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设计 · 她为那一抹如火的红坚守4年,只为将传承千年的“剔红”带回凡间

 正午文化 2020-07-17

朱雀、朱颜、朱门……无论是在神话传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红都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帝王决定天下苍生命运的批示,被称为“朱批”,文人墨客的是“朱泥印”,红色,已经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号。栗子,一个青年手艺人,因为一眼爱上了耀眼的“剔红”,毅然放弃高薪,磨练4年仅为传承下高难却备受冷遇的“剔红”手艺。

晚上8点,栗子终于有时间接受采访了。此时的她,刚忙完手中的活儿,从工作室回家,还没顾上吃口晚餐。

“今天是三八节,不是该好吃好喝的,你怎么还把自己搞得这样辛苦?”我问。电话那头儿传来她咯咯的笑声,“不辛苦的,就是想多做点,早点儿把首饰交给买家。”她说得轻松,可暗哑、低沉的声音还是掩不住她的疲惫。

雕漆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因为古代的雕漆制品中,主要是以红色为主,所以雕漆又称“剔红”。

古老精湛的雕刻技艺,与喜庆、热闹、祥和的红完美融合,全中国从事雕漆的人也只有几十人,栗子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说实话,不管是漆艺还是雕漆,似乎都不太适合女性来做。

大漆过敏是第一道“难关”。世上95%的人都对大漆过敏,症状轻些的皮肤瘙痒、起疹子;症状重的起泡、流脓,对爱美的女性绝对称得上“苦差”。

做漆活儿,还要耐得住性子。刷一遍漆,要等着漆完全阴干后打磨掉再刷,做成一件漆活儿,要层层叠叠堆起几十层漆,再一刀一刀雕刻上繁复的花纹,一刀出错都可能前功尽弃。做雕漆一半靠做,一半靠天,急不来。

上大学之前,栗子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手工匠人”,作为村里第一个考入北京一本大学的人,无论是亲友还是乡邻对她未来的定义都是“高收入、有前途的白领”。即便是她自己,到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报道的时候,想着的也是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室内设计。

第一眼见到雕漆,栗子便再也移不开视线,“那红明丽夺目而不艳俗、热烈浓郁而不失润泽、古朴庄重而内蕴沉静,它仿佛是一块磁石,把看过它的人都吸进去。”那堂课,栗子完全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她的眼里、心里早被那团如火,如血的红色填的满满当当。

从那之后,栗子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雕漆上去。大学毕业后,她没有选择设计工作,而是进入一家漆艺公司,一边工作,一边跟随雕漆大师殷秀云学习。

“雕漆”又称作“剔红”,“剔”一字说活了这技艺的真髓,创作的过程犹如以刀刨筋剔骨,一刀成型,不容复赘,任何“复刀”留下的刻痕,就像在洁净的肌肤上留下的一道疤痕,极其影响画面的明快和素朗。所以,没有几十年的雕刻经验和悟性,根本“玩”不活雕刀。

刚刚入行的栗子,根本做不到“活”,只能给雕漆师傅们打打下手。起初几个月她的工作就是做刀具,每天拿着钢条对着砂轮打磨。直到半年后,师傅才让她上手做,练习做最基础的方锦锦文。

方锦是雕漆工艺里最常见的锦文,一个方锦有四道墙,需要 32 刀完成。为了练习,她每天8小时身不离席,一剔一刻游走几厘米厚的漆皮上。

因为可供雕漆的漆料加工出来十分不易,栗子舍不得拿整料来练习刀法,就用师傅们做“大活”时取下的“废料”来练。这段难忘的经历,也为她以后做出那些精美的雕漆首饰埋下了伏笔。

雕漆的雕刻分上手及下手。

上手指雕刻形象,优秀工匠可以达到以刀代笔的境界。

下手则专指雕刻锦纹。

做雕漆提升很慢,悟性高的,也要磨练上几年才能做成“上手”;悟性低的,可能一辈子都做“下手”。且即便成了“成手”,一件漆活儿也要花上几年时间打磨完成。虽然一件漆活儿价值几万到几十万,可雕漆师傅的收入却不高。

刚入行时,栗子的收入只有800元,即便后来是个“熟手儿”,工资也只有2000多元。在北京这座大都市,这个收入根本没法生活。起初,栗子不敢把这事告诉家里,怕父母担心。直到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不得不给父母打电话,求他们寄些生活费来。

亲友眼里的一个高材生,毕业后却要靠父母生活,父母对于栗子从事雕漆工艺这行的反对可想而知。加之,看着师兄们一个个离开,栗子也曾动摇。“有一次,我三个月时间也没能雕好一个锦文,特别崩溃,当时真的想改行算了,干嘛让自己活的这么艰难呢?”可第二天一觉醒来,看到桌上那一片片的“红”,她又不由自主地坐到了桌前,伏案提刀雕刻了起来。“有些事儿,迷上了就是一辈子。


2014年年底,栗子利用练习时剩下的“废料”给自己做了一件小饰品,拍了照片放到朋友圈。没想到的是,很多朋友喜欢,并求着她也为自己做一个。这给了她一个启发,或许这能是一个创业的新方向。

在那时,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栗子除了做自己喜欢的雕漆,每天下班还要去兼职做美术老师。生活和学艺的压力,有时会冲破她的心理防线。可是做雕漆不能急,需要十足的耐心和专注。

每一次工期四五个月的坚持和等待,在成品出来的那一刻,她便知道,她终于在爱好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乐趣平衡点。

栗子第一个作品是云系列,取材于中国传统的云纹,但她结合了现代绘画里对线条处理方式,让整个作品既有传统的庄重,又有现代的简练,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佩戴。

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形式,几乎成了栗子所有作品的一个共性,对她来说,传统纹样是雕漆的“根”,保住了“根”才能有“枝”有“叶”。而作为一个90后的雕漆匠人,接触新时代的事物,作品中自然会流露出现代的痕迹。古今结合则成了她赋予每款饰品最独特的寓意与希望。

因为雕漆的材质特殊,从雕刻到打磨,再到等漆完全干透,花费的时间很长。所以雕漆所用的漆片,都要提前三个月开始准备。

雕漆过程繁琐漫长,其中最花时间“烘干”。因为雕漆刻的时候是软的,然后干了变硬后才能开始打磨抛光。在温度50~60度左右的时候烘烤,每天烘烤6~8个小时,晚上拿出来透透气晾一下,持续大概12~18天左右。所以碰到漆,有啥脾气都得忍住,万一哪一步出错了,返工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雕漆以朱砂、银朱入漆而成朱漆最为常见,

所以雕漆,又称“剔红”。

但实际上并非只有红色一种颜色,

传统的颜色还有黑、黄、绿等,

于是又分为:剔黄、剔黑、剔彩、剔犀。

其中、剔彩和剔犀是2种及2种以上色漆的雕漆工艺。

栗子每一件饰品都是手工完成的,哪怕同一款式同时做出十来件,风格各异。但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耗时长。一件产品通常要提前一年到半年预定,所以栗子特别害怕客户催货,“越催越紧张,很可能一刀错了,全部都要从来。”

好在她遇上的客人都很理解,从没人逼她去做。不过,她也十分自觉,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早八晚七是她固定的工作时间。

从2012年从事雕漆到今天,短短4年里,栗子对雕漆的认识有了很多变化,无数次的纠结,无数次的否定自己,但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如今,栗子有了不少的粉丝,在雕漆圈里也小有名气,但她依然以“初学者”自称,因为她觉得想要达到老师的高度,自己还要反复磨练手艺。她唯一做到的是:先存活下来,才能有明天! 

·

·

·

END


栗子

毕业于北京工业美校艺术设计专业,

从师雕漆大师殷秀云门下,

现致力于雕漆首饰制作。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