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14)

 妙趣横生 2020-07-17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14)

方石岭“巩信庙”

  到了东固,往兴国方向走,过了六渡,上山五里左右,就到了方石岭。据传,方石岭本来是尖石嶙峋,寸草不生,名叫“尖石岭”。后来变得草丰林茂,流泉飞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唐朝有一个和尚,徒步从河南嵩山来吉州的紫光寺讲经,途经这里,见周围峰峦叠嶂,峡谷幽深,树木茂盛,惟独这座山寸草不生,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觉得很奇怪,喃喃自语道:“阿弥陀佛,是山就该有草有树,为何此山就一草不长,一木不生呢?”继而就动了恻隐之心,决心让这座山也要长出草木来。于是,他在岭上最高的尖石上打坐,每天向上苍虔诚祷告:苍天有知,就让步它长出树木来。如此三年,坚持不懈,把尖石都坐平了,变成了一块方石。他的诚心感动了玉帝,玉帝命天神把他的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花草树木,以遂他的心愿。和尚功德圆满,这才下山往紫光寺而去。

  从此以后,人们便把和尚打坐的方石叫做“功德石”,“尖石岭”改称“方石岭”了,至今,那块方石上还保留着那个和尚打坐的印痕呢。

  方石岭山势呈东西走向,山间一匹白练,人们把它叫作“方石岭瀑布”。 这条瀑布,高8米,宽3米,溪流从高处飞流直下,水声震耳,蔚为壮观。徜徉其间,观瀑、赏树,听涛,令人赏心悦目,十分惬意。

  山上有座石庙,叫“巩信庙”。

  当地人讲述:1276年,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率勤王部队南下赣州,元朝大军尾追到此,情况非常危急。为了掩护文天祥及其他将士能安全转移,巩信挺身而出,要求担任阻敌任务。文天祥明知寡不敌众,也不愿让部将为自己而牺牲,他决心与全体将士共存亡。巩信等将士跪求文天祥“以抗元大局为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文天祥无奈,只好带着残余部队转移了。

  巩信坐在一块巨石上,几十名战士分列左右。气势汹汹的元兵看到宋兵严阵以待,毫无畏惧的样子,生怕中了埋伏。等了许久,巩信仍是岿然不动。元军首领李恒下令放箭,宋兵毫不示弱,与元军对射。千百支利箭射向宋军,宋兵纷纷倒下,惟有巩信满身中箭,却依然威风凛凛,端坐如故。李恒觉得奇怪,绕到侧面逼近一看,巩信早已中箭身亡。元军十分钦佩巩信的神勇,惊呼他为“神人”。

  由于巩信的阻击,为文天祥的转移赢得了时间,文天祥终于摆脱了元军的追击,脱离了险境。

  后来,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巩信,就建了这座石庙,并叫它“巩信庙”。

  巩信庙,收藏的是古代战争的风云,沉淀的是抗元将士卫国的悲壮。

  我们在叹息之余,发现六渡村的慕坑与大幸之间,有两块巨石拔地而起,亭亭玉立,均高约10米,围约6米。远远望去,酷似人形,像一男一女。这对“石人夫妇”,男在山顶,女在山腰,两人相向而立,相望而不能相拥,状极痛苦。如此鬼斧神工,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当地人把“石人夫妇”想象成远古时期天上的一对金童玉女,日夜为王母娘娘看守蟠桃园。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情深意笃,私定终身。天宫里规矩很严,神仙不能有情欲,更不能结为夫妻。两人思来想去,没有一个好办法。怎么办?惟有私奔一途可走。于是,两人一番山盟海誓,便乘夜私下凡尘,降落在六渡村这个地方,过起了隐居生活。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倒也过得惬意。

  可惜好景不长,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气得暴跳如雷,派值日天曹催促他们赶快返回天上。值日天曹下界找到他俩,说:“王母娘娘说了,你们赶快返回天庭,她便既往不咎,仍旧让你俩守蟠桃园。否则,将予以严惩。”他俩知道,这只不过是王母娘娘的权宜之计,任凭值日天曹如何劝说,他俩就是不上当。值日天曹无奈,只好回去复命,王母娘娘气得眼睛冒烟,拔出脑后金簪猛地望下一扔,晴空一声霹雳,一团金光射出,这对金童玉女立马变成两块紧紧拥抱的石头。王母娘娘睁慧眼一看,啊?变成石头了还拥抱呀?狠狠道:“我叫你们抱!我叫你们抱!”手中金簪狠狠一划,两块石头立时分离,就成了现在男在山顶女在山腰的形状,让这两夫妻永远只能相视而不能相拥相抱。

  因其两人情真意切,相互爱慕,人们就把男人所立之处叫作“慕坑”。又因两石状极痛苦,满怀怨恨,人们哀其不幸,就把女人站的地方取名“大幸(音恨,意为怨恨)”。

  这个故事越传越神,竟然演变成有人晚上从那里经过,可以看到“石人夫妇”拥抱在一起,还能听见夫妇俩喁喁细语。将要天亮时,两人又分开站在原来的位置上。

  这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七姑庵与雷公榭

  赣江边上的七姑岭渡口,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是富水河流域去吉安的惟一交通要道,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走七姑岭渡口了,真可谓是“一船当关,万夫莫渡”。

  七姑岭,古名猪婆岭,临江一面如斧劈刀削,东距值夏街7公里,一条百米长的小街直通赣江,西北与隔江的永和白沙的雷公榭遥相呼应。雷公榭,古时叫牛牯岭,山势平缓,山腰上有大洞。

  为什么牛牯岭后来改名叫七姑岭,而又把猪婆岭叫成了雷公榭呢?

  传说古时候猪婆岭上住着一户人家,有一天上值夏街买了一只小猪崽,一头小牛犊回家饲养。说起来也怪,猪崽和牛牯像是见风就长似的飞快长大,到第七七四十九天时,猪崽就变成了一条大猪婆,牛犊也变成了大牛牯。

  好!麻烦事来了,第五十天,原来相安同处一栏的猪牛开始不安分了。不是猪咬牛,就是牛觝猪,两头畜牲各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主人无奈,只好将两头畜牲分栏圈养。岂料两头畜牲闹得更凶,不是牛扯断绳,就是猪咬烂门,主人夫妻俩想尽了办法,都无法让这两头畜牲安静下来。夫妻俩准备杀猪宰牛出售时,突然天空乌云翻滚,霎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猪、牛走得不见踪影了。

  第五十四天,天刚蒙蒙亮,猪婆岭这边发出嗷嗷的尖叫声,山头渐渐拱向对岸,不一会便伸到了江心。牛牯岭那边也传来了隆隆巨响,山头一直朝天上长,不一会就长到了半天云中,赣江水掀起滔天巨浪,两岸的老百姓随时都有被江水吞噬的危险。

  夫妻俩吓得脸青脚肚子软,正不知怎么办时,看到空中一位霓裳飘飘的仙姑将拂云帚一拂,顿时风平浪静,天清气朗。两夫妻急忙望空拜倒,说:“多谢仙姑救苦救难,镇住妖邪。多谢多谢!”仙姑说:“请起来,不必多礼!”男子壮胆问:“不敢动问菩萨,不知是何方妖邪在此作怪?”仙姑说:“施主不必惊慌,刚才兴风作浪的妖邪不是别的,正是你家喂养的猪婆精和牛牯精。这两只畜牲,正自在这里夸口斗法呢,一个说要拱过河,一个说要长上天,我岂能容它们胡作非为,危害人间呢?我且告诉你,待今日午时三刻,电闪雷鸣之后,你只需如此这般,按我的吩咐去做,就一定能降伏这两只畜牲。”许久,两夫妻见没有动静,抬头一看,不见仙姑,只见一只小鸟从远处飞来,不停地叫着:“七姑,七姑!”夫妻俩猜想,一定是七仙女下凡救了这场灾难。

  午时三刻到了,果然空中乌云翻滚,雷电大作,两道耀眼的闪光过后,就是两声心惊肉跳的炸雷。顿时,猪婆岭像斧劈一般,劈去了伸至江心的一截山头,从此七姑岭上出现了红、白、黑三色粘土。传说红土是猪血,白土是猪脑子,黑土是猪的猪的臭肝烂肺。高入云天的牛牯岭被拦腰切断,在下半截的山腰上锉出了一个大洞。人们说沟底淤积的细砂砾石,就是牛角、牛骨粉末。

  妻子赶紧叫丈夫依仙姑嘱咐行事,丈夫先到猪婆岭下赣江边石岩里一摸,摸到一块银子,形状很象猪婆;然后渡船过江到牛牯岭山洞里一掏,掏出一块状似牛牯的金子。男子心想,这两块金银之物,定是仙姑把这两只畜牲打回的原身,得赶紧把它熔掉,免得它们再生祸端。于是,跑到值夏街上熔化金牛银猪,换回好大一笔银钱。为了感谢七仙姑的恩德,两夫妻在猪婆岭上建造了一座寺庙,取名“七姑庵”,供乡民们祭拜。然后又在牛牯岭上建造了一个凉亭,取名“雷公榭”,以示对雷神爷的感谢。因此,人们就把猪婆岭叫作了七姑岭,牛牯岭叫作雷公榭了。

  时过境迁,虽然“七姑庵”和“雷公榭”早已灰飞烟灭,但七姑岭如刀削的山势和雷公榭的大洞依然如故,那些三色粘土不断被流水冲积到山下的沟沟坎坎里,很适宜种植庄稼,因此来此居住的人也慢慢多起来了,形成了村庄。

  2000年,青原区通往东固(简称青东公路)的柏油公路贯通,富田往七姑岭渡口的公路也失去了交通功能,渡船撤走,繁华了二十多年的七姑岭,又回复了昔日的静谧。

 白云山古庙战事

  白云山位于东固镇的西南面,绵延于兴国、泰和两县边境,主峰海拔862米。白云山山高林密,森林资源覆盖率达86%,具有“森林公园”之称。这里峰峦壮丽奇绝,气象变化万千,满山青翠交叠,常年白云缭绕,因而得名为“白云山”。

  白云山的顶峰有个白云洞,洞深约40米,洞里有一座古庙,古庙是一座两层木式结构楼,因在岩洞内,所以有墙无顶,但却风雨不侵。这个当年的红军指挥所,现在成了“白云山战斗纪念馆”。

  1931年5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毛泽东、朱德就在这座古庙里,亲自指挥红军,开始反击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并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仗、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白云山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在这次战斗中,红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共打死打伤敌军2000余人,俘敌4000多人,缴枪3000余支,缴获电台1部,并活捉了国民党第二十八师长公秉藩(后化装逃跑)。着战告捷后,我军军心大振,并连续作战15天,横扫敌军700里,从江西打到福建,消灭敌人3万多,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满怀胜利的喜悦,在戒马倥偬的战斗间隙,写下了著名诗篇《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登临白云山,依稀可见当时红、白两军鏖战的场面。

 观音岩头坐观音

  以前,我总以为观音岩在东固境内,其实不然。去富田镇大坑村瞻仰文天祥陵园时,听当地人说,才知道从文天祥陵园再往山里走十来里就是观音岩。

  观音岩横亘东西,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林海莽莽,主峰海拔762米。山腰一岩突出,可避风雨,古时悬岩下供一观音佛像,岩边泉水长年不断,顺山沟流下山涧。现在有一条运木材的简易公路从观音岩下通过,去观音岩朝拜就轻松多了。

  据传,古时大坑以进的大山,各个山旮旯里都居住着躲避战乱的先民,因观音岩供奉观音菩萨,所以人们就把它叫作“观音岩”。观音菩萨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岩旁的一眼泉水,叫“送子泉”,凡是来这里进香朝拜的善男信女,只要到“送子泉”里摸一块石头带回家去,都能生个儿子。一时名声大震,方圆百里的百姓不惧山高路遥,纷纷来观音岩烧香拜佛。为了解决远道而来的朝拜者的住宿问题,山里有个叫阮世殷的人带头募捐,修了座观音庙。不知什么时候,一场山火将庙宇神像全部焚毁,只留下古庙遗址。1990年,木湖一带的村民纷纷集资,在原址重修了佛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观音岩是个战略要地,红军曾在这里埋伏重兵,阻击国民党军队向东固苏区进犯。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第一仗在白云山和桥头打响,紧接着就是“观音岩战斗”,朱德军长率领红军从白云山一路打到富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富田通往东固有两条道,一条是走九寸岭,一条是走观音岩。走九寸岭路近,但有土匪经常出没,故过往行商宁愿远走观音岩一途。青东公路修通后,九寸岭和观音岩两条路皆被废弃。

【重要的事!笔杆子们一定要关注!】

《文化范儿》2018卷开始编辑 征稿的同时,也助您出版个人作品集、开作品研讨会

文化范儿作者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