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声音为你演一场好戏| 正午沙龙“戏剧时间”剧本朗诵会

 正午文化 2020-07-17


“每一句台词、每一句话,都是有动作的……

“戏剧时间”剧本朗诵会,

在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玉春的策划和精心研磨下,

即将震撼登场,

著名表演艺术家回力、配音人木成,

青年朗诵家篁竹瑾、李千惠,

朗诵家唐宋、阎朝辉,

共同出演。

张玉春爱话剧,

爱了一辈子,

就像爱一个情人那样的感情。

进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四十多年,

他先后在50多部大型舞台剧担纲主演,

曾24次荣获省级、国家级艺术类大奖,

其中塑造的话剧《父亲》中的父亲,

荣获了中国话剧“金狮奖

话剧《凌河影人》中的震东川,

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大奖”。

他还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二十一世纪优秀人才奖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文化部优秀专家等。

 

在话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

张玉春曾经有近4年的时间

出演过百部集电视剧,

但与话剧相比,

他还是觉得隔着个什么,

“是呼吸!

是剧场里的演员和观众共同的呼吸,

这呼吸会形成一个氛围一个气场,

是活人演给活人看的一门艺术,

你得用你的舞台行为把观众的呼吸调整到

你的那个节奏和频率上去!”

这样的感受,

也同样适用在正午杂咖小剧场的朗诵会上。

很早的时候,

张玉春就想做“戏剧时间”朗诵会的活动,

“因为受场地的限制,

我们想用声音把观众带入到一个故事中,

表达剧作的内心感受。

从表现形式来讲,

我们有我们的表达,

虽然是剧本朗读,

但也不光是一个‘朗读’,

从文本上讲,

这些经典的东西在当下的生活中

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故事虽然久远,

但我们在剧本中寻找到的某些东西,

会使生活中的我们得到反思。”

他说,躲避声光电交织的现代舞台,

离开服装道具布景,

就那么坐着、读着,

偶尔有一点小小的肢体动作,

深入人物内心,

用最动情的人声,

呈现故事的魅力,

也显现出语言的魅力。

他希望借由这个活动,

让更多的人,

来聆听剧本朗读,

喜欢上戏剧,

尤其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戏剧,

在戏剧中得到启迪,

并影响他们的生活。

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回力

已经是第二次来到正午杂咖

进行朗诵表演。

她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曾在二十多部话剧中担纲主演,

在《奥赛罗》里饰演过苔丝荻蒙娜,

这一次“戏剧时间”中,

她将用声音出演苔丝获蒙娜。

她说,声音是台词的灵魂,

好的声音会给人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好的台词会给人带来一种难忘的心灵震撼。

作为话剧演员,

最讲究的就是台词的功力,

只有把人物的台词揣摩透彻了,

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朗诵会能陶冶情操,

增加艺术修养,

朗读优秀的作品更会净化心灵,

给人生以启迪。

“戏剧时间”形式自然、

接地气,

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名著。

知名配音人木成经常要在录音棚里配音,

他说,舞台上的朗读需要有表情、动作、台风等配合演出,

是种外放的表演模式

录音棚追求的是音质,

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

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录音,

不能做太大的动作,

但表情、情绪、声音控制力要跟上,

可灵动、可严肃、可老、可年轻,

可对口型、可平铺直叙,

可扮演各种角色的声音塑造,

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他眼中的剧本是很好的“动态小说”,

而剧本诵读

也让他更多地接触了戏剧,

尝试一些表演的内容。

他很喜欢这种文化活动,

不拘泥、灵活处理,

与观众零距离。

青年朗诵家篁竹瑾也是一位诗人,

他说,从传统意义上讲的朗诵,

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诗歌,

其实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都蕴藏着情感内涵,

那么朗诵者,

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

用自己的声音,

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把文字当中蕴含的情感,

借由声音呈现出来,

与听众形成强烈的共鸣。

他认为,“戏剧时间”不仅仅是一个活动,

更像是每一个朗诵者

肩上要承担起的一份文化传承,

让没有过多时间去阅读的人们,

借由这样的机会,

欣赏到文学作品中经典的桥段、优美的句子,

让经典文学永流传。

青年朗诵家李千惠也是首次接触戏剧朗诵,

“它不是让我站在舞台上演,

而是让我坐在那儿,

用我的声音去演。

这就是对声音表现力的一个考验。”

这一次她要用声音扮演的是欧菲利亚,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

要演绎出欧菲利亚被逼疯的过程。

她认为,每个人对于疯的定义不一样,

欧菲利亚的那种平静,

特别让人心疼。

而千惠能做的,

就是尽可能去贴近欧菲利亚这个角色,

或者是把自己变成她,

让观众通过声音来感受到整个戏剧的变化,

感受到整个人物内心的变化。

朗读已经成为朗诵家唐宋的一种习惯,

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唐宋认为,

朗读不是简单的念字,

而是对作品的再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

充分享受抑扬顿挫带来的愉悦。

亲情、爱情、友情等,

这类作品能丰富情感,

滋养心灵,

使人安静、干净。

“这次的剧本朗读不同于以往,

剧本朗读除了对作品加入自己的理解处理之外,

还要加入人物的带入感,

这对我们是第一次,

有很大的挑战,

不过有大咖老师的指导,

我们很有信心!”

朗诵家阎朝辉之所以喜欢朗读,

是因为朗读能够让她的精神生活更丰满,

她也希望通过声音传递出一份美好和温暖。

她说,现在都在提倡全民阅读,

通过朗读一定能够提高朗读者自身的素养,

甚至会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

她也希望,这次正午杂咖的“戏剧时间”,

能够让人们在繁忙中卸下疲惫,

来感受不一样的朗读魅力,

从而唤起更多人对朗读的热爱。

文化传承,牵系未来。

正午文化秉承着发现文化、坚守文化、传播文化的宗旨,

一如既往地为沈城人民

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给人们带来一束难得的光亮。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艾盈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