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水清肝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昼三夜二205 2020-03-06

滋水清肝饮(高鼓峰方)

【组成】生地黄24g 山药18g 山茱萸12g 牡丹皮9g 茯苓12g 泽泻6g 当归9g 白芍30g 大枣4枚 山栀9g 柴胡12g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虚肝郁,胁肋、胃脘疼痛,舌红少苔,脉弦或细。

【证析】胁肋、胃脘疼痛,是本方主证;阴虚肝郁,是此证病机;舌红少苔,脉象弦细,是阴虚辩证依据。阴虚・是指水虚不能涵木,血虚不能养肝;肝郁,是指气行不畅。阴虚肝郁,故胁肋疼痛;肝气犯胃,故胃脘疼痛。

【病机】阴虚肝郁。

【治法】滋水涵木,清热疏肝法。

【方义】此即丹栀逍遥散与六味地黄汤的合方。丹栀逍遥散为著名清热疏肝之方,对于肝郁所致胁痛、胃痛颇为对证。由于此证不仅有肝郁征象,且有阴虚表现,故去温性白术,加入滋阴之六味地黄丸,遂一变而为滋阴柔肝、清热疏肝之法,方名滋水清肝,可谓名实相符。此方与一贯煎结构略同。彼用地黄、枸杞子滋补肾阴,此用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肾阴;彼用当归补血,此亦用当归补血;彼用金铃子疏肝,此用柴胡疏肝;彼用金铃子止痛,此用白芍、大枣柔肝缓急以止痛,药虽有异而理法相同。一贯煎配伍沙参、麦冬滋肺胃之阴,治兼四脏,唯单纯阴虚者宜之;此方配伍牡丹皮、栀子清肝热,茯苓、泽泻渗水湿,专从肝肾论治唯热象显著而又微夹湿邪者宜之,不可不辨。

【应用】胁痛,胃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者,可用此方。

【歌括】

滋水清肝茱地黄,山药丹栀苓泽匡,

归芍柴枣疏肝郁,阴虚肝郁力能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