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读” “这本书我最喜欢” 四月,我只想浅浅地读读书。 读读肖培东的《教育的美好姿态》。
因为肖培东这样一段话,我突然灵光乍现,在学习《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时,我没有只简单机械学习文言文字词解释、句段翻译、节奏划分、语法归纳、背景知识、作者介绍等,而是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两个人物形象。 课堂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教师真实诚挚,言行一致的表现以及设身处地接受每一位学生小缺点的态度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语文课堂不仅敢开口,还敢开大口,学习语文的强大自信,便可指日而待。 以《卖油翁》授课为例。 在学习《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时,我没有只简单机械学习文言文字词解释、句段翻译、节奏划分、语法归纳、背景知识、作者介绍等,而是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两个人物形象。
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我们很快分析完陈尧咨的人物形象,接着我们饶有兴趣分析起卖油翁的人物形象。 同学1:“我觉得卖油老头儿喜欢多管闲事,文章说陈尧咨是在自家院子里练箭,他倒好,没事跑去别人家院子里看别人练习射箭!” 同学2:“这说明他有闲情雅致呀,一个卖油的老翁,家里肯定贫穷,但是他却不在乎吃的穿的比别人差,反而神情专注看别人练习射箭许久,这不正说明他诗意对待自己的生活吗?” 同学3:“对,文中说他看陈尧咨练箭久久不曾离去,说明他做事很专注!” 同学4:“我觉得卖油翁做事很沉稳,当陈尧咨叱咄他时,他不急不躁,不跟陈尧咨争锋辩解,反而轻描淡写说没有什么,只是熟练罢了!” 同学5:“我觉得卖油翁不畏强权,陈尧咨是当官的,而他自己只是一介最底层平民,他竟然敢不正眼瞧陈尧咨,这胆也忒大吧。” 同学6:“我觉得他有点倚老卖老,他连续两次只是淡淡说,技法没什么高明的,只是熟能生巧罢了,又不告诉别人具体提高练箭技术的方法。” 同学7:“隔行如隔山,他只是好为人师,你让他讲怎么提高箭法,他也不知道呀!” 同学8:“我觉得卖油老翁很谦虚,值得我们学习。你看他滴油时,钱币的洞口那么小,他竟然可以做到滴油不沾,还不像陈尧咨那么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只是淡淡地规劝,每个人只要坚持训练都可以做到。” 同学9:“我觉得老翁是忠厚的长者,因为他平日挑担卖油,走街串巷,看惯各种民间的技术,所以他以过来人的身份规劝陈尧咨不能骄傲。他更希望为官陈尧咨能亲民谦虚,做出政绩,为百姓造福,说明他有一颗济世救民的心。” ……同学们各抒己见,越说越激情,于是就有了刘同学大胆的回答:
四月,我只想浅浅地读读书。 读读陈禹安的《向子贡学说服》。 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陈禹安的力作《向子贡学说服》。文章开宗明义阐述国力强大的齐国要攻打实力弱小的鲁国,孔子不忍看到自己的父母之邦遭受国破家亡的厄运,于是召集门下弟子,看派谁去说服陈恒不要攻打鲁国。孔子审时度势后果断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子贡。 子贡不是孔子最优的学生,论好学贤义远不如颜回,论好勇斗狠也不及子路,那为什么孔子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了子贡呢?这是因为子贡除了言辞善辩外还显露了他极高的商业才能。据说子贡依据市场行情,就能把货物贱买贵卖,屡屡得手,赚足腰包,成为巨富。一个靠经商发家致富的人,绝不会满嘴仁义道德,也不会依仗匹夫之勇刚愎自用,更不会只徒逞口舌之快巧舌如簧,他必然能够因时势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绝不会在各种清规戒律下限制思维,刻板世故,他懂得充分照顾好自己的利益时兼顾他人的需求,最大利益平衡化,使利益均沾,成人达己,美人之美。 正是子贡巧妙分析了利弊,洞人性、分时局、设目标、见好处,成功把握他人的心理运作规律,先后说服齐相陈恒、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及晋定公,保全鲁国,并因此改变了五个国家的发展命运。那么他是如何启动智慧说服按钮,让人心服口服,以他俯首称臣、马首是瞻的呢? 我们说人类最原始最强烈的情绪就是恐惧,心理学家丹布朗说“人们花在逃避恐惧的心力,远比花在争取自己所要的东西的心力还要多。”子贡正是抓住了陈恒想要称霸齐国,但又恐惧自己势力不济的软肋,直言不讳地对他说
这样的说服真是窥见功力,让人死地后生。 仔细看看,这段极具说服力的陈词,其核心就在“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说得有理有据,让陈恒服服帖帖,直赞“说得好!”。 一句“说得好”也彻底暴露陈恒内心的隐秘。 子贡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细致周全地为一心求胜的陈恒妥当打点好后续事宜,考虑到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可以想象,后面的各国局势就仿佛子贡完全掌控般,轻车熟路,朝他想要的样子发展了。 《史记》有言: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由此,子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说服大师。 四月,我只想浅浅地读读书。 读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很久之前就听过《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读。终于从学生手中拿到,厚厚的一本,打开一看,才发现竟是中国文学,之前一直以为是一本外国名著。将自己傻傻的行为附文微信朋友圈,一石激起千层浪“值得一读”“这本书我最喜欢”“20年前读过,感动哭了”“我十年前读过,非常棒的一本书”“也是催泪的哦”“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抽泣着看完的,记忆犹新”,很多朋友留言,更加坚定我非读不可的决心。
读到这,我已经失声痛哭,想想在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两个天平中,我始终偏向了学生,或者说在家庭和工作两个天平中,我始终偏向了工作,因此说,我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女儿在老家由外婆一直带到3岁半,甚至我们一年的相处时间只有短短的13天。2岁半女儿还不能说出完整的一个句子。虽然现在我陪在了她的身边,她已经读一年级,早已经能够侃侃而谈,甚至伶牙俐齿,但是每每想到缺失了三年半的陪伴,我就无比愧疚。 四月,我只想浅浅地读读书。 读读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读读乔叶的《深夜醒来》,读读…… 备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