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回春丹(《敬修堂药说》) 【组成】川贝母 陈皮 木香 枳壳 白豆蔻 法半夏 沉香 檀香 天竺黄 僵蚕 全蝎 天麻各38g 钩藤240g 胆南星 大黄各60g 甘草26g 牛黄 麝香各12g 朱砂适量 【用法】上药为小丸,每丸重0.09g。口服。周岁以下,每次1丸;1~2岁,每次2丸,每日2~3次。 【主治】小儿急惊,痰热蒙蔽。发热烦躁,神昏惊厥,或反胃呕吐,夜啼吐乳,痰热哮喘,腹痛泄泻。 【证析】小儿气血未充,易感时邪。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影响少阳三焦津气逆乱,气郁化热,津凝为痰,即成痰热。痰热壅肺,宜降异常,则为喘逆;内犯脾胃,升降失常,则为吐泻;循少阳三焦上蒙元神而神昏窍闭,搏击神经而痉挛抽搐,则成痉厥重证。 【病机】热痰蒙蔽,窍闭动风;或气郁津凝,升降失调。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息风法;或行气化湿,调理升降法。 【方义】痰热引起痉厥,治宜清热、化痰、开窍、息风。胆南星、天竺黄、牛黄、大黄有清热之功,大黄有釜底抽薪作用,是为气郁化热而设。川贝母、天竺黄清热化痰,半夏、胆南星燥湿祛痰,是为津凝成痰而设。僵蚕、全蝎、天麻、钩藤息风止痉,是为经脉挛急而设。牛黄、麝香芳香开窍,是为窍闭神昏而设。再配一组理气药物,看似药不对证,其实深合病理。盖三焦津气逆乱是其病变本质,祛痰而不利气与机理不符。故配白豆蔻、檀香宣畅上焦心肺,陈皮、木香疏畅中焦脾胃,枳壳、沉香疏导下焦肝肾,三焦津气无阻,则神昏、抽搐、喘咳、吐泻等证可愈。至于朱砂解毒安神、甘草解毒和中,配入方中,不过赞成方用而已。 此方体现津气并调、痉厥兼顾的配方法度,似乎如丝入扣、无可指摘。但应注意此证是因时疫相侵,解毒应居首要位置。牛黄、胆南星、天竺黄虽有清热作用,解毒力量甚微;朱砂虽可解毒,又因自身有毒而不宜重用;只恃一味大黄,恐难达到消除病因目的,是其缺陷。若再加入黄芩、黄连、重楼、青黛之属,治法始臻完善。 【应用】此方可以用于以下几种见证。一是小儿急惊,出现痉厥;二是痰热壅肺,出现喘咳;三是脾胃不和,出现吐利。 急惊:以痰热惊风为特征,用大青叶、板蓝根各15~30g,煎汤送服。 喘逆:以痰多为特征,用桔梗煎汤送服;与麻杏石甘汤合用亦可。 咳嗽:亦以兼见痰多为特征,用桔梗、甘草、薄荷煎汤送服。 呕吐:“有寒热食积之别。寒证恶食,吐少而出物多,生姜汤下;热证恶食,吐多而出物少,石膏汤下;食积,所吐酸臭,山楂、麦芽汤下。”(原著) 水泻:以大便清稀为特征,茯苓、车前仁煎汤送服。(原著) 痢疾:以下痢脓血为特征,山楂、地榆煎汤送服。 【歌括】 回春丹内用竺黄,檀蔻陈沉枳木香, 蚕蝎钩麻朱牛麝,夏星贝草合大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