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其昭电视剧本:魁星还乡

 妙趣横生 2020-07-17

钱其昭电视剧本:魁星还乡

魁 星 还 乡

  序幕解说:

  宋宝佑四年(1256),文革斋携儿文天祥、文璧赴京城临安参加会试。殿试时,文天祥以一篇《对策》考卷深得理宗皇帝的喜爱,亲笔点他为状元。不料乐极生悲,三天后革斋先生竟病逝在京城客舍。按旧制,父丧子不授官,文天祥得回家守孝三年。文天祥兄弟俩护着父亲的灵柩乘船经长江,入赣江,再转富水河回到家乡富田。

  解说中出现:繁华的临安城,富丽堂皇的皇宫,庄严肃穆的考场,放榜时兴奋的举子,庐陵府衙,白鹭洲书院,静静流淌的富水河。

  人物:

  庐陵知府  陈师爷  衙役  欧阳守道  欧阳小玉  曾德慈  族长公  文天祥  文璧  纯化乡王乡长  乡丁  张千载  刘洙  刘子浚  刘沨  文时宝、文革松、文时赞  乡民甲乙丙丁

  场景:

  护柩而行的船只  披麻戴孝的文天祥兄弟  吉安府衙  赣江  白鹭洲  张家渡口  富田码头  竹居  富田古街  文氏宗祠

  空镜头:

  浩淼的赣江,一塔独立的螺子山,满目青翠的白鹭洲,夕阳西坠。

  满天晚霞中的赣江,一艘护柩木船溯水而行,护柩的船只停靠在吉安盐桥码头。

  1. 盐桥码头

  知府:状元公,辛苦了!(抱拳行礼)

  文天祥:哪里哪里,有劳杨知府久等,学生好生惭愧,学生这里见过知府大人!(鞠躬施礼)

  知府:(双手乱摇,忙还礼)不敢当!不敢当!状元公是天子门生,我哪当得起呀?

  文璧:(鞠躬施礼)文璧见过知府大人!

  知府:(还礼)这位是?

  文璧:我是他弟弟。

  知府:果然是少年才俊,说出话来谦恭有礼。这不但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我们整个庐陵人的骄傲呀!可喜可贺!你看!我光顾得高兴了,忘记了我们还站在风里呢。这里风大,我们还是到府衙里去说话吧!

  文天祥:多谢知府大人的厚爱,学生重孝在身,不宜久留,我们补充一点食物就得赶回富田去。(突然提高嗓音)欧阳山长,学生回来了!

  欧阳守道:(边答应边快步走下码头台阶)嗳!估计这几天你们会回来,小玉都到这里看了好几次了,怎么到现在才来呀?

  文天祥、文璧:(同时趋前几步,拜下)天祥、文璧拜见山长!

  欧阳守道:都中了状元的人了,还跪在地下,不怕人笑话,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一手拉一人起来)

  文天祥:山长,因逆风逆水,船行不快。加上父亲病故,我们无心帮助划船,才耽搁了行程。(泪流满面,话语哽咽,泣不成声。)

  欧阳守道:(大惊状)什么?你父亲的身体不是很健壮吗?怎么就突然会病故了呢?

  知府:是啊,你父亲送你们进京赶考时不是好好的吗?

  文天祥:是啊!父亲可能是操劳过度,船上受了风寒,到了京城就感冒咳嗽不停,我们兄弟二人一直忙于应考,没照顾好父亲,哪知道考后三天他就仙逝了。都怪我们,我们该死!我们该死!(痛苦得连抽自己的耳光)

  知府:唉!这怎么能怪你们呢?你父亲天不假年,有什么办法?人死不能复生,你们兄弟俩不能太悲伤了,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节哀顺变吧!这样吧,欧阳山长,我一接到喜报,就为他们准备了接风庆功宴,他俩是你的得意门生,请你也一同前去府衙痛饮一杯庆功酒!

  文天祥:不不不不!我重孝在身,食不知味,多谢知府大人的美意,大人的盛情我两兄弟定当铭记肺腑。

  知府:这怎么行呢?按照惯例,这顿庆功酒是绝不能少的,欧阳山长,你说是吧?

  欧阳守道:是倒是哟。不过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死者为大,朝廷不是也要天祥丁忧三年吗?天祥文璧两兄弟都是孝子,如今重孝在身,灵柩还要船上,让他们去喝庆功酒,不妥。我看还是让他们护柩归家,待他安葬了父亲,再来喝庆功酒,如何?

  知府:嗯,也只好这样了。(提高嗓音)陈师爷,你赶紧带人去街上买好食物送到船上,别忘了买香烛纸钱,快去!噢,等等,处理完这些事后,立即派人快马去通报纯化乡乡长,要他们作好迎接状元公的准备。

  陈师爷:是!我马上去。(一挥手,几个衙役尾随而去。)

  欧阳守道:小玉,你也穿上孝服,随天祥上船。

  欧阳小玉:是。

  文天祥:山长,这恐怕不妥吧?

  欧阳守道:你还叫我什么?

  文天祥:(一愣,随即下跪)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欧阳守道拈须微笑。

  2. 竹  居

  一灯如豆,昏暗的灯光中,曾德慈呆坐在厅堂,泪流满面,一副悲伤欲绝的模样。两个女儿懿孙和淑孙陪伴在旁,三人愁成一团。文家村老成一行人经富田街,过龙川阁,走进“竹居”,曾德慈忙起身相迎。

  曾德慈:族长公来了,大家请坐!懿孙、淑孙快搬凳子给公公、叔叔、伯伯们坐。

  族长公:德慈呀,你生了两个好儿子,我们是来向你道喜的。

  曾德慈:道什么喜哟?我都在这里愁死了,不知道灵棚该搭在哪里?

  族长公:我们正是为这事而来的。你不用操心,就让革斋进祠堂下榻。

  曾德慈:这怎么行?不行不行!哪有死佬进村的道理?你们要是愿意帮我,就请你们就在河对岸搭个灵棚。

  文时宝:德慈嫂嫂,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一致同意革斋哥进祠堂。

  曾德慈: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事万万不可!

  文革松:德慈,我知道你担心什么,祖宗传下来规矩我们是要遵守,可有的时候也可变通变通嘛。云孙为祖宗争了光,这个例可以破一破嘛。

  曾德慈:诶?不能因为云孙而坏了族规,倘若族人有个什么闪失,我就百死莫赎了,这事万万不可!

  文革松:我原来以为我是死脑筋,哪晓得你比我还顽固,还更不开化。不错,有“死佬进村败得快”这种说法,但这有谁看见了?不可相信嘛。何况云孙中了状元,那可是魁星下凡,说出话来可感应天地,人为的规矩怎么破不得?朝廷的规矩也经常改呢。没事,你放心好了!

  曾德慈:(欲言又止)

  族长公:德慈,你就不必担心,这个事我们都安排好了,今晚你就好生睡一觉,明天才有精神接灵。

  曾德慈:(起身朝族长公深深一敛)好吧!族长公既是这么说,那我恭敬不如从命,就照你们的意思办吧。谢谢大家的关照!

  3. 富田码头

  河沿上,观众如堵。

  纯化乡王乡长:(吩咐乡丁)状元公回来了,快打爆竹欢迎!(快步走下码头,欲替文天祥除下孝服)状元公,来来来!戴上金簪,披上红花。

  文天祥:(挣开,眼泪直流地看着船上棺木)王乡长,我父亲尸骨未寒,怎么能披红挂彩呢?

  王乡长:请状元公节哀!丧事归丧事,喜事归喜事,你还是戴上吧?

  文天祥:(态度坚决地)王乡长,恕我不能从命!这事万万不可!

  王乡长:喜事归喜事嘛,你是我们富田人的骄傲,怎么能让你冰冷雪静地回乡呢?怎么也得高兴高兴呀,是不是?

  文天祥:这有什么好炫耀的?你别多说了,我是不会去游街的!

  族长公:云孙,村里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就把你爹接到祠堂里去下榻吧。

  文天祥:族长公,这怎么行呢?尸体是不能进村的,我不能违了祖训。

  族长公:怎么不行?这是经过村里老成讨论过了的事。你打破了我们文姓从没出过状元的历史,这都是你爹教育得好呀,我们怎么就不能破例将他安顿进祠堂呢?

  文天祥:这,这,这怎么行呢?我不能成为村里的罪人呀!如果把我爹放进祠堂,祖宗们岂会答应?

  族长公:唉!有如此子孙,祖宗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还会怪罪你们呢?放心吧!这里有我们呢,都安排好了。

  曾德慈:云孙,不必坚持,就按族长公的意思办吧。文璧,你们快快拜谢族长公,拜谢大家!

  文天祥:(顺从地)是!

  文天祥、文璧:(双跪在族长公面前,感激泣零地)谢谢族长公!谢谢公公叔伯兄弟们!

  族长公:(一手拉起一个)孩子,快快起来,接灵要紧。(扬声道:)要接灵了,请大家散开!(丧乐顿起,族长公摆好香案,点燃蜡烛,率领文氏男女跪拜于地,三叩首)起灵!(四个年青后生赶紧跳上船抬棺木上岸,朝文氏宗祠而行,)革斋,回家啰!(文氏族人尾随。)

  文天祥:小玉,快来见过我娘。

  欧阳小玉:(朝曾德慈一敛衽,羞答答地叫了声)娘!

  (曾德慈的表情复杂,无言以答。)

  文天祥:娘,你就别发呆了,等下回家我慢慢讲给你听,我们快走吧!

  王乡长:(赶紧拉住文天祥)状元公,你不能走!

  文天祥:(反感地,欲挣开)为什么不能走?松手!

  王乡长:你不能拂了一乡人的美意呀!

  文天祥:(忍气吞声,细声)王乡长,你放我走行不?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去游街的,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做个不孝之子吧?

  族长公:云孙,你就听乡长的一句话吧,等我们安顿好了你爹,我们就会来接你的。听话!

  文天祥:(执拗地)不!说什么我也要安顿好了我爹再说!

  刘洙:天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全乡人民都候在这里一睹你状元公的风采,你总不能拂了一乡人的美意吧?

  文天祥:死的又不是你爹,你当然不悲痛了。

  张千载:嗬嗬,中了一个状元,牛脾气倒是上来了,中了状元你就觉得很了不起呀,在这里装什么大尾巴狼?啊?我就看不惯这种臭味道!别理他,让他像个臭皮狸一样冇人理冇人答,我才高兴呢!

  刘子浚:是啊!天祥,你真是太过分了!

  刘沨:就是。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有悲痛,大家理解。你总不能因你的私事而废了全乡人的大事吧?

  曾德慈:(转身回来)云孙,你的孝心大家已经知道了,尽孝也不在一时,你切莫不可忤逆了乡亲们的美意,去吧!这边的事有我呢。

  文天祥:(踌躇再三,嘟着嘴巴)那我也不除孝服。

  王乡长:(如释重负地赶忙答应)行行行!就在孝服外面披红挂彩好吧?

  4. 富田古街

  (文天祥骑在高头大马上,由人牵着缓步入街,前面两抬大锣“咣咣”敲响,后面的乐队吹打着随行,爆竹响个不停,群众填街塞巷。)

  王乡长:(街中心,游街的队伍停下)乡亲们!我们的状元公回家啰,大家欢迎!

  状元公文天祥做了天子门生,这真是富田的大事呀!这不但是文家村的荣耀,也是富田的荣耀,更是庐陵的荣耀,朝廷的荣耀呀!

  我们富田的风水好,人杰地灵。更有魁星高照,才能出这样特殊的人才,希望学子们都要向他学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个个争取蟾宫折桂,宫闱夺魁!

  下面,有请状元公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文天祥:乡亲们!我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全靠父母的劬劳,全靠先生的栽培,全靠富田父老乡亲们的支持。在这里,我要向父老乡亲们深深道一声:谢谢了!(抱拳施礼)

  富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今后如有建树,我一定不会忘记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不会忘记这里的父老乡亲!谢谢大家!

  乡民甲:状元公,你的笔是不是有神助?

  文天祥:我不晓得有不有神助,只晓得全靠皇上的垂青。

  乡民甲:听说你们父子三人在赶考途中遇到一位高僧,高僧对你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话:“两相公乃一国之福而非一家之福也”,是真的吗?

  文天祥:这倒是真的。

  乡民甲:这么说来这位高僧果然是位世外高人,是不是你家祖坟冒青烟了,被他看出来了?

  文天祥:祖坟冒不冒青烟,我不晓得,我只晓得没有父母的辛劳,就没有我的今天。

  乡民甲:高僧既是说两位相公,想必也包括你弟弟吧?为什么你能中状元,他却什么也没有呀?

  文天祥:哦?他还早着呢!他是陪我去赶考,顺便也见识见识场面,丰富一点阅历。

  乡民乙:你的先生是谁,竟有这样大的本事,教得你中状元呀?

  文天祥:我的恩师很多,最后一位恩师是白鹭洲书院的大儒欧阳守道,不管哪位恩师对我都是恩重如山,我永远感谢他们!

  乡民丙:你今年多大年纪?

  文天祥:21岁。

  乡民丙:听说欧阳先生很器重你,早就把女儿都许配给了你,而且还让她披麻戴孝跟着灵柩来富田了,是不是?能不能引荐我们一睹芳容呀?

  文天祥:能得欧阳先生的器重,是我的荣幸!她今天的确来了,刚才跟着灵柩去祠堂了,不好意思!没办法指给你看。

  张千载:(街边一隅,笑嘻嘻地指向文天祥)这个犟脾气呀,现在倒神气起来了,刚才差点没把我气死。你跟他好好说话吧,他偏扭着个井颈跟你来横的,要不是我呛他几句呀,你还想他来?

  刘洙:是啊,好得你呛他几句,镇住了他的牛脾气,也只有你才镇得了他,不然的话,还不晓得他来不来呢。他不来,王乡长下不了台,可就惨啰!不过你的话也不全对,你想想看啊,大喜之时遇上大悲之事,谁受得了?这种事摊在谁身上,谁也高兴不起来!

  张千载:这个我知道,就因为他没有超常人的气度,我才发火哟!

  刘子浚:是呀,他父亲也真没福气,累了一生世,唉!正当享福的时候来了,他又走了,这怎不叫他无比悲痛呢?

  乡民丁:文天祥出世时,他的爷爷文时用做了个梦,梦中,有个小孩从遥远的天际乘着紫色祥云降到他家屋顶上。过了一会,紫云又渐渐上升,消失在天空中。突然,他的老婆来喊,说是儿媳妇生了一个孙子,将文时用惊醒过来。

  乡民甲:是是是,这事我清楚,文时用从睡梦中惊醒后得知儿媳妇生了个孙子,正合梦中奇景,心里非常高兴,就给孙子取了个奶名叫“云孙”。

  乡民丙:他的父亲文仪文革斋是个教书先生,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所以给他取了个学名叫“天祥”。

  乡民乙:那不是“文曲星下凡”了吗?

  乡民甲:是呀!不是文曲星下凡,哪能中状元?

  乡民乙:文曲星就是魁星呀,我看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托托状元公的福气,增加一点村里文风,也出个把子人才。

  刘子浚:这还不好办?魁星高照,魁星高照,只要把“魁”字写在祠堂的照壁上,不就是“魁星高照”了吗?有魁星天天照着,以后村里肯定能出人才。

  乡民乙:(击掌)对呀!我回去后就要在我们匡家崇孝堂照壁上写“魁”字。

  乡民甲:我也要在王家诚敬堂照壁上写“魁”字。

  乡民丙:我没读过书,我回到陂下后也要建议族长公在敦仁堂照的壁上写上“魁”字,托托状元公的福气。

  5. 文氏宗祠

  文天祥兄弟俩在族人的簇拥下,进入文氏宗祠。

  一棺当堂而放,曾德慈、文天祥、文璧、欧阳小玉哭得悲悲切切。

  画外音:从此后,富田各村宗祠的照壁上都书写一个大大的“魁”字,祠堂院门或屋顶上都塑一个金鸡独立状的“魁星点斗”形像,以及鳌鱼,希望本族文风昌盛,子孙能像文天祥一样,独占鳌头,宫闱夺魁。

作者简历

  钱期昭,笔名钱其昭,男,1958年出生,青原区富田镇人。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业余时间喜爱从事于党史研究和文学创作,在青原区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担任了《丹心照汗青》、两期《青原文艺》、《群星辉耀东井冈》等书的编辑。参与了《青原区教育志》、《青原区志》、《富田镇志》的编修,在海内外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歌词、论文一百余篇,撰写了电视解说词《魅力青原》及历史文化研究《青原游》两本书,计30多万字。

  2009年6月,30万字的红色历史长篇小说《东固暴动》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吉安晚报》、《井冈山报》、市电视台“今晚八点”都作了专题报道。

  2011年元月中旬至二月,“曾山、赖经邦和段起凤的英雄传奇故事”讲座由市电视台《庐陵时闻》连播12期。

  2014年7月,30多万字的红色历史长篇小说《烽火赣西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