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法律的工具做催收,这早已不新奇。 自借贷诞生以来,将借款人起诉到法院催回欠款,就是非常常见的方式。 但法催和互联网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力量? 目前,市场出现了三种互联网法催的模式:互联网法院、互联网仲裁和赋强公证。 “金融机构的坏账降到了万分之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家赋强公证平台的创始人透露。 “部分金融机构的催回率达到了30%以上。”专注互联网仲裁的平台“法捕快”创始人汪志佳透露,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互联网法催可能会成为催收行业的核弹武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模式可能将彻底颠覆行业。 01 互联网法院 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 此后,北京、广州的互联网法院也纷纷成立。 这个法律界的新宠儿,号称可以将整个诉讼流程线上化。 这么性感的模式,一下子就引起了金融圈的关注。 “如果所有的网络贷款、信用卡都可以在线上批量起诉,那效率岂不是惊人?”一家金融平台的法催负责人罗嘉很早就注意到这个模式。 他此后就一直在推动互联网法院接手网络贷款和信用卡案件。 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数据,从2018年之后,截至2020年7月8日这段时间,三个互联网法院公布的总裁决文书数为74280件。 而其中,涉及信用卡的只有1377件,金融纠纷10086件。 而前面两年,互联网法院经手的金融案件还比较多,到了2020年,总共可查询的文书,不到300件。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公开文书数据 “互联网法院现在经手最多的,是图片版权案件。”罗嘉称,金融案件则越来越少。 为何互联网法院受理的金融案件并不多,甚至下降明显? “这是法院体制决定的。”罗嘉直言不讳地称。 法院不是纯市场化的机构,法官拿的是固定收入,判的案件再多,收入也不会增加,他们没有动力做更多的案子。 “而且法官的责任是终身制的,假设你判错了一个案子,就要背负终身。”罗嘉称,做得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高。 他认为,互联网法院更愿意接不会出错的案子,比如图片版权案件,因为证据都是铁板钉钉的。 而金融案件相对复杂,取证困难,“所以大家尝试了一下,都退避三舍了”。 金融玩家寄希望于互联网法院的想法,逐渐破灭…… 02 互联网仲裁 早在两三年前,互联网仲裁模式就火了起来。 这个模式操作的方式比较简单:金融机构把逾期案件拿到仲裁委去批量裁决。 而双方的举证答辩,也是通过网上完成。 一般仲裁委会通知欠款人进行举证,就算欠款人缺席,仲裁委也可以缺席审判。 在2018年,市面上一度出现了几十家互联网仲裁平台,行业极端火热。 但很快,市场的温度就降了下来。 成千上万的裁决下来之后,却无法执行。 行业普遍认为,难以执行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个是制度原因。 一般来说,互联网仲裁裁决下来之后,还需要去借款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法院执行,这样的执行成本很高。 而且法院和仲裁委是两个独立的机构,“法院判决的案子都处理不过来,对于仲裁的案子,一些法官会不太上心。” 而另一个原因,是行业被透支了。 2017年,湛江仲裁委开始推行一个创新产品——先予仲裁。 这款产品是这样的:借款人在申请借款的时候,就直接签署了仲裁委的《调解协议》,一旦逾期,就直接可以送到法院执行。 也就是说,用户借钱之后,不管还不还,都事先裁决完了。 这样效率是高,但法院不乐意了。 厦门中院第一个跳出来说不:纠纷还没有发生之前,你就先裁决了,“这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利益”。 湛江仲裁委立马跳出来回怼,“地方法院无权否认。无法律依据说‘不’,这不是法律人的态度。” 最终,最高院站出来,公开否定了先予仲裁,“仲裁的本质在于有争议或者纠纷实际发生,无争议即无仲裁。” 这一轮博弈下来,市场就开始出现分化。 紧接着,另一家仲裁委又出现了问题。 一些借款用户投诉,称自己从未在仲裁文件上签字。 后来调查发现,借款人在金融平台上签订了其他电子文件,而金融平台就直接把这些签字挪到仲裁文件上。 这件事情在行业里闹得沸沸扬扬。 两个事件之后,多位业内人士称,“法院执行庭都不太想接仲裁委的金融案件了,执行率一度低到10%之下。” 此后,互联网仲裁行业一落千丈。 最近一年,一些互联网仲裁平台试图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法捕快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汪志佳称。 最开始,他们往法院执行庭去送案件,刚说明来意就会被拒绝,“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他们找当地的律师去立案。 “一般来说,当地律师对于当地的司法环境和政策比较了解,起码有个说话的机会。” “对法院主要表达两点:第一,这些案子不是P2P的,都是正规金融机构的;第二,法院执行后,实在追不回来钱,也可以终本,从而提高法院的结案率。”汪志佳称,只要表达了这两点,大部分法院都愿意接受。 “这是脏活苦活,我们一家家法院去开垦。”汪志佳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在291家法院实现了仲裁裁决立案。 “现在立案率可达到80%,持牌金融机构的案件,立案率更是高达90%以上,整体催回率30%左右。”汪志佳称。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的执行案件 目前,互联网仲裁收费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前置收费,不管催不催得回来,先收几个点服务费。 这种方式在早期比较流行,但后来因为催回率太低,金融机构都不太想再掏钱。 “所以我们现在是催回钱之后再分成,只有真正解决了催回率问题的机构才敢这么收费。”汪志佳称。 目前,互联网仲裁模式被一部分平台跑通,又重回金融舞台。 03 赋强公证 在此背景下,由一本财经主办、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承办的“风控·命门”第四届数字金融风控大会将于8月在沪举行。 届时,一本财经将邀请国内外顶尖风控精英,预判2020年金融趋势,分析风控行业现状,寻找解决方案,面对危机,迎接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