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山里日以继日地画了很多年,就算一张都没卖出去也依旧开心,就像他对待装置艺术的态度一样,只想如实表达生命中最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人们走到高处的台阶上, 俯视下方用各种旧物铺设心形的装置, 创作者欧阳春为作品命名为《乱世佳人》, “站在高处,才能看到心。” 观者下楼后, 走到隐喻“自然”的单元, 穿过“河流”、目睹“小船”、遇见“大象”, 这些都是由废弃物资重新组装的。 展览现场 作品《乱世佳人》 经由狭长的入口抵达幽闭的“宗教”单元, 那里有天堂、尘世入口和高耸的舍利塔, 一扇扇旋转的门, 通向另一个世界。 展厅二层是关于“人”的单元, 欧阳春在这里发散了对于材料的常规想象, 也对日常物件的功能进行了颠覆和置换。 展览现场 “宗教”单元 这个名叫“凡夫俗子”的展览, 试图重构了一个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孤岛。 欧阳春记叙着现代社会中 许多群体曾被放逐过的沉默过往。 做这个装置展纯属偶然, 欧阳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点装置, “因为我不想老是画画, 画画容易闭门造车, 把自己陷到一个套路里,” 所以他的绘画和装置创作是交替进行的, 到了自认为该做装置的“周期”, 他就会去想找一找, 看看有没有感觉。 展览现场 “自然”单元 《赎罪日》2017实物装配120*285*458cm 刚好,前两年回西安时, 欧阳春看到院子拆迁了, 过去那院子很美, 有好多大树。 小时候,他总在家属楼下 大声呼喊着小朋友的名字, 然后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 现在眼看着老的家属楼都要拆掉, 童年的记忆没了, 觉得很遗憾。 一路上散落了很多物资, 他想做点东西。 为了创作这些作品, 他从西安运了12吨物资回北京。 每天他和两位助理在家属楼挑拣打包, 最后用最大号的吉普车 把物资搬到一个仓库里, “那体量,运了三大卡车吧”。 《尘世入口 No.1》2018实物装配390*187*187cm 《舍利》2017木实物装配500*245*157cm 那些放泡菜和酱油的坛子, 捆缚在一起的绒线, 院子里的碎玻璃, 还有被砍掉的树桩和树枝, 都成了这次展览的一部分。 “我对我们院子的门感触很深, 那里的整体空间很窄, 户型也比较小, 平时大家就蜗居在一道道门后。” 回忆起家家户户的门, 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的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有的把洗脸的毛巾挂在门外, 有的门上有油烟渍, 还有的门上布满了裂缝也有修补的痕迹。 他感动于那一扇扇门背后的故事, 做了《天堂入口》和《尘世入口》的作品, 门在飞速转动时, 隐喻人正在通向另一个世界。 展览现场 “人”单元 《千千阙歌》实物装配201873*238*238cm 其实一开始找物资的时候, 欧阳春也想不到作品最终是什么样子, 或可能做成什么模样, “也许在早期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但也只是一些粗略的想法。 要在12吨物资里提取有效的东西, 是一个有意思的过程, 只有偶发才有意义。” 创作作品时, 他会冒出很多新的感受, 随着做作品越来越深入, 他越来越被震撼。 这种震惊来自方方面面, 包括隐秘的生活, 他们对家庭和亲人的爱, 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拼凑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有一点我感触特别深, 每个家庭其实都挺悲剧的,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 , 各种各样的悲哀, 各种各样的快乐, 与各种各样生命存在的痕迹交织在一起。” 《两教授》2018泥,石头实物装配138*143*68cm 《王与后 No.1》2018石头实物装配126*73*34cm 在做这个展览时, 欧阳春并不是为了从文化的命题出发, 而是从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 去叙述背后的故事。 当他走进一个个家庭, “能感受到他们也曾经美好过, 也有过天真, 我希望用更鲜活的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 而不是把他们的伤口开得更大。” 如果“艺术家”是一个工作的话, 欧阳春显然是个不安于现状的工人, 总是会大胆地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 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拓宽这条创作之路。 静默的力量, 是欧阳春信任并依赖的力量, 这种力量虽然很缓慢、很困顿, 但其中一定有伟大的能量。 “老老实实当个艺术家” 是他发自内心的期待。 《赋格曲》2017实物装配340*253*305cm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