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 最牵挂的家乡美食

 正午文化 2020-07-17


乡愁就是一口故乡的味道,我在这头,想念在那头。


人生有味,食之八九,

舌头总比脑袋忠贞。

于是乎说起故乡来,

头脑里第一反应的,

除了家里的亲人,

就是小时候吃过的美食。

那些记忆中的口感,

被岁月发酵后

形成久经回味的思乡寄托。

有人说,乡愁是一碗米酒,

方到沉醉时才能忘忧;

有人说,乡愁是一杯苦茶,

入口苦涩,尽时回甘;

没什么比食物更能串联起,

人与故乡山川的联系。

湖北小伙儿陈铖,

在北京漂泊十余年,

因为始终吃不到地道的“热干面”,

辞掉了工作,跑回老家,

到一家40年的老字号面馆里学做面,

学成后回到北京,

开了一家名叫“过早”的餐馆,

专门出售正宗的湖北早餐。

对他来说,一碗热干面,

满足的不只是人们填饱肚子需求,

还有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湖南人邓永生,

从老家来到北京将近十年,

从最初的四处碰壁,

到后来逐渐有了名气,

一心传播家乡米酒文化。

为了做出质量上乘的米酒,

他走遍全国寻找优质稻米,

亲手参与制作酒曲,

他说:“老家的美酒、美食,

是异乡客孤独时的慰藉,马虎不得。”

天津人于震,

自小爱吃天津特色葱油拌面,

为了这口爱好,

他16岁开始学习厨艺。

出师后,他开了一家地道的天津面馆。

按说梦想成真应该感到很幸福,

可每次看见客人乘兴而来,

却因吃不到家乡味,败兴而归时,

他都感到十分挫败。

于是他背起行囊,行走全国40多座城市,

学习制作各地面食和小吃。

5年后,他带着108种各地特色面食重回天津。

他说:“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像我一样,

随时随地吃到家乡味,

即便身不动,舌尖也能翻山越岭回到故乡。”

其实,乡愁是家人一起吃饭时的欢笑,

是朋友一起闲聊时的满足。

是抹不掉的对故乡的那份怀想,

是解不开的对故乡的那份眷念。

味至浓时即家乡,

唯有美食解乡愁。

食物的味道会提醒我们,

家在何处。

远在他乡的游子,

若能尝上一口故乡的美食,

那份思乡的愁绪便能得以缓解。

纵使离家千里万里,

食物裹进身体里的故乡记忆,

却始终萦绕在心头,

那不仅是思乡情愫的物化投射,

更是慰藉乡愁的情感归宿。

时间在舌尖流逝,

总有一种味道能让你回到过去。

对你而言,

哪种家乡味道是你无法忘怀的?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加入我们,一起向有情怀的生活迈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