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文化研究】石建新-崇敬自然天人合一 ——坪垭藏族思想文化的内涵

 高山猫 2020-07-17

点这里返回主页看更多精彩

坪垭藏族乡,座落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南部55公里处白龙江南岸的高半山地带,邻近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八楞乡,历史上曾经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管辖之地,是陇南市唯一信仰藏传佛教的纯藏族乡。

全乡人口6207人,其版图以九沟八梁为主,辖铧嘴、崇山子、风和、坪垭、旧墩、腰道、赵阳坪、鹿连、俄儿九个行政村。

坪垭乡海拔1100——3200米,出产玉米、小麦、洋芋、高粱、谷子、糜子、青稞、胡麻等作物以及花椒、蜂蜜、核桃、大黄、柴胡等特产。

由于山高林密,土地贫瘠,沟壑纵横,被武都区委政府确定为四大贫困片区之一。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坪垭将通过全乡异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安置一区民族风情街已经建成,首批村民已经安置到新区居住。 

在坪垭藏族乡这片安宁祥和的土地上,生活着一支勤劳勇敢的藏族后裔——唐时戍边藏军之后(倪云杰:《甘肃西固、武都边民及文化》,载《西北史地》1941年4卷6期)。

由于历史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坪垭藏族乡一直奉行汉语教学,学校里没开设藏文课,从而冲淡了传统的藏族思想文化的延续,使其有逐渐淡化之势。

值得欣慰的是民间寺院里(有国家宗教事务局许可颁牌的俄儿寺、鹿连寺等8所寺院)仍然保存着大量的藏族经文及藏传佛教文物,而且有一批喇嘛学习传承其藏传佛教文化,民间也有大量口耳相传的藏族文史,有传承多年的风俗习惯,只可惜没有任何文字记录。

但经过千年的积累,沉淀,坪垭藏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意识,其“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流淌在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藏族人的血液里,形成了坪垭藏族骨子里特有的意识形态,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所谓“崇敬自然”,就是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在包括坪垭藏族乡在内的每一个藏族地方都可以得到证实,其秀丽的自然环境及优美的居住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是当今社会外出旅行的不二选择。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在这里,以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作佐证,在儒家看来,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

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在佛家看来,人性本来就是佛性,真如本性自然显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仍有点像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其实,这种“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而经典的思想文化在坪垭藏族乡也随处可见。

 在坪垭,“崇敬自然,天人合一”是一种思想。从我记事开始,就目睹耳染了许多故乡坪垭藏族同胞“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行为。

在他们看来,人世间人的一切所作所为,都逃不过天上神灵的眼睛,故而,我们尘世的人坏事做多了,就会遭到神的惩罚。这种“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坪垭藏族人。

所以,在坪垭藏乡,由于深受苯教文化的影响,凡是有一眼水,且植被森严的地方,便有一方神灵幽居,而且被当地居民伺拜供奉,拉经幡,挂白棉,撒五色食粮,煨桑,放龙达,其肃穆之势让人周身不寒而栗,诸如“山神”“土地神”之类的,当地藏语叫“涅嗒楞”“沃仁涅”等……

因而,一方神灵便佑护一方水土。我们人类如果有冒犯这些神灵的行为,就会得到神灵的惩罚。譬如,在荒山野外,尤其是神灵居住的地方,随意砍一棵树,随意屠杀野物,甚至大声喧哗,都会遭到神灵缠身,非得请喇嘛施法事敬恭安顿所害神灵不可。

所以,凡是遇到有藏人供奉神灵的地方,人们总是悄然而过,不敢破坏该地的一草一木,更不敢大声说话或叫同行者的名字,就是害怕遭到神灵附身遭殃。因为在每一位藏人的心里都居住着致恭致敬的神灵,他们认为,这些神灵是上天派下人世间的一方圣者,它们被上帝赋予管辖一方人土的神圣权力,如果我们人类不敬畏自然,随意践踏生命,便会遭到这些神灵的惩罚。

这一切彰显了坪垭藏族人对神灵的崇敬。相传,在很早以前,在坪垭藏族乡鹿连村,有一户人家在当地人十分敬畏的神山“沃仁涅”伐木取材,结果不出几日后的某一天,突然闪电雷鸣,大雨倾盆,这户人家明明放牧在山下的几头牛中的其中一头却丢失了,后来在相隔几里的山顶上“沃仁涅”找见了,发现这头牛被雷劈死在这家人所砍“沃仁涅”的那棵树的树桩上。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仍有老者讲说。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乃至现在,也有头疼脑热的现象就去找喇嘛卜卦的,喇嘛根据病人最近的活动范围及所作所为,预测该是得罪了哪方“涅嗒楞”,然后施法消灾辟邪,并要求病人家属携带相应的供品安顿所指定的神灵。可见,“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坪垭藏乡源远流长,经久不息。 

在坪垭,“崇敬自然,天人合一”更是一种文化。当然,我也亲身经历了坪垭藏族“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坪垭藏族,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是唐时戍边藏军之后,因而深受文成公主进藏的影响,生产生活方式以半农半牧的农牧文化为主,兼以狩猎。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受经济大潮的影响,传统的放牧业逐渐消失,狩猎业彻底消失,传统的农业仍然存在。每逢农历的3月15日,寺院里诵经声、法器声,声声入耳,桑烟缭绕,只指苍穹,并且众喇嘛走村入户,田间地头,祈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尤其是8月15日的金刚法舞,藏语叫“巴”,更是体现了“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

在金刚法舞会上,跳法舞的喇嘛头戴各种动物的雕像面具,进行有着各种寓意的法舞表演,其兽面人身的扮演,赋予各种动物神灵的化身,折射出我们人类入世和去世之后的一些经历和遭遇,从而要求我们人类从良从善,与万物同呼吸共命运,不然就会受到神的惩罚。民间类似的文化就太多了,在此略举几例。

比如,在法律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邻里之间,私人之间,或村落之间,如果有争议,轻则对天发誓,重则宰畜示天,拿一条狗,或一只鸡,要么一头牛,以一条命作赌注,把是与非,对与错的仲裁权完全托付于老天爷,在坪垭藏族人看来,谁要是昧着良心,谁就会遭到老天爷的惩罚,轻者身残患病,重者断子绝孙。

这种阵势不见则罢,见了让人周身起鸡皮疙瘩。再如,坪垭藏族人在家吃饭喝酒,全家人必须按辈分年龄围坐在火塘边,首先由盛饭的人把第一碗饭或酒双手端给坐在首席的长者,由长者把第一筷饭或第一滴酒先向天敬三下,然后向灶神敬三下,然后盛饭的人再依次盛饭或盛酒给所有人,以祭祀神灵。

在结婚的盛宴上更是如此,与汉族习惯截然不同,宴席上先不摆放任何吃喝的东西(除饰品外),等所有人入席之后,先由尊者祝酒词,敬天敬地之后,方可开席吃喝。足以证明,在坪垭藏乡,已经形成了苯中有佛,佛中有苯信仰方式,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综上所述,在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人类道德严重滑坡的当今社会,坪垭藏族“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虽然有所弊端,但其思想文化利大于弊,在时下日益盛行的环保及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片作者:石建新  万满旺切  王水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