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守敬在襟题馆(西泠印社)的朋友圈

 伯乐书香小屋 2020-07-17

     在湖北宜都杨守敬故居挂着这样一幅照片,即吴昌硕和日本人日下部鸣鹤照片,为什么有这么一张照片?为什么要挂在杨守敬故居?这还要从杨守敬和他在书画界的朋友圈说起:


     

当代著名书画家赵普先生在杨守敬故居在吴昌硕和日下部鸣鹤相片前留影(伯乐摄)
吴昌硕和杨守敬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晚年自称吴字,浙江安吉人,中国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亦工书法、绘画,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在浙江博物馆有这么一幅文物:
       近代吴昌硕梅石图杨守敬行书扇面,级 别:二级 作  者:吴昌硕 杨守敬     年 代:近现代    尺 寸:长33.62.0 厘米    来 源:旧藏收藏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这件文物,一面为吴昌硕画设色墨石红梅。款题:艳于赤珠霞,罗浮春事早,年年看花人,颜色如花好,翰臣先生雅属,甲子夏吴昌硕年八十一。款后钤:白文方印 '吴俊卿印''缶'。
      一面为杨守敬行书,貟峤山有方湖,周围千里……以茅为衣服,皆长裾大袖。
款署:光绪丁未九月翰臣仁兄方家,弟杨守敬。款下钤:白文方印'杨守敬'

水野元直和杨守敬

王震(1867-1938)  水野元直像

丙辰(1916年)作 镜心 水墨纸本

本幅:1.白龙山人为疏梅先生写照。2.(吴昌硕题)才高诗浩荡,髯美语风华。齿颊香如此,而真梅树花。酌蕉坡老醉,入蜀杜陵夸。想见扪碑处,天低一峡斜。丙辰夏仲,一亭王君过痴斯堂,适疏梅先生枉顾,一翁为写行看子,题诗就正。安吉吴昌硕。钤印:一亭、吴俊之印、昌硕

边跋:(水野元直题)疏梅寿像。吴昌硕先生题诗,王一亭画,并吴涵题诗。弟三号丙辰夏仲,家古美海上。疏梅珍藏。

     水野元直,字小栗,号疏梅,日本福冈人。1911年水野元直到上海拜师于晚清著名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门下,学习书法四个月。学成之后杨守敬赠其《学书迩言》,此书在日本广为流传
  在上海期间,水野元直经王一荐,跟随吴昌硕学画数月,水野喜好诗文,曾作《疏梅诗存》,吴昌硕曾为其题耑。
       杨守敬年谱载:“九月初,有日本水野疏梅来谒余,愿为弟子求金石之学,以诗赠余”,“先生以老辞,既而悯余好学之忱,许之”。    
      杨守敬《学书迩言》序言亦有类似言辞:“有本水野元直,自福冈来,欲从余受金石学。余以老髦,且遭乱离,辞之。而元直执意不回,坚欲拜门下”。后水野从杨守敬学习金石、书法,历时守敬听从水野之建议自撰年谱外,杨守敬还在水野回国之际将据讲稿所作《学书迩言》“授之以为执证”。 
      为照顾水野疏梅,杨守敬曾安排两孙学日语,而留其在杨家午餐。
      杨守敬应水野疏梅之请,作《学书迩言》。杂评碑帖及诸家书法。岁暮,水野疏梅回日本,杨守敬以草稿付之。

后又应水野之请撰《邻苏老人年谱》,简述生平事略。

水野回国后,将此书译成日文刊行,由此在日本书道界名声鹊起,续有橱口铜牛注疏《学书迩言注疏》一书出版,杨守敬之名望继而更为日本人推崇备至。

水野疏梅以诗赠杨守敬,其词曰:“钦仰风容玉样温,胸无城府共谈论。夏彝周鼎精稽古,秦碣汉碑远溯源。介绍一生翰墨妙,奇书万卷草堂尊。殷勤向我传心画,正是深高海岳恩。”


此书法作品为杨守敬家族泽字辈孙杨帆所书

水野元直作品
日下部鸣鹤和杨守敬
      杨守敬在日本时,日下部鸣鹤对于杨守敬带到日本的拓片碑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其门下,并继承了大量杨守敬珍藏的拓片碑帖。 


     

     日下部鸣鹤是滋贺彦根人,本名东作,字子旸,鸣鹤、野鹤都是他的别号。鸣鹤与杨守敬年龄相近,关系也最密切。
     在杨守敬离开日本后,他按捺不住对正宗中国书法的仰慕之情,于明治二十四年(1891)三月西渡,先后与吴大澂、杨岘、俞樾、弘一法师交往。
       而过从最多的自数当时国内金石书法巨擎吴昌硕(1844-1927)了。在一个春光明媚、惠风和畅、花香馥郁的午后,一位身穿和服、胸前长髯飘拂的日本友人来到了缶庐,他就是专门来中国书法朝圣的日下部鸣鹤。
吴昌硕对这位来自海东的书法家也十分敬重,题赠甚多,今日所见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赠鸣鹤老梅图,题诗云:“寥空一鹤翔,归梦蹑扶桑。冷抱琅琊刻,间栖石鼓堂。冻梅寻伴侣,短札羡康强。想见论书处,南天忆古狂。”
       鸣鹤不仅数次来华,还遣弟子河井荃庐(1871-1945)渡海向缶翁问道,并成为西泠印社最早的外籍社员之一。1922年日下部鸣鹤去世,吴昌硕亲书篆文墓碑,遥寄扶桑,以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何庚生和杨守敬
        何庚生是清代郁南人,与刘学询是莫逆深交。杭州刘庄的建设凝聚了何庚生的大量心血。
       何庚生在清末江浙地区的画坛、诗坛都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杭州西湖留下了他的园林杰作——刘庄。

                何庚生

      吴昌硕曾与何庚生共同创作《九秋图》。《九秋图》为扇面,由画家鹤伯写海棠,逸庐老人写秋葵,笙伯补桂花,野侯写紫茉莉,袌鋗居士写芙蓉,破盔画菊,尚斋补牵牛花,虞琴写秋菊。背面是何庚生题识:“丙寅秋。竹孙仁兄世台方家雅正。九十四叟何庚生何庚生。”钤印:“庚生”、“身见八代同堂五世”。扇骨由于吴昌硕书石鼓文六言联。

杨守敬曾为何庚生的《意园灌菊图》题跋:

余避乱沪上之年,于甘君座上,晤何君庚生,鹤发童颜。行步如飞。问其年,则已八十矣。余年才七十有四。两足如椎,蹒跚不前,若待提携者。既而何君以《意园灌菊图》属题,乃知其解组后,侨寓于杭之西湖,灌菊而居。余按应劭《风俗通》,盛弘之《荆州记》,郦道元《水经注》,菊水甘芳,餐挹年长,寿至百岁,司空王畅、太傅袁隗、太傅胡广,并汲引此水以自绥养。然则何君之健康,是有由然,不第如渊明之归来,绝代名高也。壬子六月朔日,宜都杨守敬记于虹口寓庐。

何庚生绘画《花竹幽居图》


王福庵曾为何庚生雕刻印章。《王福庵大事年表》:“1912年壬子:33岁,民国元年。为何庚生刻‘何庚生·身见八代同堂五世’两面印。”这枚两面印的边款为:‘壬子春月庚生尊丈命刻两面印  寿祺”。印文为:“何庚生”,白文。“身见八代同堂五世”朱文。印章的边款称“何庚生”为“尊丈”,一是何庚生是年已79岁,年纪确实比王福庵大很多。二是何庚生确实值得王福庵尊敬。

杨守敬和童大年

     童大年 原名暠,字醒庵,又字心安,一作心龛,号性涵、松君五子,又号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上海崇明人,流寓杭州,后居上海。西泠印社元老。平生刻印极多,出版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等。另有未出版的流传本《瓦当印谱》、《无双印谱》、《抚古印谱》、《古人名印存》、《肖形图像印存》等。其书法四体皆能,篆书功力最深。作花卉,以书法行之。

     童大年曾为何庚生的《意园灌菊图》题签、题诗,题诗后面的“大年又识”说:“光绪壬午年,甫十龄,随宦于越,即识荆州,时公丰采如首图。”可知何庚生与童大年是世交,童大年以“荆州”称何庚生,可见他对何庚生的尊敬。荆州语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唐·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韩荆州。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童大年篆书作品

盛庆蕃和杨守敬
         1914年春,西泠印社复建四照阁于孤山南麓之山巅,盛庆蕃为之书写悬额。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的岳父,对西泠印社之创多有关照。

盛庆蕃为何庚生的《觉庵诗存》作序,为《意园灌菊图》题诗2首。

(注:此文个别照片和何庚生介绍参照泷西山人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