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人 · 5岁捏泥人,18岁创立工作室,木雕将是樊璎皓一生的使命

 正午文化 2020-07-17


雕刻刀下现大千。

推开玻璃门,

20多平的工作室内,

弥漫着浓郁的木头香,

长条桌上,

密密匝匝码着各种木料,

有4000多块钱的“木墩”,

也有几百块钱的木条。

大四在校生樊璎皓操着一口唐山口音,

兴奋地讲述着每一块木头背后的故事。

如果他自己不说,

你很难把眼前活泼健谈的帅小伙

与每天伏案八九个小时,

只为雕刻出木蟾蜍的雕刻师联系在一起。

为了钻研技艺,

璎皓的生活中少有娱乐活动。

他耐得住寂寞,

把同学打游戏的时间,

用在雕刻上。

有时一个作品要打磨几个月,

他也不急,

反倒乐在其中。

2014年底,

樊璎皓在沈阳师范大学大创中心成立了雕刻工作室。

在此之前,

他经常在宿舍或者是教室的一个角落,

把木板铺在垃圾桶上当桌子,

工作室定名为“拙木轩”。

“别人‘琢’木,

我偏认‘拙’木。”

樊璎皓微信个人签名上写道:

“拙木轩来琢木喧,

雕刻刀下现大千;

太行王屋何其壮,

怎比愚公意志坚。”

尽管才刚刚22岁,

樊璎皓却把玩泥巴、木头17年。

“舅舅是我的引路人”,

他的舅舅孟祥久是工艺美术大师,

擅长绘画与雕刻。

舅舅的石料堆是他的游戏场,

他也时常看着舅舅一刀一刻。

耳濡目染,

樊璎皓5岁就开始试着捏泥人,

这为后来的雕刻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功底。

长大一些后,

樊璎皓跟着舅舅学习专业雕刻。

他发现去研究木头、石头,

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儿,

慢慢地,

他也发现这些材料

能让他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

还可以带来成就感。

即便是上了高中,

樊璎皓也把大量业余时间

用在了雕刻上,

当时在舅舅的帮助下,

樊璎皓可以设计并雕刻出成品,

也得到了一些专业奖项,

在当地雕刻圈小有名气,

是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他说还有一个人,

是需要特别感激的,

那就是他的二哥,

“最开始的工具是二哥给买的,

所有的木料是二哥上山去刨的……”

在山里挖一块死的木料,

少则几个小时,

有的情况下,

可能要花上一天时间。

二哥就这样默默地支持着璎皓。

璎皓的所有作品里,

以蟾蜍为造型的创意设计品

是最多的。

“从小在家里经常看见它”,

那个时候,

璎皓就特别喜欢蟾蜍,

在这个看颜值的年代,

他力挺全身是宝的蟾蜍。

想雕好蟾蜍也不是件容易事,

他早先的几个作品,

一一被恩师牟新胜否定了,

“你要想把这个东西做好,

得从木头堆里爬出来。”

只这一句话,

璎皓反复琢磨了好几个月。

直到一天早上,

他突然顿悟,

可以尝试把人的情感注入其中。

为了刻出神韵,

他细心观察生活,

留意人的精神、气质、神态,

慢慢地,

樊璎皓作品中有了灵魂。

“木雕是在做减法”,

每一刀都很重要。

不断精进技艺的同时,

他刀下的作品,

也在影响着他的人生。

“我的脾气改好了”,

一旦有烦躁情绪,

或是遇到不开心的时候,

他立即投入到雕刻中,

“这会让我踏实下来”。

在经济上,

上大一时,

他拿着一周时间做的4厘米长的木雕小葫芦,

去一家艺术品店,

卖了300元。

小小的成功,

让樊璎皓意识到雕刻市场不容小觑,

随着雕刻水平的提高

他的作品价格也不断上涨。

2017年拙木轩雕刻工作室

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

樊璎皓深知,

做一个手艺人,

走这条传统雕刻之路,

任重道远。

他期盼未来有更多

具有专业素养的年轻人加入到雕刻队伍中来。

·

·

·

END


樊璎皓

沈阳师范大学雕塑专业

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拙木轩雕刻工作室创始人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艾盈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