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古方:鸡鸣散

 昼三夜二205 2020-06-25

当人体情志不畅的时候,会引起肝气郁结,以至气滞血瘀,阻于胆经颈络,则结为肿块痰核。肝气郁结还会使其疏泄功能失常,连带着影响脾的运化,脾无法化掉痰湿,会导致痰凝结难开,结成痰核。

肺肾阴虚也是病因,阴虚则火旺,火炼津液,会生痰,痰火凝结则生痰核。

痰核凝于体内后,总是要找个地儿安营扎寨的。扎寨于颈、下颔部、腋下肩背部的多为风热所生痰核,扎寨于下肢的多为湿热下注所生痰核。

如果人之正气能压制住它,它便老老实实,与身体新制造出来的同伙,在寨内靠着人体的气血安生过日子,这个同伙的数量是有限的,且成员是发展缓慢的。如果人之正气虚弱,它的同伙发展迅速,山寨那点儿地盘被挤爆,互相踩踏,有些痰核便壮烈牺牲,化成脓水出局。脓也是气血所化,长期脓水淋漓,势必耗伤气血,因此此症后期,有些病人虚损证候明显,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这也是中医“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从痰治”之说的由来之一。

所以,治疗身上的这些包块,治根要治气——疏肝解郁,调达气机。治形要治痰——健脾利湿化痰等。治标要软坚散结消肿活血补血。

对症之方:鸡鸣散

《圣济总录》卷126有个鸡鸣散,用于治瘰疬,且是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的气疬。

处方:牵牛子末1两,胡粉1钱,大黄(蒸末)2钱,朴消(炼成粉)3钱。

本方之所以名为鸡鸣散,是在凌晨4~5点钟鸡鸣之时服,取天气刚亮,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三焦气机易于疏畅。此时服用,自然是空腹,井华水又是冷服,以阴入阴,药力易于直达下焦,故名鸡鸣散。

方中牵牛子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

大黄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牵牛子配大黄时,由于牵牛子偏走气分,大黄偏走血分,二药相伍,一治气分之水湿壅结,一治血分之实邪结滞,相济为用,泻下之力非常强大,具有导湿利水,泄泻热毒,破积通淤滞之功。

朴消,具有泻热软坚,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胡粉性味辛甘寒。有毒。归肝、脾、胃、大肠经。具有败毒抗癌、杀虫疗疮、祛淤止血之效。

四味药结合,既宣气机,调血脉,又软坚散结,祛淤滞,对气疬疼痛及热毒结核,或多烦闷,热而不寒者适用。

制法上将其打粉为散。

服法:在鸡鸣时,以井华水调服3钱匕(约6克),以利为度,不利再服(意即好了就不用服了,不好则再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