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天穿越70年 · 10后的一段旅程,见证70年饮食的变化万千

 正午文化 2020-07-17

餐饮变化70年,让多少不可能变为可能

“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及时送到?”刚刚在动车上坐定,7岁的咕咚心里就这样想着,这是他最近几天最关注的问题。明天就是奶奶70岁的生日,咕咚在微信视频里拜托爸爸帮他买最喜欢的巧克力送给奶奶,“就是去年你从国外带回来那样的,就用压岁钱买呗,你不是帮我保管着吗?

动车9点半准时从沈阳北站出发,到北京大概下午3点半。6小时的车程里,为了让咕咚能够安静的度过,妈妈和奶奶没少为他作准备。急急忙忙的出来,早饭都没吃,咕咚却对妈妈做的三明治酸奶皱起了眉头:“没别的吃的了么?火车上要有自助餐就好了,样子又多,想吃多少吃多少,奶奶小时候也吃过自助么?

咕咚当然不知道,奶奶是吃过“自助餐”的,只不过那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的事,吃的则是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但奶奶说过的一些事,咕咚还是记得的。他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初,吃饭问题曾困扰着每家每户,还在长身体的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父母将家里所有的食物都定量平均分配给孩子们,又怕他们忍不住偷吃,就把土豆埋在炉灰里,蒸好的窝头放在高架子上、难得有几个鸡蛋还都被编了号……“只要我不爱吃饭了,奶奶就会给我讲这些从前的事,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咕咚有些乳糖不耐受,只能喝些酸奶,妈妈怕影响到他的牙齿,尽量为他选择半糖或者无糖的,咕咚却总嫌不甜。和所有孩子一样,他是甜食的坚定拥护者,于是悄悄推给奶奶:“奶奶喝点酸奶吧,我可不像爸爸,他什么奶都能喝。

这一点奶奶是深有体会的。1976年儿子出生那年,鲜奶只能保证3岁以下的婴儿、重症病人、外宾以及专业特需人员的供应。作为新生儿的母亲,她获得了婴儿专用的红票,每日可以供奶一斤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大人都觉得有些膻的鲜奶,咕咚的爸爸却喝得很是受用,这在当时确实并不多见。

由于早饭不合胃口,咕咚没吃几口,一心盼着中午的肯德基。奶奶不明所以,火车上哪来的肯德基?咕咚的答案是妈妈给订的。果不其然,在中午停车间隙,列车员就把东西给送到了他们的座位上。这是种新兴的订餐方式,下载12306APP预约好时间下订单,就可以在动车上收到餐馆的外卖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平时用铝饭盒带饭的职工们,在节假日也开始选择用下馆子来改善一下日常的伙食。可现在居然可以在旅途中享用到,咕咚的奶奶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说起肯德基,奶奶在年轻时去北京进修,曾亲眼见证过它的火爆。

1987年11月,全国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业。当时还不叫“肯德基”,叫“肯德基家乡鸡”。开业那天下着大雪,外面却还是排成了长队。为了维护秩序,还请来警察帮忙维持治安,一次只能进去几个人点餐,其余都在外面排队,甚至有人等位就花了2个多小时。在肯德基后,麦当劳、吉野家、必胜客、星巴克等外资品牌也相继进入国内,一次次刷新了国人的传统饮食观念和餐饮行业的管理模式,也促进了本土老字号的发展和转变。

肯德基儿童餐赠送的小玩具让咕咚入了迷,奶奶无奈地摇摇头:“商家的这种手段延续了20多年,对今天的这些小孩子来说还是好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咕咚的爸爸从90年开始就十分热衷于“集卡”,干脆面,泡泡糖等零食中的卡片都被他收藏起来,每次春游和运动会,都会带上满满一包。

进入新世纪后,食物已经不仅仅是解馋,更是被赋予了娱乐的含义。似乎一夜之间,变态辣鸡翅连锁店席卷全国,人们都在比谁能吃得更辣,啤酒喝得更多。此后必胜客还推出了自助沙拉:给客人个小盘子,沙拉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但只能拿一次。“我不爱吃沙拉,不甜,全是蔬菜的东西都不好吃!”如今的咕咚,已经开始像个大人一样,直接表达自己的喜好了。

等到2012年咕咚出生时,饮食又迈进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不仅仅是内容上的丰富,更是形式上的多样。如今手指一点,外卖就会送到家里;很多的半成品食物,用微波炉转一下就能吃;想要自己做,也有商家将肉片菜段切好洗净,到家一炒就能端上桌。”妈妈不在家时,爸爸就总是这么点餐,因为既省事又能选我爱吃的东西,挺好的!

咕咚说家里的餐桌是世界地图,这话一点也不假,三文鱼是挪威的,香肠是德国的,巧克力是瑞士的,龙虾是澳洲的。不但送得快速,而且十分新鲜:所谓过时不候,也可以解读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吃到全球最佳赏味时期的食物。

列车即将到站,咕咚悄声问妈妈明天奶奶过生日要去哪里吃饭,妈妈说听爸爸的安排吧。几百米外接站的爸爸几天前首次在爱大厨APP上预约了时间,明天中午就会带着食材上门。“奶奶要的去味精,妈妈要的有机蔬菜,还有我要的香甜可口,能在家里就定制这么一桌生日宴,应该也是个不错的事吧。反正我现在就开始期待啦!

王允煊,乳名咕咚,2012年出生,现居住沈阳,7岁,小学生。

-  70年中国饮食改变简史  -

1958年,全国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各地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饭菜不限量”的宗旨得到空前发展,但没过两年便宣告终结。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加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发生巨变,饮食变得丰富多样,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老百姓从“吃饱”向“吃好”转变。
 

1987年11月,全国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业,洋快餐进入中国,刷新了国人传统的饮食观念和管理模式,也促进了本土老字号的发展和转变。
 
1990年以后,上班族下馆子变得寻常,零食行业蓬勃发展,集卡干脆面,泡泡糖,无花果干等小食品成为孩子春游和运动会的必备。
 

2000年后,必胜客推出28元自助沙拉,看谁可以垒得更高成了人们互相比拼的关键,让食物更多了游戏比拼的意味,自助餐形式也开始流行。
 
2010年后,饿了么、美团、百度所形成的蓝黄红外卖价格战,甚至出现了外卖几分钱送到家的情况,这一现象使得团购和外卖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此外,分装的有机蔬菜得到人们青睐,食品安全成了餐桌上的头等大事。
 

2017年7月17日,乘坐G、D字头动车组列车出行的旅客,可以通过12306网站、手机APP等方式预订沿途供餐站供应的社会品牌餐食。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赵二宝  李小树  刘婷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