16个粮店,一个挂面厂,一个车队,15个熟食加工厂,担负着市区12万人粮油供应任务,一年经营9800万斤粮食。他们的工作范围复杂,“销、购、调、存、加”他们出色完成了这5个方面任务,连续五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六好企业”的称号。

  2、第二粮店新风尚

  早晨,冒着严寒风雪,我来到了第二粮店。我发现这个粮店,并不是一个简单卖粮的地方。它占地面积很大,分售粮厅、熟食加工厂和粮食仓库库房等几部分。前店是漂亮又很卫生的粮店熟食店,后厂是清洁、安全的院落。由于他们工作出色,服务热情周到,人们称他们粮店是“送温暖的地方”。

  熟食店的红幌子迎着朔风飘扬。粮店的人们早已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

  我走进售粮厅,已经有人在买粮,这里粮食品种齐全:大米、白面、玉米面、大糙子、豆油、食盐,应有尽有。

  “这么早就有人买粮?”我问。

  “有。早买粮,顾客不耽误上班,我们5点钟来的。”穿白色工作服的售粮员微笑着回答。

  我又走进熟食厅,只见地面一尘不染,光彩照人,一面写着“卫生模范”的锦旗挂在墙上,柜台上各种各样熟食有20多种:油条、麻花、面包、烧饼、蛋糕、豆馅饼、发糕……还有豆腐脑、鸡蛋汤。买食品、吃早点的人很多,但秩序井然。仅熟食店一天的卖钱额就在2000元以上。这里的食品引起了我的食欲,我不禁品尝起新炸的油条。

  这时,粮店主任姜同英走来,笑笑对我说:

  “请多提出批评意见。”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你们粮店办得好!”我赞叹地说。

  她今年32岁,从17岁参加工作就在粮店,做过业务员、收款员、册籍员工作。她们粮店48名职工,有一个由姜同英领导的“送温暖小分队。”她对粮店供应范围内的每一个用粮户家的人口、职业、了如指掌。特别是,他们坚持常年为老红军、五保户、烈军属、高级知识分子、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送粮。有一位叫崔金瑞的抗联老红军,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王淑琴老太太,姜同英都给他们月月送粮到家。过春节,包好冻饺子送去,并给修炕、修炉子,封门窗,多方关照,使他们都深受感动。

  姜同英说,她们粮店女同志多,而女同志最辛苦、最艰难。早上5时就上班,舍家抛业,不能照顾小孩,因此,有的闹家庭纠纷,有的丈夫就打、就骂,吵吵闹离婚。可是女同志终于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终拿回家的奖金一、两千元,所以丈夫也就不吵吵闹离婚了!她们粮店经济效益很好,纯盈利年年都在10万元以上,是粮食局的先进粮店。

  我问姜同英:“你们粮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她大眼睛一闪,肯定地说:

  “首先是靠正确的决策,领导有方的改革带头人,粮食分局麻然亮局长热心的支持啊!”她告诉我,主持一个粮店,改革难,经营企业难,作为一个女人比男人更难,要付出比男人多无数倍的艰辛劳动。当她获得成功时,就出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现象,社会上对她的冷讽热嘲流言蜚语四起,她几次伤心恸哭,失望了。这时麻然亮局长总是和颜悦色和她唠喀,热心地支持她说:

  “你必须坚决地向前走,没有退路,让事实证明你是个强者!”

  她终于累倒了。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麻然亮骑着自行车,冒雨赶到医院看望她,还给她请来一位中医针炙医生,为她治疗。

  麻然亮感动了姜同英,她出院后就忘我的工作,成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她领导的粮店成了“全国十大窗口竞赛红旗单位”。

  姜同英给人的感觉是:精明强干,热情开朗,落落大方,言谈举止,洋溢着妇女干部的蓬勃朝气。她认真地说:

  “谁不知道伊春市有个麻然亮?我们麻局长的工作,人们打心眼里服气,他坚持改革,坚持承包责任制,相信人,关心人,又精通业务,注重领导艺术,注重企业管理,所以他称得上是出色的企业家、改革家!”

  3、陈炜一席话

  在伊春采访给我的一个印象是:这里女企业家、女干部比别的地方多。我到过好几个粮店,那里的粮店主任都是年轻女将承担,而副主任则是男人。我现在访问的这位伊春区粮食分局党总支书记陈炜又是女人。

  我好奇地问陈炜:

  “看来,伊春的‘半边天’很厉害,这里女强人多,是吗?”她告诉我,这个粮食分局的两位副局长李艳丰,边丽敏还是女人。

  她不置可否地笑笑:

  “粮食系统是社会服务的窗口。这些粮店男女主任配和默契,一般来说,女人心细周到,男人跑外,有精力,各自发挥特长,配合工作很顺手。”陈炜文雅持重,语音柔和,像唠家常似地这样说。她作为党总支书记起“保证作用”,对麻然亮的工作她佩服,支持,她对麻然亮的为人也很了解。

  “作为企业家、改革家,他当之无愧!改革的步子很难迈,可是终于迈出了。在粮食行业,在商品经济舞台上,这是他的创举,成绩很可观。”她列举一系列数字说明这几年利润额:

  1985年51万元

  1986年54万元

  1987年57万元

  1988年60万元

  陈炜的叙述慢声细语,清晰动听,象淙淙流水:

  “我是1982年认识他的。那时我在南岔职工学校任副校长,分管后勤这一摊。学校教师食堂有困难,我找到了他,那时他在市局当科长。当时我不认识他,我对他说学校教师的生活有困难,请他体谅,他很痛快地批给了我们细粮”……”她停了停又说“他为人忠厚、诚恳、热情,精通业务,富有开拓改革精神,他亲自制定的经济承包责任制,4章,135条,条条有着落,条条见实效……”

  第二章改革的春风传扬着麻然亮的故事

  1、父亲的死

  1987年12月'29日上午,伊春被严寒笼罩:,天上尽扬着雪花。

  麻然亮和分局领导李艳丰、边丽敏、陈炜他们一班人马……,还有各粮店主任及有关人员,正在开会研究年终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计划。主持会议的麻然亮正在发言。

  分局工会主席王国辉轻轻走进来,站到麻然亮身边,咬着他耳根,低沉地说:“你父亲病重,要你回去……”

  麻然亮会意地点点头。他神态严峻,看看腕上手表是11时30分。记得早上离家上班时,父亲已经奄奄一息,姐姐守护在父亲身边,不放心地说:“你别去上班了。”

  麻然亮摇摇头:“我有个会,必须参加。”他擦擦眼泪离开家门。

  现在这个消息,他知道意味着什么……他控制住悲伤的感情,继续发言。

  10分钟后,会议结束。他站起来扫了大家一眼说:

  “休会,你们在这吃饭。我先回家一趟……”

  当王国辉陪麻然亮回到家时,他父亲已停止了呼吸……

  2、童年,苦涩又幸运的梦

  山东禹城县王皮庄,是位于黄河北岸的一个闭塞穷困的回民村庄。l麻殿元是个文盲,和他弟弟耕种55亩土地,家有车马,开着油坊,抗日战争年代,他以开油坊的合法身份赶着车为八路军游击队送过信,送过粮,运过枪。

  1940年12月,麻然亮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解放后土改时,他家被定为地主成份。父亲麻殿元以卖馒头谋生,家庭经济拮据。1950年麻然亮开始在本村读初小,1953年到外村韩寨去读高小,他从小勤奋用功,白天上学读书,晚上还帮父亲磨面,干体力活儿。1955年他以优异成绩高小毕业,到省城一举考入省立济南回民中学。他参加初中数学竞赛,获得过第一名。

  1953年他父亲麻殿元只身一人离家闯关东,到伊春林区谋生。剩下母亲、奶奶和他在老家度日。节衣缩食。放假时,从济南到禹城的火车票才5角钱,他舍不得花,而是徒步走100多里回家,用那5角钱好去买笔墨纸张,他所有的算术作业本,都是两面书写……

  1958年7月,麻然亮初中毕业,成绩出众。班主任老师特别喜欢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天,老师问他:“毕业上哪儿?”

  “老师,你看我应该咋办?”

  “按你的成绩,你考高中准能考上,可是你家经济条件困难,你父亲已经在东北林区,你不如到那里参加工作,你说呢?”

  他感到老师的话很有道理。

  他终于下了决心。

  3、走向林区

  1958年,他已经18岁,告别了故乡,从禹城乘上北上列车,下关东。

  那时父亲独自一人栖身伊春,住在朋友家的一间小屋里,靠在回民食堂做炊事员维持生活,麻然亮急于工作,向父亲说:“给我找个活干吧!”

  那时印刷厂正盖办公楼,于是他去当上了临时工。后来,又去伊东森工子弟小学当了教师,不久,又转到伊春粮食管理所上班。

  开始了!从此,他平凡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他先后做粮食批发员、收款员、册籍员、业务员,他不言不语,叫干啥干啥,埋头苦干,干一行爱~行,干一行精一行,任务完成得好,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他像一株新松,沐浴着阳光雨露,扎根在林区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4、风雨中幽会散步,冬天播种爱情……

  麻殿元请人给儿子麻然亮介绍对象。

  中国的婚姻由于社交条件的限制,即使是自由恋爱,也多是从别人介绍开始,而这种“介绍对象”方式更适合“回民”民族范围,为少数民族毕竟是少数。1960年初,伊春的冬天,这时是麻然亮爱情的缘起……

  沙淑媛,一个18岁的漂亮的回民族姑娘,她是伊春百货站的批发员。她的父亲视女儿为掌上明珠,他和麻殿元一样主张女儿找对象的条件是:知根知底,正派人家,孩子老实,本份……他对这次的“介绍”不置可否,却先以“秘密”方式来到了麻然亮工作的粮店“侦察”起来,仔细端详麻然亮的容貌、仪表,观察他的言谈举止,服务态度,为了测试他的智商,还故意把粮油供应本给他,让他给计算一番帐目……女儿的对象,他相中了!

  这时,女方让介绍人捎信来:让他去一趟。第一次的约会就在她家。

  互相不好意思。他羞涩,她腼腆。

  彼此心领神会,感觉良好。

  次日,在粮食系统篮球比赛场上,她看到一个活跃的球员,那不是他吗?麻然亮!她的心头一亮,为之关注,激动!

  他和她亲近地并肩走在马路上。天上飞扬着青雪花。

  他和她谈工作,谈人生,谈理想,谈兴趣,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她问他的家庭、人口、成份……

  “我老家是山东,是地主成份。”他态度诚实,低声说。

  “什么?”她停住了脚步,瞪大了眼睛问。

  “地主。”他认真地又说。

  当年,家庭成份,往往是直接决定着青年人的命运和前途,所以它是择偶的主要条件之一。

  刹时,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被愁云阴影笼罩。

  “我回家和父母说说……”

  他目送她转身离去,前边的路上风扬着雪花。

  等呵,等,等了一天又一天。忽然一天,依然是一个很冷的风雪天,她又约他见面了。

  “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她终于表态了。冬天播种的爱情发芽了,开花了,结果了。

  5、雨过天晴之后

  “文革”那些年月,麻然亮由于地主成份,不用说,逃脱不了被批斗的命运。

  “四人帮”被粉碎,雨过天晴之后,麻然亮精神焕发,一心投入工作。

  他担任统计员时,组织上选送他去黑龙江省粮食学校学习,毕业后,他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有很大提高。一年秋天,伊春有4千吨大米调不进来。麻然亮自告奋勇说:“我去。”

  他以工作为重,毅然一人南下湖北武汉。当时南方淫雨连绵,他想法借用许多苫布,一一把车皮上大米盖好。个人风餐露宿,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调来了4千吨大米,出色完成了任务,被评为粮食系统优秀工作者。

  1977年,他升任副股长。1978年4月29日,是他生命中最明亮闪光的日子,这一天他入党了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党员的视野、胸襟,象大海一样广阔了!他感到个人的命运已经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的聪明、才华象火山爆发一样喷涌出来,奉献给他的事业。

  1978年,他调任伊春粮食局粮政科副科长,不久又任伊春粮油供应公司党支部书记。1985年1月30日,他调任伊春区粮食分局局长,获经济师职称。

  麻然亮谦虚谨慎,精神振奋又踏踏实实地工作。他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肩上担子越挑越重,迎来了当今改革开放辉煌的年代。

  6、水火灾难中的“粮食氛围”

  1985年除夕,粮食分局由麻然亮担任总值班。使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各个粮店和仓库的防火、防盗等各项安全事宜。作为总值班,他不是只坐在办公室等电话,而是到下边去,冒着风雪严寒,跑各个粮店,一一检查。

  当他在夜色中来到第6粮店时,店门紧闭,寂静无声。他叩门而入,问道:

  “粮店主任呢?谁值班?”

  无人回答。粮店主人不在岗,不知哪里去了。屋子里几个外单位的人打麻将牌,玩兴正浓……

  麻然亮气愤地制止他们说:

  “不好好值班,玩麻将,粮店出问题吃不了兜着?”

  他忿然回到粮食分局,立即召开领导班子会研究处理。麻然亮提出:给第6粮店主任撤职处分……

  有人提出说:批评批评就行了,撤职处分是不是太严重了?

  麻然亮断然地说:

  “违反纪律,制度不严,搞不好企业……”他的决定不变,粮店主任被撤职了,这件事轰动了伊春粮食系统……

  1985年和1986年对伊春来说是不幸的:两场吞噬一切的火灾,一场洪峰洗劫的水灾,人们说这是“水深火热”。

  那时,狂风卷着火舌冲向第三、第四、第七粮店。在生死关头,带领群众冲锋陷阵,迎着火头抢险灭火的是他,麻然亮!

  他指挥着粮食系统勇士们,忘我地抢救国家财产,他先从燃烧的房子里,抢出了帐本、文件、现款、粮票,再去抢豆油、粮食,这些物资抢救出来以后,没地方存放,他就组织有秩序地转移……

  他指挥灭火、抢险,不顾头发烧焦了,衣服刮破了,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这时,他想到了大火中无数无家可归的灾民需要吃饭,于是他便去组织人马,去加工熟食。

  市委书记张惠芳与机关干部们也参加了指挥灭火的战斗。当她和一些领导赶到粮店救火现场时,急切地问道:

  “你们粮食分局的局长在吗?”

  人们指着出没在火焰中的麻然亮的背影说:

  “麻然亮,那就是他!”这时麻然亮正迎着飞舞的火球,纵身跳上粮店房顶,指挥喷水灭火。

  就在着火的当天早上,麻然亮指派人加工出来的2950多公斤各种熟食品,有面包、镘头、烧饼、豆包、麻花,用汽车运来了,一一免费及时送到了灾民的手中。

  市委书记张惠芳见到此情此景,眼泪汪汪地握住麻然亮的手说:

  “没想到你们粮食系统安排得这么周到,这么主动,我代表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麻然亮和大家一起,在大火中抢出粮食4万多公斤,豆油7000公斤,盐300公斤。

  火灾中的“粮食氛围”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伊春市人民政府给麻然亮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并记大功一次。粮食分局受到表彰,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火灾刚过,创伤未愈,1986年8月16日汤旺河水泛滥,洪峰涌进市区,马路上洪水滔滔翻滚,一片汪洋。他们粮食分局所属的6个粮店、一个挂面厂,也严重受灾。麻然亮,不顾一切,趟着大水,边走边探路,首先赶到受灾的12粮店,领导抗洪。他们把一袋袋粮食搬往高处。

  麻然亮七昼夜没有回家,和粮店职工一起,抢救国家财产,安排灾民生活。

  麻然亮鼓励大家:“有党、有政府的关怀,没有度不过的难关。”

  陈炜说:“有一个馒头咱们掰开吃,天大的困难大伙顶着。”

  在严重水灾的日子里,第一粮店创造了灾后4天就正常开业的奇迹。水火灾中的“粮食氛围”闪耀着精神文明的光芒!

  7、“麻然亮现象”

  麻然亮是回民,和他一起吃饭,我们吃荤,而他只吃简单的清真菜肴。

  而他更多的是尊重汉族的习俗。.为了改善粮食系统职工的生活,他提出利用伊东粮店的有利条件办养猪场,并且和同志们一起参加劳动。第一年养猪36头,过年给全局职工每人分15公斤猪肉。第二年养猪65头,后来养到255头,扩大了养猪场的规模,安排了一批家属、待业青年的工作,又改善了职工生活。

  他从猪场回家时,妻子把他堵在了门外,逼他全身消毒后再进家。这一切麻然亮并不在意,他说:

  “我是回民,可我首先是个党员呵!”

  他就是这样严于律已,宽以待人。1988年底上报粮食局的统计表填好后,统计员张秀芝郑重地交给他审核,麻然亮接过表格,用眼睛一扫说:

  “有错误!”(他对粮食统计业务太熟悉了。)

  “没有,没有。”张秀芝怔怔地望着他,自信地说,因为她也是一个老统计员了。麻然亮沉默地把表格_手推给她:,脸色严峻地说:

  “不准马虎,好好再去核算!”

  她委屈地反复一算,天哪!小数点点错了一位,相差10倍!她心里格登一下子。吓得两手捂脸哭出了声……

  “以后别这样就行了。”麻然亮神态温和又严肃,声音很轻、很轻……

  一个周末的晚上,在2粮店前厅里举行着小型舞会。粮店主任姜同英、于桂清,和几个年轻姑娘正在乐曲伴奏下欢快地跳舞。

  麻然亮跳起了老年迪斯科,越跳越有劲,就像当年他打乒乓球、打篮球一样兴致勃勃,进入了艺术佳境,谁能想到他是这样会工作又会娱乐,热爱生活,充满朝气。

  姜同英高兴地说:

  “今晚舞会是练习,过两天咱们正式开联欢舞会,就把你们的‘贤内助’请来,是丈夫或是妻子,由粮食局的领导来奖赏他们,是他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奉献,支持了粮店的工作啊!”她的话没说完,就被一片掌声笑声所淹没。

  麻然亮始终和他粮食行业的伙伴在一起。他们在一起,他才有无穷的力量。一位哲人说过:

  “火炬的燃烧,不是为了照亮自己,而是为了照亮别人。”

  麻然亮正是一个为了。“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的人。他燃烧着生命、才华,他奉献着智慧、劳动,一切都是为了他人,这就是“麻然亮现象”的出现,我赞美这种现象,赞美这样的人!

  1989年5月于伊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