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心境,你永远都值得拥有 点击标题下「梅娘说」可快速关注 作者:逸宁、江左梅娘 2020即将过半,前半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负重前行”。 一场疫情,对很多本就生活不易的成年人来说,无疑是重重的一击。“负重前行”,也似乎是开工之后,成年人生活的日常。 成年人们的内心深处都深知:为生活苟且才是开挂人生的前奏,为生活隐忍才是奋斗的最佳姿态。 生活实属不易,唯有奋斗,奋斗,奋斗不懈,才能够面对将来生活的风霜雨雪。 可是,梅娘还是想说:“太累了,那就歇歇吧,别为难自己。”与其把自己逼近绝境,不如适当调试放松。 中国古代的道家都讲阴阳平衡,科学上也讲能量守恒。 你现在透支的所有,那都是明天要还的债,那我们还是要为明天的真正自由想一想,所以累了,就歇歇吧!去过张弛有度的生活。 周国平在他的著作《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一书的“闲适”一章中说:“创造之后的休息,如同创世后的第七日的上帝那样,这时我们最像一个神。” 没错,有时候感觉在繁忙的片刻,闲暇的时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刻。在那一刻,我们是真正地去享受生命本身。不骄不躁,不疾不徐,没有任何的功利之心。 那时候,我们可以俯瞰自己的内心,而不为外物所扰,那种状态,真的最接近于神。 所以,真的,如果可能,我劝你别太拼命,因为生命的本质是享受。 1.太辛苦会让你失去快乐的能力 前几天,董明珠骂哭30岁男主管的新闻上了热搜。舆论风向标一致导向自带名人光环的董明珠,认为工作就应该严格而不失标准。 而新闻中男主管辩解说自己天天加班,已经好多天没回家了,这样正常的需求却被过度解读,他得到的大多都是不要把苦劳挂在嘴边的指责。 这是一个奋斗的年代,似乎每时每刻都能出现跨越阶层的传奇人物,董明珠就是这样的传奇,对于传奇,我们钦佩膜拜,可是我们更要知道:那样的人毕竟只是凤毛麟角。 殊不知多少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半夜亮着灯的格子间里,那无数个所谓的奋斗者,默默承受着工作的辛苦,扛着过度的苛责与委屈,熬着有家回不去的苦。 然后,他们的奋斗,并没有指向成功,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知明天在哪里地奋斗。 命是够拼了,可却也迷茫了奋斗的眼睛,失去了自我快乐的能力。 与董明珠的不懈奋斗一致的马云,目前却走了和她不一样的道路。 他说过,赚钱并不能使他感到快乐,因为他一睁眼就要面对这企业的宏图发展和数以万计的员工的生计压力,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能让他快乐。 所以在他55岁的时候,他选择了退休,去过自己理想的生活。 两相对照,我更欣赏马云的境界。 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过: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简单地说,就是身体累了,何谈自由与快乐?所以,古人讲劳逸结合,今人说张弛有度。 太过拼命地努力,并不能使人快乐,甚至让忙碌霸占了我们制造快乐、享受生活的时间。而你唯有抽身出来,休息足够,才能够拥有制造快乐的创造力,真正地享受自由生命的乐趣。 2.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 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词,“冷冷清清”、“风风火火”放在一起,似乎别有一番风味,更道出了人生真谛,忙碌可以是风风火火的,更可以是冷冷清清和安安静静的。 一代革命家列宁也曾经说过: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很多人也应该都有经验,当你睡足了一个饱饱的觉之后,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醒,那种幸福满溢的生活,真是令人难忘。 这是最朴实最简单的人生道理,如今却被很多人忘记了。 高以翔离开粉丝,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半年多了。他那阳光般帅气的模样在脑中还依旧清晰可见,他那拼命工作,认真生活的样子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真的很想替那么多深爱着他的人问问:那么累,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呢? 高以翔离世的消息引发“雪崩效应”,除了很多人的扼腕叹息之外,于正的微博可谓一语中的,细品之下很是有道理,他说:娱乐圈的工作量之大,外人绝对无法想象。 于正说的似乎没错。有时候娱乐圈里的俊男美女那么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难以想象,一旦有人红了,谁不想借机猛捞一把,然后赚到后半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可梅娘还是想奉劝各位演员和已到中年的人一句,钱是挣不完的,身体才是第一位。在休息不好的情况下,耗损体力的工作还是能免则免,毕竟什么事情也没有自己的命重要。 毕淑敏在散文《没人逼你加班,别为难自己了》中写道:现代人放弃休息、鄙夷眼泪,他们以为这是不值一提的废物,如同办公室里被粉碎了的过期纸屑。 将休息从自己的日程表中放逐,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 没错。 休息不是因为贪图享乐,更不是因为懒惰,而是持续发力后蓄力所需;流眼泪也不是在放纵自己的情感,而是排遣内心的压力,重新面对生活,清零心灵的必须。 所以,让我们在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在该流泪的时候哭泣。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3.人生的本质是“享受” 陶渊明在自祭文中写道: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勤奋工作之余,别忘了给内心找一丝丝的闲暇。 朱光潜说:“世间有许多过于苦的人,满身是尘劳,满腔是杂念,时时刻刻都为环境的需要所驱遣,如机械一般流转不息,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宰,呆板枯燥,没有一点生人之趣。” 放下环境所迫的压力,放下内心的执念,自顾奋斗的人啊,真的要停下来,想一想奋斗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亦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发问:“为什么生”和“怎么活”。 梅娘觉得,这是生命中最难回答的两个问题,也是我们时刻需要常常思考的问题。 生命只有一次,若只在忙忙碌碌中消耗气力,那会不会太过无趣? 真正聪明的人,是要学会在奋斗中享受人生,要记得在拼搏的路上看看风景,这样汗水才不会迷糊了眼睛,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当然,享受不是享乐,而是短暂的休息和调试。据说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是在不经意间产生和完善的,这享受正是孕育灵感的母亲。 曾经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的事儿。他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决定放松一下,于是来到街上闲逛,可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轻松松地解决了。 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能着土生根。 而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着。所以,休息和享受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请别吝惜休息时光,享受人生的每一刻,奋斗起来才更有力气。 大卫杜夫品牌创始人 季诺 · 大卫杜夫 说过:“享受美好的事物是幸福生活的本质。”真的好有道理。 正如有人在诗中所写的:
做个聪明的人,会奋斗,也会享受。 做个智慧的人,懂忙碌,更懂休息。 人到中年,我劝你别太拼,因为生命的本质是“享受”! END 江左梅娘 专栏作者 情感分析师 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 微信公号:梅娘说 ID:mns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