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尚士良:想念我的“狗“儿子 (第二部 6)

 妙趣横生 2020-07-17

尚士良:想念我的“狗“儿子  (6)

  13·从北京回来去大庆治腰

  2011年阴历四月十九日,我从乌镇到北京又回到老家。二姐姐家的小外甥女王艳带我去大庆治腰,说起来真的是个奇迹,腰间盘折磨了我十年。左腿神经放射性的疼痛了十年。从2001年的国庆节到2011年的四月十九日,【5月21日】我永远难忘,十年的时间,北京的大医院,哈市的大医院,个人诊所,针灸。拔罐,机器按摩,盲人诊所按摩,网上买膏药,烤灯,护腰自发热的等等,所有的一切办法都想到了,都是不见好,越来越重。

  2011年四月因为十八是二姐姐的生日,孩子们都回来了。第二天孩子们回大庆,我和二姐姐坐着小外甥女的车来到了大庆钱大夫家里治病。

  太神奇了,我和二姐上到四楼很是吃力,拖着一只腿,一拐拐地,等到我下楼就不疼了,我还处在迷糊之中,不敢相信是真的好了,在那里只是花了一百元钱。

  啊!好了!好了吗?我走路不疼了,心情也无比地好,敞亮了,我又能走路了。

  我高兴地拉着二姐姐逛了大庆的轻工市场。我还在一个劲的问姐姐:“我好了吗?真的好了吗?我怎么就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昵?在大的城市,大的医院,花了几万元钱都没能治好,在这里只花了一百元钱就彻底好了。我太幸运了。”我就和重生了一次一样,心情是无比的畅快。

  腰间盘是折磨人的慢性病,看着还和好人一样,就是走路左腿的神经疼,尤其是不能拎沉重的东西,整日的愁眉紧锁,心情抑郁着。

  记得在2010年时,我们老姐三个带着77岁的老哥哥去哈市旅游,去的时候二姐姐给我买了止痛药,《双氯灭痛》一天只能吃一片,到了下午在太阳岛那里照相时,老哥哥笑呵呵地对我说:“一大早上看你还走得挺快的,到了下午就瘸了。”那是止痛药药劲过了,就又疼上了。老哥哥的耳朵特别的聋,和他说话时只能用笔写。

  在这里我要郑重的感谢小外甥女,艳子。要感谢二姐姐,更要感谢钱大夫,我真的是幸运儿,上天眷顾我,让我脱离了十年的痛苦的深渊。

  感谢一切的一切,天空是这样的蓝,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

  感谢钱大夫,感谢亲人们。

  在此,再一次谢谢大家了!

  老儿子,妈妈的病好了,我们可以比赛谁跑第一了。

  阿弥陀佛!

  14·祭祖的日子/2011年七月十五

  在老家,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传下来的“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称之为“鬼节”。这三节又都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内涵。我们当地人在祭祀祖先的日子到来之时,人们都会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里的上午,买好了香,纸钱,供品来到逝去的先人的墓地烧纸钱悼念以寄托哀思。

  我们尚氏家族也是依照惯例要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就开始张罗了,只要是在老家,我们老姐三个就一定会约定好了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去城东河口老供销社门口集合,那里是1路公共汽车的一个站点,从这个站点下车过到路北是老供销社,早已改成个体的小超市了。我们会在这里买一切祭祀的用品,以前都是从街里买完了坐上公共汽车到这里的,后来看这里的货也很全,我们买好了捆纸、纸钱、金砖、金元宝、供品、酒、香、就一路往北上山去了。

  据老一辈子讲,祭祀一定要选晴天,必须有太阳,阴天或雨,雪天烧纸,先人是收不到的钱的。

  《尚氏家族墓地》(在2015年迁到东林寺北面几里地之外的一座山坡,是家里的侄儿选好了一面山坡向阳之地修建的。四周是汉白玉的栅栏,大理石铺地,四个角落栽上了四棵松树。)

  《尚氏家族墓地》是在兰西县城东的东河口北面的拉哈山的山腰上,离县城大约四公里的路程,在一座山的东南坡向阳之地,东面是起伏连绵山坡,后依拉哈山岗,东临东林寺,一直连着通到呼兰河畔。山下不到一百米处是一条通往县城的柏油马路。

  《尚氏家族墓地》据说是祖先人们请风水先生看中的一块宝地,据说是望族,聚财,高升之宝地。听老一辈的说;“我们老祖宗是什么王爷,到我们这一辈是十一世孙。我们懵懵懂懂,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在文革时家里人都提心吊胆……,前辈更是不敢说起以往的家世……。

  只是记得父亲在世时经常对我们说:“要孝敬祖先,记得祖训……。尚氏家训在《尚氏宗谱》中都有记载,分为《定训》和,《遗训》两部分。其中《定训》有13条,在《定训》里告诫子孙“要多读书,要孝亲”后世子孙众多,务须立志读书。

  在遗训里“爱国爱家,修身勤劳,约己延福”这些写在尚氏祖训中的族规,时时刻刻提醒,激励着尚氏一族。

  每每到了祭祀的日子,清明,七月十五和过大年,家里人都要来祭奠先人们,我们老姐三个照例会来到墓前祭祀,悼念亲人。近几年有的时候去了外地,是不允许烧纸的,要求文明祭祀的,只好在夜晚车流和人少的时候,只能买一小捆纸 ,大约到晚上十点以后找个小十字路口去烧纸,可是那纸可不能多买了,给环境造成污染可不是文明祭祀。只要是在老家我们姐三个就一定会集合相约前往墓地,可以多烧一些纸钱。

  今天我们老姐三个集合后买了三大捆钱,还有大银票,都是上万,上亿的面额,金砖,金元宝,供品,糕点,酒 ,香,各自买完了我们就扛着纸往山坡上走了,大姐姐虽然年长了我八岁,可是身体可棒了,她扛着大捆纸走在最前面,我和二姐在后面走,一路的上坡,走得我们气喘吁吁。大姐走了一会回头看我和二姐被拉下了老远,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歇一会,大姐回头又走回来把我们两个扛的两大捆纸都放在她一个人肩上,悠悠地就走上了上顶,像一点也不费力气似的,我们姐俩个还是被拉下很远,爬到了上顶上,我们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大家都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又往西走到了半山坡的墓地前。

  我们开始摆上香,供品,把一瓶酒洒了一圈,开始烧纸,我们在地下划了一个圈,把纸放到圈里,点着了纸,开始烧纸,我们跪在墓前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父母二老及先人安息吧。我们姐三个跪累了,就坐下来了,说家史,说着我们永远也讲不完的“家的故事”……。

  我们每次聚到一起都会很怀念过去在父母身边身边,无忧无虑,单纯无知的童年的趣事,一些大事,小事,高兴的事,悲伤的事,贫困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回忆着,说着……,虽然贫困,吃的粗粮淡饭,只有过年了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平日里总是大的改成小的,一个接一个穿,补丁打补丁的穿,到了年三十晚上才能穿上新衣服,那个时候的衣服都是做的衣服,姑姑是裁缝,手艺很好,我们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姑姑包下来,姑姑很是辛苦。新的衣服其实就是一身蓝色的棉布的衣服,从春节开始穿,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地穿。穿上了新的衣服,一定要去大街里走一趟,从南头到北头,意思是去显摆显摆,那高兴劲就别提了,那种贫困之中的快乐也是很难得的。

  我们清楚地记得我们家的老房子是三间大大的草房。是祖辈留下来的。在草房的房檐子下每年都有小燕窝,有的时候会在做饭的那一间房子我们叫“外屋地”的高高的房梁上垒窝,这时候妈妈就会在窗户纸的一个小格子留一个洞,就是无论早晚,家里的们关上了,小燕子也会自由地飞出去,飞回来。每到这时候妈妈就会告诉我们了:“燕子是吉祥鸟,有‘燕子不进恶室’之说,只有家庭和睦,兴旺才能招来燕子的。这时幸福的象征。要爱护燕子,不能破坏它们的窝。燕子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少小离家老大回,春天北方天气暖和了,燕子就从大南方飞回来,娶妻生子,到了秋天,我们北方冷了,它们的孩子也大了,他们就一家子都飞回南方去了。”那时候的我们很小,放学了,没事时就在看着小燕子飞进来,飞出去,过些天,小小的燕子就出世了,它们齐齐刷刷地趴在窝沿上等着它们的爸爸妈妈衔回来吃的,一口一口地喂给小燕子吃,它们的爸爸妈妈一回来它们就开始“唧唧喳喳”地叫了,意思是:“快来喂喂我吧 。我们都饿了。”

  那时候我就在向往着南方暖和,南方啥样?我们能去南方看一看,去玩一玩吗。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梦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好想去外面看一看。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从小就我的心里扎了根,成为了我所憧憬的一个梦想。那时候也就只能是在心里偷偷的想想而已。

  那时都很困难,就盼着过大年。只有过年了才能吃上猪肉,包上饺子,年三十能泡上一桶冻梨,买一斤糖块,还有特别粘的黄米面的粘豆包,算是盼了一年的大年,终于过大年了。我们回忆父母勤劳,俭朴,善良的一生。父亲:满腹诗书却少言寡语,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任劳任怨,做了一辈子羊毛加工的手工作坊,经日劳作,非常辛苦,父亲用他的无言,以身作则,教育我们踏实做人,勤劳持家。母亲出身在农村,家里一贫如洗,所以母亲一生勤劳,俭朴,善良,乐于助人,可怜穷苦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有事都爱来找她,她天生一副热心肠,见到要饭的也要领回家里来供饭吃,她为了维持一家生活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有严重的哮喘,肺气肿,还起早贪黑,去农业社劳动,从小就落下的伤力病,一过力就咳血,无论多么辛苦,他们就是一个信念,供我们念书,看到我们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个大字也不识的妈妈的脸上会笑得是那样地心满意足。培养我们从儿童、少年、毕业、青年、上班、结婚成家立业,一点一点地过上了好日子。看到我们参加了工作,妈妈更是无比的欣慰,拿出了珍藏了也不知道几年的“老被面”,就是棉布的,给姐姐们做被子。是那种古色古香的花色,图案是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子,还有爬的藤蔓,还有大西瓜。妈妈就管这个叫:“大西瓜的老被面”。

  我们回忆着,说着,说到伤心时,说到妈妈一生省吃俭用,没有赶上一天好日子,都落下了悲伤的眼泪……,说到爸爸也没有赶上住楼房……,说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高兴事,趣事而开心地笑起来,说着、说……,小时候的事,就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眼前过一遍,回忆、回忆、回忆中有贫困、有苦难、有劳累、有辛酸、有遗憾、但更多的还是快乐,我们说着、说着……。

  快中午了,我们老姐三个才告别了亲人的墓地,顺着山上的小路一直往东走,不过百十来米有一座很高的微波塔,塔架子的下面有一小片树地,我的“公主儿”就埋葬在这山坡上的地的东面的小树林中间……。

作者介绍:

原名:尚士良

笔名:尚盈豫

于2000年在兰西县农业局退休,

现居住大连开发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