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子:屈原之心

 道藏研究 2020-07-17

关于屈原,家喻户晓。但他的内心,两千年来,恐怕只有神灵知道。我们所知道关于屈原的关键词:爱国、忠正刚直、诗才、郁闷而死。在我接受的教育中,屈原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民族英难来崇拜和学习的。

小时候读屈原,常恨楚王昏庸。而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阅读的拓展,以及,道家逍遥和顺应自然思想的影响,不免为其惋惜,觉得人的活法可以有多种。司马迁读了屈原的故事,也是“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在《史记》中,司马迁为其笔下人物落泪的场景实在不多。

然而,司马迁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怪他“死心眼儿”,以屈原的才华,游历各诸侯国,哪个国家能不容他呢?他自找这样的结果,自己郁闷死了,他忠心的帝王也成了千古昏君。这是何苦呢?其痛惜之情也在文字之间。

其实,屈原自己也知道他苦闷的原因,一如他在《九章 惜诵》中所言:

惜诵心致悯兮,

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

指苍天以为正。

(古代愤青,发愤抒情,指天为证,忠心天鉴)

==

竭忠诚以事君兮,

---

待明君其知之。

(竭忠事君,期待明君知其心)

==

疾亲君而无他兮,

有招祸之道也。

(急于亲近君主而无他念,这是招祸之道)

==

事君而不贰兮,

迷不知宠之门。

(侍奉君王,忠心不二,沉迷心智,不懂邀宠之道。悲哉!)

==

吾使厉神占之兮,

曰:“有志极而无旁。”

(请神灵占卜一下,神说:“你有大志向却无人相助”,英雄气短,这种寂寞和无奈,悲怆千古)

由此可见,屈原他知道问题所在,只是他不愿意改变,而期待别人改变,这是他天真的地方,也是他做人的风格。

读屈原的诗,虽说郁闷的时候多,但也有壮烈的战征场面,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九歌   国殇


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场面杀气腾腾,壮怀激烈!)

简单介绍一下屈原的主要作品:

《离骚》: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其精神的最佳代表,是初次被贬后的郁闷情绪所成。年轻受宠未必是好事,一旦失宠,就要了命。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道德经》)屈原把宠辱看得太重要了,比自己的身家性命还重要,这是他生命的特色,是他才情的核心,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然而,《离骚》确是良知的存在和精神的升华!

《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主要的作者有屈原、宋玉、东方朔、刘向、王逸等人。梁启超对《楚辞》评价很高,他说:

吾以为凡为中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梁启超

《九歌》:在屈原所有的作品中,我个人最喜欢《九歌》,其文字典雅华丽、思想优美浪漫,读来有神人共鸣的通灵感。屈原所任三闾大夫”的职责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差事。精通巫术,擅长写祭祀、招魂、通神用的文章(后来道教中称作步虚词或青辞)。在他被放逐的地方,见当地祠神的歌词“鄙陋”,于是写了《九歌》,一方面当作与神灵沟通的敬词,同时也陈诉自己的委屈,并借文字讽谏一下当时的社会。这就是《九歌》的大致。

    “出見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结,讬之以讽谏。”----西汉 刘向《九歌 注》

3《天问》:屈原被流放的路上,经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画上的天山川神灵、古代圣贤、怪物异兽等,想想自己的处境,于是提笔以172个问题,何壁问天,以泄愤懑之情。在那个时代,凡是高于人、远于人、古于人的一切都被称为天。又因天尊不可问,所以不能说“问天”,故而取名为“《天问》”。

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西汉 王逸《天问 注》)

胡适对《天问》的评价如下:

“《天问》文理不通,见解卑陋,全无文学价值,我们可以断定此篇为后人杂凑起来的。”---胡适

胡适这么说,除了他自己对《天问》的文学感觉外,还有可能受到王逸“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观点的影响。

    与屈原同时代的柏拉图,写了《理想国》,直到现在都是西方哲学殿堂的精典必读课。我忍不住想,假如屈原不涉政,以他的才情与浪漫思想,把《九歌》和《天问》的思想撮合到一处,那将是一部多么不朽的人类思想巨著呢?政治毁人,自在不言。 

二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屈原文字的殷殷忠心和挚热激情,依然悲他的悲,痛他的痛。我常有一种感慨,读屈原的文字和读庄子的文字,基本上两个相反的感受。读《庄子》常让人捧腹,他讲一些看似荒诞滑稽的小故事,骂人畅快淋漓,眼泪水都可以笑出来,即使被他挖苦也敬佩其智慧,折服其才华。

南怀谨先生说:“庄子骂尽全天下的人,但古往今来,被他的骂的人都爱他,喜欢他”

读屈原的文字,则五味杂陈,但排在前两位的感受是:

心绞痛和胃痉挛。

然而,读屈原的作品,确实也有欢乐的时候,比如《湘君》中有句话,读到时我就突然哈哈大笑:

《湘君》

交不忠兮怨长,

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交往不忠啊,心恨绵长;你不守信用啊,还哄我说“没空闲”(即“很忙”)。

简直与现代社会一模一样的场景。“忙”,从来不是不相见的理由,不想跟你玩了才是根儿上的原因。

读古书,阅今人,古人今人一般人;

谁言书中无时事,字里行间是乾坤。

(此处略三段)

   比干、屈原、岳飞 等等,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忠臣代表,是这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是谁成就了千古忠臣呢?

昏君?还是奸臣?或是时代?

史书上没写。但老子说: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了,人们才会成天讲仁义。人们顺天道,有人道时,根本不需要把仁义来强调。所谓“上德不德,下德执德”,上德之人,不会成天把“道德”挂在嘴上;下德之人,才会执着于满口仁义道德。

口中所言,心中所想”,通过一个人经常唠叨的话题,可以知道他内心真实的诉求。我读中学时,政治老师常讲:“奔呀奔小康!”,于是我知道了他的生活还没有小康。

我们走在大街头上,墙上写着“此处不许倒垃圾”,不用多想,这里一定是垃圾堆。

前天晚上我出去散步,回来时很累,不想走了,离家又很近,不想叫车,于是在街头用手机扫了一辆自行车。第一次玩共享单车,觉得特好玩儿,很拉风,跑起来如帝王般的神气(之前走得太疲惫了),还没到家附近时就开始想一个问题,等会儿把车停到哪里?我经常看到厦大的校门口的人行道上堆了无数的小黄车,觉得是一种灾难。印象中家楼下没有停车处。车放哪里呢?正发愁,看到美术馆附近的墙上写着:“禁止停放单车”,立即觉得停车点到了。---

(哈哈,扯远了)

只想说明一个问题,有时禁令往往会促进相反的结果。儿时的一个同学政法大学毕业后,当了公务员。刚工作,他的父亲嘱咐他“可不能做个贪官”,他说,当时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怎么贪才会安全”,没把我给笑死。

“要好好学习”,这话总是说给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听的。

“民主、自由”等经常被当作很多国家的政治宣言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丰衣足食的人,是不会立志去为“温饱”而奋斗的。

一个家庭出了问题,六亲不和,才会期盼父慈子孝。国家昏乱之时,忠臣的力量更为珍贵。而太平盛世,忠臣是不好做的,但却是奸臣的温床,比如明朝的严嵩,执掌国政二十多年。---

(--略)

《奸臣》

奸臣常出盛世中,大奸似忠一时聪;

翻手为云覆为雨,尘土纷纷宇不清。

万里天空随上下,穿云梭雾任驰骋;

微风动处知圣意,罗织罪过有神通。

党群内外多策应,上下其手粉太平;

小人常如鱼游水,桀骜英雄难从容。

自古朝堂权相倾,斗心斗智为功名;

奸佞生前享富贵,忠良身后存哀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