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15g 甘草10g 附子15g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纳诸药,汤成,分3次温服。 【主治】水肿,其脉沉小者。 【证析】《金匮要略》谓:“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此条提出了三种病机可以致肿的鉴别诊断要点:其脉沉小,是肾阳气化不及,当用真武汤、五苓散之属;脉浮,是表郁肺气失宣,当用越婢汤、越婢加术汤之流;无水虚胀,是三焦气滞。本方所治,是因肺气失宣、肾不化气使然。 【病机】肺气失宣,肾不化气。 【治法】助阳发汗,宣上温下法。 【方义】发汗、利水是治水肿两大法门,此方则兼而有之。方中麻黄有宣肺、开表、利水三种作用。辛开肺气可复肺气宣降之常,宣通毛窍可使水从毛窍外泄,利尿行水可使水从三焦下行肾系,一药三用,是主药。其脉沉小,显然阳气已虚,故用附子温肾阳以助气化,振心阳以助血运,是辅药。甘草之甘,可缓经隧挛急而使毛窍宣通与肾系通调,是佐药。三药同用,不仅能呈宣上温下之功,且能兼顾调理功能、舒缓经隧、排除积水三个方面,所以结构较为严谨。由于此方也可治疗阳虚外感,故又体现助阳解表之法。学习此方应该注意两点:①仲景原意是用此方发汗以消水肿,故谓“发其汗即已。”但是此方也有宣肺利水作用,观其水肿病人服用汗剂并不出汗而见尿量增多,就是明显佐证。②方中甘草并非用来补气,而是用来舒缓经隧挛急,使其毛窍开通,肾系通利,以利积水排除。因为五脏经隧都由肝系筋膜组成,使用此药,体现了“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配方法度。 【应用】水肿及阳虚外感兼见脉沉可用此方。 【歌括】 麻黄附子甘草同,水肿脉沉可建功, 麻黄宣上附温下,甘草缓急法宜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