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工场 · 打破边界是件既危险又有趣的事,不信?欢迎被安迪·戴兹勒打脸

 正午文化 2020-07-17


对每个欣赏安迪·戴兹勒作品的观众而言,片刻的恍惚感都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自摄影技术诞生以来,它与传统的绘画艺术间的微妙关系,就一直是创作领域内争议不断的话题。究竟是相生相克?还是相辅相成?对这样一个注定难公论的议题而言,或许更为现实的观点只能是就事论事,以更单纯、朴素的眼光欣赏作品就好,何必在形式上过分纠结?

就比如瑞士艺术家安迪·戴兹勒(Andy Denzler)创作的那些油画,那些看起来像是被暂停了的VHS录像中的模糊画面,定睛于眼前那些波段的“噪音”纹,时间一久,恐怕连观者自己都会变得恍惚起来,感觉如同被“吸”进了画中,再想抽身已不太可能。

这,显然就是安迪·戴兹勒的一种创作力了。

事实上,受训于瑞士苏黎世Kunstgewerbeschule和F&F Schule für Gestaltung两所国家应用艺术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洛杉矶分校进修过专业设计的安迪·戴兹勒,直到2006年才以硕士学位毕业于伦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尽管在国际艺术圈内还只能算是个新人,但他的许多作品已经先后在欧洲、美国进行了多次展出,近几年更是在包括白宫博物馆、德国伍尔特博物馆、斯图加特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伦敦等各地进行了世界范围的巡展,其独树一帜的创作手法,也很快引起各界的关注与热议。

这种所谓独特的创作手法,在于安迪·戴兹勒经常拍摄那些扭曲的、模糊的甚至是带有抽象意味的动作,在对其进行“定格”后,再用极具个人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去完成带有干扰式的油画作品,远远看去就如同电视屏幕里画面跳格后的影像。这种在抽象与现实间不断游离的创作风格,既带有油画的经典手法,同时又在尝试打破虚构与现实间的那个临界点。用安迪·戴兹勒自己的话说,他是在学校就读时就开始研究这种创作技巧的。“有一天我正利用一些抽象主义的作品进行实验,然后我看到画布上的色块像是经过了长时间曝光后形成的一样。那种效果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颜料表面的下方不断徘徊。这就给了我灵感的迸发,也渐渐对照片里的世界形成了某种自己的看法,所以才最终有了这样一种全新的画风。

在过去10年间,安迪·戴兹勒一直都在尝试将这种技术运用到彩色以及黑白的油画创作中。在一些黑白作品中,这种技术产生的效果就好像上世纪60年代黑白电视上的“雪花点”一样,并最终形成了独属于他的艺术标签。

“我推动了抽象主义与照相现实主义之间的界限以及它们的潜在价值。这就好像我首先对一段录像按下快进键,再按下暂停键,然后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种静止画面。我使录像中的画面加速或是减速,保留下来的则是一个被扭曲了的时刻——当我们近距离观察它们时会觉得它们十分抽象,而站远了看又觉得它们十分真实。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孔舒姚  曹欣宇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