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馈的总是生活 | 原创欣赏

 深圳文学 2020-07-17

爱自己爱生活,

捡拾生活中的点滴

01

“林清玄来深圳和读者见面啦!”,朋友之邀我来到南山图书馆报告厅。现在退休老人经常会被一些活动组织拉去当观众,我以为这一次也是如此。没想到提前到达会场后已是余座少许了,接近开始时两边的过道已经占满人,组织者拿来一些备用的塑料凳,很快中间的过道就被坐满。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场景啦,环顾四周,多为文学青年,这盛况让我心生感慨。主持人开始讲话时,我前排的座椅扶手上也坐上了人。想目视前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便闭目静听。

现场图(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林先生论年龄才过花甲,却是稀疏白发,相貌大于实际,俨然一老者一开口,娓娓道来时,却很家常。特有的台湾普通话,慢慢讲来,也是暖男做派。

02

“十二”,第一次听说一母同胞十八个,父亲记不住名字就叫号的。一开口叙述就很有趣,引来一片笑声。“十二”八岁被父亲问及长大啦做什吗,他脱口就讲了当作家。一般孩子的话会被当做儿童戏言来看的,可你了解了一个家庭的学习生活氛围,了解了一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时,就能明白一个少年发自内心的喜爱是强加不来。他虽然小,却一样有思想、有观察、有向往。所幸林先生的父亲对“十二”的话虽不屑但也没有打压,也许是顾不过来的忽略,使得“十二”才有了有钱去游历,有闲写游记,连载有名气的机会,他的梦想小船才能驶出港湾。

十四岁开始写作至今,林先生已经出版了三百多本书,摞起来已经高于等身,可谓高产作家啦,所以令许多人惊叹。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爱好写作的朋友讲,苦闷于不知道写什么好啦,有一种弹尽粮绝的感觉。可听了林先生不紧不慢的心得讲述后就能发现,这种枯竭的苦闷源于自我束缚。一些小有名气的作者,会被其代表作左右,自己定了向划了框,圈里思考框里画像,转来转去难免迷茫。林先生从小给自己定下的每天写五百字到后来提高到五千字再到一万字的量说明,写作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写作承载了他生活的喜怒欢乐。同样拥有七情六欲的写作人,他活在生活里、欣赏在生活里、享受在生活里、写在生活里。自己喜欢做菜,每每动手制作的过程亲口品尝的感觉都是写作的素材,于是光是做菜的题材就出了好几本书。

03

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兴趣也是分门别类的。我们投入社会之中,拥抱生活感受快乐的时候,可能你会用现代便捷的微信、图片、语音或者通话与朋友分享你的欢乐,但你未必都像林先生那样动手写下来传播出去和更多的人分享。也许这就是他的成功和我们的区别。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和一模一样的生活经历,这就决定了不一样的你是不可复制的个体,爱自己爱生活,捡拾生活中的点滴,拿起笔留下墨迹 ,回馈你的都在生活里。

备 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