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 · 做父亲就像重新活了一次,会让创作中的那个“自我”更厚实

 正午文化 2020-07-17

他喜欢把个人的“生活图像”带入作品中。

“做父亲, 如同一次新生。”

张乐华感慨。

最近他办的展览少了,

过去一年至少做三档个人项目,

参加五、六场群展,

而孩子的出生,

改变了他的创作节奏与生活重心,

“现在,哪怕我还是那么喜欢

把个人的生活图像带入作品,

也有了明确的分界岭。”

单看艺术作品,

人们会感叹它们的奇妙,

以为艺术家的人生也会充满戏剧性,

其实,

“艺术是艺术,

生活是生活。”

张乐华的创作热情,

在孩子出生后,

也“新生”了。

“其实我这种巨蟹座

有了孩子后会对亲情的理解更强,

孩子的出生对一个人的变化是无法言说的,

这可以让‘自我’

这种词的意思变得更厚实。”

在有孩子之前,

张乐华很喜欢玩“冷静的情感”,

他的很多作品

都有点爱情与荷尔蒙的味道,

但呈现方式又是戏谑的,

也没有把自己放置其中。

《庐山恋天下》中他与恋人双双出现,

临摹《庐山恋》中的桥段,

可笔触却异常冷静。

《庐山恋天下》

《庐山恋地狱公路》

在《庐山恋》这部影片中,

他再一次反观了自己,

“这部影片让我去找到自己出生前所发生的事情:

是什么造就了父母的青春?

他们恋爱的模式被什么引导?

这些关于时事与爱情的描写

都关乎着我的诞生。”

颇具时代感的演绎方式,

确实逗笑了观众,

可对于张乐华来说,

他希望激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幽默与调侃只是创作的表象。

在另一部影像作品《喊叫绘画速成教学》中,

所有参演者无论有无绘画基础,

都被设定同样的绘画课程:

屏足一口气,

再放声大叫,

肆意落笔。

这几秒里,

所有人都成了“抽象艺术家”。

影像作品《喊叫绘画速成教学》

张乐华的绘画之路与众不同,

进入大学后就没再画画,

他主要的绘画练习

是在华山美校的四年,

“在我基本上把要学的学完后,

毕业前最后一年心里痒痒地要选择创作。

也就此开始面临挑战 ,

画画和做艺术不是一个事情。”

在他想要做艺术家的时候,

就有种离开一个领域的愿望,

后来,他去了中国美院新媒体系。

“你从一个地方出去,

有可能进入一个更大的网——迷网。”

他觉得自己是个把事情不小心就弄复杂的人,

但他相信,

经历这种复杂和犹豫,

才会拥有更具力量的“简单”。

“艺术这件事好不好,

关键是看做的人有没有心。”

创作“凝视丸”系列作品时,

他没事坐在车上看公路边的普通风景,

时不时有想跳下车的冲动,

要去看看那个风景,

然后来一场写生。

“同时会有一个声音警醒自己,

觉得人怎么会被自己的本能左右呢?

‘两边’一直在‘打架’。

这让我清楚地看到身处在当下那个环境中的自己,

也学会了相互包涵,相互凝视。”

早在2006年,

张乐华就开始接触影像,

喜欢模拟科教感。

当时做了大型装置现场,

挂着很多沙包上印着各个城市骂人的话,

上面有个国际音标,

你打一拳,

它会回你一个标准的方言骂人音。

他认为,

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播,

而他不是对“教育”本身感兴趣,

只是对个人的言行怎么被塑造

才更有兴趣。

和影像打了多年交道,

他对影像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

“生活中都是平民化的影像,

拍摄和观看已经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关系了,

普通人通过这种方式认知自己和别人,

注视就是消费。”

“调色板是一片不道德的面积”

是张乐华备忘录里的语句。

作为一个创作者,

他认为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珍贵的艺术,

应该不仅在当时有声誉,

也会给后来的艺术家带来养分。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