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不再是真理了!有声才是更好的选择

 正午文化 2020-07-17

东北作家群在正午杂咖集体发声,以硬糖文化为平台,把最好的有声读物打包给你。

有数据显示,年阅读量最高的为犹太人,

平均每人年阅读量为60本书,

第二名是日本,

而中国排名在20多名,仅4.66本。

近几年中国的平均年阅读量已经增长到5本多,

并在稳步增长。

这种趋势是令人欣喜的。

相比国外,在地铁上人手一本书,

国内的所谓低头族、手机党并非只是沉迷于游戏,

也有很多人选择用手机完成阅读,

甚至会选择用“听书”的方式打发时间。

2019年4月20日,

新东北作家群协同硬糖文化齐聚正午杂咖,

集体为上线懒人读书发声。

关于有声读物的价值与意义,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伦熙在发言中表示,

在网络时代,收听显然是与传统的阅读同样值得选择的有益方式,

懒人听书为作家和读者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口。

在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的大环境下,

看是受到局限的,

相比之下收听显然更为方便。

有声读物这种形式与硬糖文化平台的建立,

给作家、演播员,还有广大读者更多交流的空间,

也促进了好的文学作品的诞生

共同把辽宁文化、东北文化推向繁荣。

至于为何选择有声读物来作为自己作品的发布形式,

作家刘嘉陵表示,

人的第一注意力是声音,

通过声音收集到的信息远比视觉要多。

因此有声读物兴起,

在逐步取代纸质书籍的地位。

除了携带相比书籍更加方便,

也节省出大量时间与成本。

为此,东北作家群做出决定,

在正午文化集体发声,

加盟硬糖文化懒人听书,

让书籍通过有声读物的方式,

进入更多人的生活。

说到有声读物带来的诸多方便之处,作家高晖显然感触良多:

中华民族继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了若干成绩,

然而有得即有失,

叙事能力的下降不可避免。

将书面文本转化成有声读物,

对听众来说,

是提高叙事能力的有效途径。

情怀也是新时代需要整合的,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

对于文化、文学传播的情怀与力量,

最重要的整合期已经到来。

把握这次机会,

以孙担担,刘嘉陵,李轻松,柳迦柔,张艳荣,苗雨新等人为代表,

新一代东北作家群来到正午杂咖,

带来了自己的新书,

并与硬糖文化合作,

将自己的作品从文字变成声音,

在懒人听书上播出。

全新升级的文学文本,

配合硬糖文化有声读物,

在铭君、代夏天等演播人员的声音中,

更加接近了人们的生活。

在北方图书城总经理柳青松看来,

阅读分多钟形态与方式。

只是载体不同,

带给人们的信息便大相径庭。

纸质阅读更多的是精读,

便于沉思想象,将思想与书籍交融;

电子阅读使信息的获取更为快捷;

有声阅读则给人更多想象,

各个器官的参与,

立体化的感受更为丰富。

著名诗人李轻松的观点恰巧符合了我们的心声,

其实有声读物并非新鲜,

评书、相声,甚至是讲故事,

早在没有手机的时代,

耳朵便开始代替眼睛,

接受各种来自书籍的声音。

只不过曾经的发声方式要面对面的倾听

懒人听书,有声小说的崛起优化了听书的方式。

融合传统的回归与现代的进步,

突破纸质书籍的限制于边界。

让文字突破二维平面,

在演播员的演绎中,

情节立体了起来,

情怀也不在需要完全脑补。

这也是时代的一大幸事。

至于为何组织这样一次声情并茂的活动,

硬糖文化上线懒人听书的发起人李峻岭表示:

与硬糖文化有声读物签约的作家,

在正午杂咖集体发声,

呈现出了东北作家的勤奋与热情,

体现了东北作家群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通过声音的塑造,

有声读书为优秀作品提供了更为快捷的传播途径,

听书变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通过声音塑造文字中人物形象,

更为生动的再现场景,

使之充满画面感,

达到声临其境、声入人心的状态,

结合了东北地区的演播人才,

让人们通过声音来得到精神与艺术的享受。

随着有声市场的发展,

会有更多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加入,

演播人在角色把握与声音塑造上也会更为精进。



正午文化掌门人王波作为诗人和出版人

对文学和作家有着特殊的关爱。

他说发现文化、坚守文化、传播文化,

恰是正午文化20年来生存的理由和追求的方向。

藉由有声阅读,让文学升温,

重拾逐步淡化的文学情怀,

正午文化责无旁贷。

硬糖文化用全新的平台,

向大众推荐便捷的读书方式,

这是我们所乐见的。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