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其昭:文天祥留诗安仁山

 妙趣横生 2020-07-17

钱其昭:文天祥留诗安仁山

  

桃花何夭夭

  ——文天祥留诗安仁山

  文天祥一生刚正不阿,十分痛恨南宋小朝廷中的一班贪官污吏、乱臣贼子,屡屡奏斩奸相贾似道,被贾似道弄权,将他罢黜朝廷。文天祥第二次罢官归来,心情坏极了,整天闷坐家中。他的同窗好友张千载、刘洙等人见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心里很难受,便想方设法拖他出去散心,劝他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奸臣当道,有什么值得留恋?既是奸臣容不下你,富田的山水这么秀美,你何不借这个机会好好游历一下,感受感受这大自然的好风光呢?文天祥认为有理,说我一直没有时间真正领略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嗯!这回我是得好好游玩一番。于是,他暂时抛开烦恼,与同窗好友们一道寄情于山水,留连于泉石。

  安仁山位于富田街东面四十余里处,海拔528米,是富田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它雄踞群山之巅,沟壑纵横,山脉绵延数十里,山腰有个古庙叫能仁寺,山下十八个油槽作坊顺溪而建,是个非常富庶之地,文天祥早就想去看看了。

  上槽,四五十户山民散落在溪边的山旮旯里,鸡在啄食,鸭在嬉游,早饭的炊烟袅袅上升。

  新石坑坑口,二三棵黄梨树,七八家土夯房,茅柴斜倚,小桥横陈,哞哞牛叫,几十个农人田间劳作,田园风光展露无遗。

  老石坑,三间木屋品字而立,九个菜园环村而绕,傍山夹溪,捧日卧月,好一幅天然图画。

  文天祥等人一路走来,只见绿荫匝地,溪水潺潺。山道两边,峭崖夹峙,峻极于天。坑中的荒田满是野猪刨翻的痕迹,时而听得鸟鸣兽吼,令人毛骨悚然。他们在青山碧水间徜徉,在原始森林中漫游,听大山呼吸,摸小溪心跳,好不逍遥快乐。文天祥的心情十分愉悦,吟诗一首《入山即事》:

  江流风瀖瀖,

  云薄雨丝丝。

  上马忙呼 ,

  巡檐静看棋。

  露天厨作泞,

  沙地水生池。

  秉烛留前夕,

  兹游更绝奇。

  经过一片芭蕉林,到了溪的尽头,也就到了安仁山脚下。上山的石阶为凿崖,他们削竹为杖,攀爬一段近八十度的陡坡,停憩喘气,蓦然回首,只见沟壑纵横,满目苍翠,真是“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言万古诗”啊!

  再往上走,小路变得出奇的平坦,左边竹木掩映,右边油茶树、桃树成片,前方百余米处一墙透出,这就是千年古刹能仁寺。此时桃花盛开,红灿灿的一片格外耀人眼眸,文天祥不禁诗兴大发,作诗《山中感兴二首》:

  载酒之东郊, 东郊草新绿。

  一雨生江波, 洲渚失其足。

  青春岂不惜, 行乐非所欲。

  采芝复采芝, 终朝不盈掬。

  大风从何来, 奇响振空谷。

  我马何玄黄, 息我西山麓。

  山中有流水, 霜降不自出。

  骤雨东南来, 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 为言北风急。

  山深人不知, 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 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 渔樵以自适。

  桃花何夭夭, 杨柳何依依。

  去年白鸟集, 今年黄鹄飞。

  昔为江上潮, 今为山中云。

  江上潮有声, 山中云无情。

  一年足自念, 况复百年长。

  但存松柏心, 天地真茫茫。

  山腰间,一寺独立,宛若民居。寺庙三面土夯墙壁,前面木板墙体,门额上“能仁寺”大匾高挂,宽大的庭院花木扶苏,古朴中透出肃穆。佛堂里供奉着几十尊木雕菩萨,形态各异,喜怒哀乐俱全。斋堂里莲花佛幔低垂,一派庄严气氛。

  僧人迎门而出,得知是状元公到了,忙招呼他们进去喝茶,介绍说,这是一座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古刹,富田流传着两句话:“先有柳塘街,后有花岩市。”“柳塘街先败,富田街才兴。”追溯历史,柳塘街始建于三国战乱时期,三国时期,先民为了躲避战乱和徭役税赋,富水河流域的平原沃土之地没有多少人敢居住,纷纷躲到花岩、栋头、铁坑、南源、新石坑、老石坑的深山大川里居住,并搭了一亭茅棚庙。有个陕西人叫严圭妙来到安仁山,辟山种油茶,富裕后号召四邑乡民捐钱捐力,垒石为庙,“能仁寺”也就应运而生,这才有了寺庙的雏形,成为富田一带最早建立的寺庙,并有了守庙僧人。唐高宗咸亨三年(672),湖北人氏张之易在原庙址上创建馆舍,先生邹翔璪执教受业。文天祥不胜感慨,凝视着庙前的竹林,吟《竹花》一首:

  黄家紫家斗魏姚,夷齐玉立青萧萧。

  便是人间小天地,不特水上作萍飘。

  张千载和刘洙等人纷纷叫好,要文天祥再作一首。文天祥诗兴正浓,也不推托,随即吟《竹间》一首:

  倦来聊歇马, 随分此青山。

  流水竹千个, 清风沙一湾。

  乾坤醒醉里, 身世有无间。

  客路真希绝, 浮生半日闲。

  僧人赶紧拿出文房四宝请状元公题诗,文天祥欣然命笔,写下以上诗句。待他写完,张千载在一旁极力撺掇,说:“你看,这些柱子空空的,一个字也没有,你何不帮寺里写几副楹联”,僧人连连说好,文天祥白了他一眼,说:“就你事多,要写也轮到你写了。”张千载说:“嗬嗬!在你状元公面前,我哪敢拿笔呀?还是你写。”文天祥拗不过众人的请求,略作思考,挥毫写道:“安人安百姓曰安则安之安真应地,仁民仁万物欲仁斯仁至仁元合天”“安步仁山称仙境,静睁慧眼见性天”“帝德魏魏显神通于东南西北,仙风荡荡布恩膏于庐泰永吉”“二水三山今古画,五风十雨太平天”“恩辇九有万民群沾仁育以去,德合三无四邑各求平安而来”“日映金莲闻妙法,春培玉树蔼慈云。”僧人如获至宝,连声道谢。

  在僧人的导引下,文天祥游遍了整个安仁山,直到落日的霞辉满天,倦鸟归林,才蓦然发觉天色己晚,忙辞别僧人匆匆下山。僧人极力挽留他们留宿古刹,文天祥笑着挥手作别:白果留远寺,明月照禅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