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18)

 妙趣横生 2020-07-17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18)


煮粥太婆

古城王家有两个祠堂,一个叫尊乐堂,一个叫仁心堂。长房为尊乐堂,户头较少;二房为仁心堂,户头占全村的绝大部分,下分五个房头,人口最多。

    令人奇怪的是年夜饭和正月初一的早餐,尊乐堂的人吃的是大鱼大肉,而仁心堂的人吃的却是青菜梗拌芋头煮的粥。

同是一公子孙,为什么两房人的吃的东西会天差地别呢?

    话说南唐年间,王氏由新圩镇甲村迁徙富田,老大经商,家境尚好;老二英年早逝,留下妻子拖儿带女的,生活好不艰辛。

    有一年除夕,老二婆对着空空的米甏唉声叹气,想来想去,为了一双儿女,最后决定还是厚颜去向老大借米下锅,度过这个新年。她知道,大哥生性吝啬,为人刻薄,如果找他借米,非但借不到,恐怕还得受他的一番奚落;大嫂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还是向大嫂开口吧。果然,大嫂二话没说,借了五升米给她回去煮年夜饭。

    富田一带的煮饭方法是:先将大米放入水中煮,待煮到五成熟时,用灶箬(竹篱笊)将饭捞出沥干水,再倒入木甑里蒸。这样蒸出来的米饭香喷喷的,口感极好。每逢初一、十五、三十,蒸好了饭,人不能先吃,必须得先装好供香饭敬菩萨。装供香饭的方法是:将两个饭碗装满饭,合拢压紧为一碗饭,上面呈另一碗饭的倒扣碗状。

    且说老二婆向大嫂借到了米,赶紧回家煮饭。心想:今年这顿年夜饭总算可以让孩子们吃饱了。哪曾料到?老大当圩回来,远远地看见老二家的烟囱上青烟袅袅,觉得奇怪,心说,老二婆煮什么过年哪?他回到家里,跟妻子说:这老二婆家里穷得开花,平日里叫苦连天的,今天不知煮什么,大烟顶蓬的。

    妻子随口应道:大年三十的,不是煮年夜饭还会是煮什么?

    老大质问道:你怎么知道她是在煮年夜饭?莫不是你拿了米给她?

    妻子说:看你说的?人家总要过年吧?是她来向我借了几升米做年夜饭,老二走了(死了),老二婆拖儿带女的,也够苦的了。你是老大,你不帮她谁帮她?

    老大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好哇!你这个臭娼妇,倒会做好人,竟敢瞒着我借米给人家,看我今天不打死你!说完,作势要打。

    妻子也不甘示弱,反驳道:她好歹也是你的弟媳妇,难道你就狠心看着她冇米过年?我借米给她,有什么错?我给你做牛做马一生世,难道连这一点权力也没有吗?打呀!你要打就打死我好了!

    老大被妻子抢白一顿,恼羞成怒,揪过妻子狠揍了一顿。他仍不解恨,又噔、噔、噔地跑到老二婆家,看到老二婆正在灶边捞饭,便高声大骂:死皮厚脸!过年还要借米,你要过年,我就不要过年哪?自家冇用怪得鬼,有本事就自己累!边骂边将饭甑强端走了。

    老二婆欲说无言,欲哭无泪,她恨自己是个妇道人家,无能养活儿女们,才落到今天受羞辱的地步,罢罢罢,不如一死了之。继而转念一想,不!今天是除夕夜,千万不能让孩子们受惊吓,一定得想办法让他们高高兴兴吃完这顿团圆饭。想罢,寻来青菜梗和芋头,就着粘灶箬的饭和锅里没捞干净的饭煮了一锅粥。

    饭桌上,老二婆跟儿女们说:崽呀崽,女呀女!都怪娘冇用,人家过年吃肉吃鱼吃鸡,我们家过年连饭都冇吃,人家过年,我们家也要过年。你们就把芋仔当红粬肉,青菜梗仔当鸡腿吃吧!我还有点事,你们先吃,就别等我了!说完,转身走了。

    兄妹俩含着眼泪吃饱了这顿年夜饭,仍不见母亲来吃,也不知道母亲到哪里去了?左等右等,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母亲仍未回家。兄妹俩觉得奇怪,今天是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的饭都吃得比往常早,母亲会去哪里呢?兄妹俩问遍了左邻右舍,寻遍了房前屋后,连菜园都寻过了,就是不见母亲的踪影。突然想起伯父端走饭甑时的情景,心里害怕极了,急忙点起火把再找。找呀,找呀,终于在茅间楼上发现母亲已上吊死了。任凭兄妹俩哭天喊地,苦苦哀求,连一个来安慰他俩的人都没有。这也难怪,大年三十的,有谁愿意来碰这个晦气?无奈,两兄妹只好将母亲背到风车口的坪树下,用一床破草席遮住尸体。

当晚,雷鸣电闪,暴雨狂风,兄妹俩相依相偎,熬过了这个凄风苦雨之夜。

    按风俗习惯,大年初一是不能去亲戚家里报丧的。

初二日一早,兄妹俩就失魂落魄地跑到陂下村去向三位舅舅报丧,并带着舅舅们直奔坪树下。咦?娘的尸体不见了,兄妹俩顿时吓得傻眼了,漫山遍野地反复寻找,除了离坪树下不远的地方有七个新隆起的土堆,就是不见娘亲的尸体。二舅、三舅见状,认定是这兄妹俩不孝,不但害了娘亲的命,毁了娘亲的尸首,而且编出谎话来诓骗他们。兄妹俩百般哭诉,两个舅舅就是不信,悲愤之下,就要打他俩。

    好得大舅比较老成,见外甥、外甥女年幼,且哭得悲伤欲绝,不会也不可能做出害娘亲的事来。这个荒山野岭的地方,突然隆起七个新土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百思不得其解,遂问:你们把你娘背到这里时,这里是不是有这些土堆?

    外甥赶紧回答:没有。这里原来是一块很大很平的草坪,我们就把娘安放在这儿。说着,用手指了指。

    大舅问:这些土堆是谁堆的呢?

    “不知道。安放娘的时候明明没有,我也觉得很奇怪。外甥答。

    大舅还想问什么,三舅说:大哥,莫非是传说中的天葬?

    大舅说:不管怎么说,今天我们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管他什么天葬不天葬,挖开来看看,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二舅、三舅都认为大哥说得有理,抡起锄头一挖,只见黄土堆里鲜血淋淋。他们心里一格登,暗叫不好,不敢再挖第二下。可是,不挖又心有不甘。老二年轻气盛,偏不信邪,咬着牙在另一个坟堆挖下去,呀!又是鲜血淋淋,大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齐惊呼:天葬!天葬!的确是天葬!老天爷有眼,可怜你们,真是天可见怜啊!半晌,老大朝还不懂事的外甥拱拱手,说:恭喜!恭喜!你们家一定会大发大富!

    原来,除夕之夜的电闪雷鸣,的确是老天爷在帮助这对孤小无助的兄妹安葬娘亲。偌大的一块草坪,被雷殛成七个土堆,这是上天暗示他家以后要发七个房头。不幸,被二舅破坏了其中的两个坟堆,所以,仁心堂只发了五个房头的人。现在,古城王家的人口已近两千,而绝大部分的人都属于这五个房头。至于哪一个土堆才是真坟,谁都无法证实。

    为了永远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兄妹俩每年的年夜饭和正月初一的早餐都吃青菜梗仔、芋头煮的粥。以后,儿子名下的五个房头的后裔们不敢忘记这辛酸的过去,都沿袭先祖的传统吃粥,并尊称老二婆为煮粥太婆。目的是教育后人要宅心仁厚,要富有同情心,要扶危济困,才能发人发财。

    尊乐堂的后裔为先祖的行为而忏悔,也仿效仁心堂的传统吃粥。可是,仁心堂的后裔就是解不开这个心结,愣是不让他们跟样吃粥。为此,仁心堂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巡查队去巡查,发现尊乐堂的人吃粥,就强行倒掉,不准他们吃。

    庆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仁心堂的后裔们终于发现自己的行为太偏激了,几乎成了尊乐堂先祖的翻版,既然人家甘愿代祖忏悔,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宽容一点,给他们的机会呢?何况,逼煮粥太婆上吊自尽的人,既不是先祖大嫂,更不是他的后裔们。所以,以后再也不去制止尊乐堂的人除夕吃粥了。

    是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重要的事!笔杆子们一定要关注!】

《文化范儿》2018卷开始编辑 征稿的同时,也助您出版个人作品集、开作品研讨会

文化范儿作者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