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 · “重度拖延症患者”和“恶趣味少年”?一个你不知道的莫扎特

 正午文化 2020-07-17

“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是精神的反应,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罗曼-罗兰

提到莫扎特,你会想到什么?音乐神童?作曲天才?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殊不知,这位旷世奇才还是个整天把“屎尿屁”挂嘴边,放着手头工作不干也要去参加舞会的Party Boy。

在百老汇著名音乐剧《近乎正常》里,曾有这样一段台词——

亨利:奥斯卡·彼得森也受过古典训练。

娜塔莉:贝多芬抽可卡因。

亨利:迈尔斯·戴维斯是茱莉亚毕业的。

娜塔莉:莫扎特还写过关于放屁的诗。

这可不是什么玩笑话,从史料记载可知,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确写下过这样一首诗:

屁声不绝

当然,震耳欲聋!

放屁大王昨日光临

他的屁比五月菊还要好闻

……

好吧,我们又度过了一个礼拜

而我们天天都要拉大便。

除了这么一首“绝世好诗”,在给亲戚朋友的书信中,莫扎特也经常展现他对“屎尿屁的这种“爱好”。

他曾这样写信给挚友:“如果您要从奥格斯堡那里回信给我,那就马上给我写,如果我已经走掉的话,那我收到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个空屁了。空屁!空屁!噢,空屁!噢,一个妙字!空屁!好味儿!”

即便是对自己的母亲,“孝顺”有加的莫扎特也没忘了自己的这点爱好:“晚安,妈妈。祝您在床上放一个响屁!”

在写给表妹的文字中,他就更是肆无忌惮了:“1777年12月3日,亲爱的表妹,在我坐下写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现在,已经解决了。我感到轻松无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又可以填满我的大脑了……如果你闹肚子,抬腿就往厕所跑;如果你憋不住,那就拉到裤裆里……代我向我们的朋友们致以比臭屁还要臭的问候。”

莫扎特的音乐,永远充盈着透明到几乎不掺有任何杂质的一份童真。《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是他1778年夏天在巴黎所作,内容丰富饱满,乐句流畅优美并富有深度,每个音符都有种呼之欲出的玲珑感,和浓浓的法兰西风情。而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也已渐趋成熟,作品中天真烂漫与成熟稳重并存,无忧无虑与蕴含理性深沉。

如此放荡不羁且充满阿Q精神的莫扎特,让人在联想到他贫困、潦倒又悲剧的一生时,越发有种既宽慰又惋惜的感慨。

幼年成名的莫扎特,被父亲拉着到欧洲各地四处巡演,为了金钱与荣誉,常常被要求无论旅途多么辛劳,都必须展现其完美的琴技。与此同时,为彰显“音乐神童”的特质,他还必须满足观众突如其来、异想天开的所有刁难。

少小离家,在外旅飘10年,16岁回到故乡萨尔斯堡担任宫廷首席乐师,却被大主教像奴仆一样压榨,不断承受着斥责与辱骂甚至是严厉的惩罚。

与海顿不同,莫扎特有着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教会的侮辱与控制,他再度离开故乡开始旅行演出,期望着寻得一方安身之处。

然而,这位曾轰动整个欧洲的宫廷宠儿,此刻却四处碰壁!已经长大的神童当然也就不能再称之为神童,尽管他的才华对比年龄在成倍的增长,可现实的残酷却将他无情抛弃。工作无着,生活无依,钱袋空空的莫扎特,只能重返萨尔斯堡,继续为大主教担任宫廷乐师。权势强大的大主教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后,对莫扎特的歧视越发肆无忌惮。他们不准他外出,不准私自公演,且只能写大主教交给他的那些“奉命之作”。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双钢琴曲中最常被世人演奏的作品。音乐旋律与主题的冲突,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平衡,清新明亮的音色,干净利落的手指跑动,给人一种古典韵味十足的和谐之美。音乐中带来的美好与宁静,超越了作曲家自身的痛苦与挣扎。将现实的苦痛转化为琴键上一串串乐观向上的音符。能够写出这样的旷世佳作,让人不得不相信莫扎特是个内心异常强大的人。

幼年得志,少年失意,青年困苦,落差大到让人一不小心就剑走偏锋的程度。于是,饮酒作乐便成了莫扎特除创作外的最大爱好。不仅如此,他还是业界“极负盛名”的拖稿王。

最经典的案例发生在创作歌剧《唐·璜》期间,距离首演不到24小时,莫扎特还没为序曲谱写一个音符。而这位大神似乎并不在意,穿上衣服就出门参加舞会去了。等玩到尽兴回家,又拉着妻子闲聊,直到凌晨5点才开始静下心来投入创作。但天才就是天才,提笔2小时内就将作品完成并毫无修改痕迹,仿佛一切都了然于胸。

《唐·璜》出自莫扎特创作的两幕歌剧,初演于1787年。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胆大妄为的花花公子。他一生共和2065个女孩发生过关系。在杀死追求过的姑娘安娜的父亲后,又厚颜无耻地转去求爱于另一位即将嫁人的姑娘采琳娜,最终被安娜父亲的鬼魂拖进了地狱之火中。

终日饮酒以及没日没夜的投入创作,都在无形中消耗着莫扎特的健康。他自己仿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切就发生在他谱写人生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期间。

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男子前来拜访,请求莫扎特为其谱写一首《安魂曲》,并承诺将会奉上一大笔酬金。陌生人走后,心力交瘁的莫扎特眼含热泪对妻子说,这将是他为自己而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此后,他开始以一种近乎疯狂、忘我的状态谱写乐章。创作期间,莫扎特始终无法摆脱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自己颂咏的念头,不停鞭策自己正与时间进行着一场悲壮的竞赛。

令人遗憾的事,这一次莫扎特的对手是注定无法战胜的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莫扎特就体力不支倒下了,而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则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1791年12月5日,一个风雨交加、空气冰冷的夜晚,莫扎特因救治无效与世长辞。而他的妻子,此刻也同样卧病在床。这位给后世留下无数经典作品的古典音乐家,为其送葬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们甚至因天气恶劣走到一半就各自解散了。

最后将莫扎特下葬的,是一个看公墓的老头。他把这位天才的遗体当成了孤魂野鬼,随意抛尸在因瘟疫去世的乱葬岗中。而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斯在病愈后,随即嫁给了一名瑞典外交官。直至17年后,康斯坦斯才想起要寻找一下前夫的遗体,但哪里还能找到呢?

在短短35年的一生中,莫扎特共创作了754部经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 49部交响乐,29首弦乐四重奏,20首弥撒及数不尽的钢琴、小提琴、双簧管、长笛等奏鸣曲、协奏曲、音乐小品。即便在跨越了几百年后的今天,莫扎特仍是古典音乐界最具标杆性的艺术象征。他的作品就像珍藏的红酒般历久弥香,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莫扎特遗作《安魂曲》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