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 · 苏上舟 | 艺术世界里的探险者,以不同的形式挑战思想极限

 正午文化 2020-07-17


“无数高峰在那里,怎么办?山不动,我动!”

将雪白或着色的宣纸轻轻撕成一条条,

凭借自然的手工感觉和严谨的逻辑构建,

粘贴成各种图像,如同手工作业一般,

这就是曾经获得过法国泰勒国家艺术基金会(PrixTaylor)

2009年沙龙杰出艺术家奖的苏上舟的纸本作品《树》。

国际与会人士给了作品很高的评价,

他们说这“是纯粹的艺术”“是艺术新的面貌”

“在国际上没有语言障碍”。

像《树》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幅纸本作品,

常常需要耗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同系列的纸本作品线条粗粝,画面简洁,

以极大的抽象空间供人想象,超脱而空灵。

巧对人的迷惑,返归艺术的本真与单纯。

《树》

作为70后的新生代艺术家,

苏上舟曾经以油画的形式对中国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批判式表达,

在他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很多寓意深刻的信息:

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价值判断的缺失、畸形的“三观”

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追赶不上的精神内里之间的偏差,

这些都是现代人迷茫、焦躁的根源。  

他的作品凭借如此独特的批判视角在上世纪末的中国艺术圈里,

享有颇高的声誉。

《明静之境》系列 综合材料 直径180cm

进入新的世纪,苏上舟发现,

在已有的表达形式上想要实现自我突破比较困难,

就开始尝试向新的艺术领域扩展,

纸本作品就是这个时期进入到他的视野的。

宣纸在中国拥有千百年的历史,

是文人墨客们记录传承思想文化、艺术表达的最佳载体,

这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

本身就代表着时代的传承、历史的沉淀。

内涵丰富的载体赋予了苏上舟极大的创作灵感,

介于装置和绘画的方式呈现的纸本作品成为

最具他个人风格特征的艺术语言。

《至上-和声》系列 宣纸水墨 95x145cm 2015年

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苏上舟说,

“中国绘画艺术传统样式的突破,

或者说中国水墨的当代性转换,

在几百年来并没有获得多大的进展,

这与传统艺术手法和观念的保守是分不开的。

艺术的革命应该从其最基本的造型手法

去着手改变才有可能实现。”

水墨的创新和改革是许多搞传统绘画的艺术家一直在追求的,

苏上舟以看似“外行”的独特视角杀进场,

意图消解所有国画当中的技巧对于作品本身的束缚,

打破传统水墨的二维限制,

使之成为介于平面的画和立体的装置之间的全新形式,

事实证明他的尝试是成功的,有创造性的。

国际市场上对作品的接受度颇高,

许多艺术评论家认为当代中国的艺术是属于全世界的,

不单单具有一个国家的属性,

更多地带着让全世界折服的融合与创新的高品质,

“中国用三十年走完西方一百年的当代艺术之路。”

《幻境》系列 综合材料 95x95cm

宣纸、水墨之后,苏上舟又创新性地选用蝴蝶翅膀,

拼贴出万花筒般绚丽多变的图案,

这就是“幻境”系列作品。

他在视觉上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利用蝴蝶羽毛的鲜亮色彩造出了炫目的迷幻效果,

图案风格看似西化,

在精神内里上却与古老东方流传的

“庄周梦蝶”的故事不谋而合。

美丽的生灵再一次连接起文化与灵感的桥梁,

让世界看到一个抵达更高山峰的苏上舟,

也看到了迈向更高层次的中国艺术市场。

一直习惯了独立创作的苏上舟2016年宣布,

创立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国际美术高中,

旨在打破传统的单一艺术培训模式,

使学生能够更加立体和全面地建立起对艺术的认知,

更快更好地进入艺术殿堂。

形成闭合的艺术环节是苏上舟很久以来酝酿于心的念头,

在艺术的领域走得越远,

他越发感觉到审美能力缺失的可怕,

拥有再多物质、知识,却难以领悟美的魅力,

这会让整个社会最终走向精神上的“粗鄙”,

他希望审美素质培养的工作能够引起人们重视,

也希望能够拼尽全力把更多人领上艺术冒险之路。

《无象》 系列 综合材料 直径180cm

·

·

·

END


苏上舟

1972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6年8月至今于中国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担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