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片5分钟 · 被爱抛弃的无助藏在笑容中,渴望被爱的呐喊困在沉默里,这才是真正的“无人知晓”

 正午文化 2020-07-17

视频制作、解说 李佳遥

四个住在“棺材”里的留守孩子,捱着无人知晓的绝望

四个孩子四个爹,当妈的为了爱情远走高飞把孩子落在家里,几个孩子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番奇葩操作,就出现在日本电影《无人知晓》中。虽然影片中四个孩子的生活贫苦凄惨,但影片却一反常态地采用治愈系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将沉重的社会现实隐于其中,看完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再来说说《无人知晓》的日本导演枝裕和吧。他在作品中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唱反调”。刚开始观众还看得好好的,中段开始就给人当头一棒。本来以为电影里这位母亲多么和蔼温柔,刚准备夸夸她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他们家美好的家庭氛围。谁知道下一秒她就把孩子扔了,还是有四个不同爹的孩子,细思极恐。

电影中的阿明是最懂事的,他承担了妈妈走后的一切事务,虽然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但这种乐观是自己的弟弟妹妹支撑的,日子再苦只要弟弟妹妹健在,他就是幸福的,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接收到的亲情了。

除了阿明,其他弟弟妹妹在影片中也非常爱笑。日子这么苦还笑得出来?那是因为他们的笑容建立在彼此相拥以及对妈妈归来的期盼上。随着妈妈失踪的日子越来越久,他们的笑容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少。

影片中还有几个亮点:阿明结识的女学生纱希在车库被摆祭奠台,还为了给阿明赚钱甘愿当陪唱。阿明结识的“朋友”偷东西,还打心底里看不起他,认为他们家是垃圾堆。从中不难看出,校园暴力、歧视以及学生的三观不正,也是《无人知晓》想反映的主题。影片上映在2004年,至今已有16年光景,但这些社会问题依旧存在。因为校园暴力受害人的沉默,以及孩子的隐瞒,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往往是无人知晓的。至于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生而不养,父母之罪;养而不教,父母之祸。

养而不教是现实大多数父母的写照,他们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强制施加给孩子,是名副其实的“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只要你学习好,我啥都不管你。”大多数望子成龙的父母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却忽略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这就让那些学坏的孩子们过于放纵自己却从不反省,被欺负的孩子也不敢和父母倾诉选择沉默,一切看起来十分平和,可这种无人知晓的背后又是什么?

再来说说这个母亲吧,她就是典型的生而不养。关于这一点,是枝裕和有句人生哲理:“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设计一个坏蛋可能会令故事世界更易于理解,但是不这样做,反而能让观众将电影中的问题带入日常生活中去思考。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认知,母亲在影片中显然是个矛盾的角色,需要用双重视角去加以审视。对孩子她会以温柔的方式与之相处,会采取鼓励式教导,会给孩子定期带礼物,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阿明,会在母亲离开后用同样温柔的方式对待弟弟妹妹,这是当下为人父母者需要学习的地方。但她又很幼稚自私,幼稚到想和喜欢的男人结婚住大房子,自私到为了追求爱情而撇下孩子不管,直至成为大众恨到牙痒痒的那种无耻女人。

在影片的最后,最小的孩子阿雪因意外而不幸离世。相信很多人都会为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感到心痛惋惜。但这对阿雪而言,又何尝不是个解脱?对比最后剩下的三个孩子手拉手在马路上走,这样的快乐会持续多久呢?他们三个真的会克服困难一直在一起吗?我觉得不会。他们要么在无人知晓的绝望中卑微生存,逐渐被世界“遗忘”;要么分道扬镳,寻求各自生存下去的出路。似乎再也其他的选择可言。

比起琢磨电影的开放式结局,还是希望每个人在看完这部影片后,能够挖出那些无人知晓的沉重,能对家庭教育和子女养育方式有个全新的理解和认知。而这,也许才是影片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曹欣宇  李佳遥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