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古代中国这样的封建社会里,地主豪强到底有多大影响力?

 看北朝 2020-07-17
百出先锋经常看到关键时刻,地主阶级跳出来支持某政权,某政权就赢了。那么地主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支持呢?推小轮车支援前线吗?那地主又经常死也不肯纳税,那么推小车的时候怎么做到齐心协力?

地主这么有能耐,为什么宋明的时候支持不出来一个能打军阀,或者自己跳出来变身军事贵族?


橙色指挥官:推小车支援前线?地主阶级都是直接组织武装参战的,关键字“宋代”“忠义巡社令”,水浒里的祝家庄就属于典型。

能打的?岳飞就是地主支持出来的,之所以驻军宜兴就是因为当地地主支持并资助他。

gameboy:宋代地主支持了一个能打的军阀呀,赵匡胤不就是么。

东林党主席:反正我们苏南苏中地主支持我党的不少,原因是炮党太废柴了!

拔剑四顾心:我们苏南单纯的大地主很少,倒是中小地主和工商地主多,对炮党看法负面不是很正常的嘛。不过地主就是地主,不喜欢炮党,不等于喜欢我党,果然后来被我党教做人了。

malganis:平时多交税又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捐个出身或者塞给官员呢,改朝换代时投资对了那是多少倍的收益啊……

赤色MA:萧何为啥是第一功臣?一个道理。

cqduoluo:宗族体系下,地主有钱有人,这支持还不够?

武装野狼01:有钱有粮也有兵,而且这兵还不是刚拉入伙那种新兵蛋子。

下水道里的鳄鱼:而且还是乡里乡亲,有各种八杆子打得到的血缘联系,包括债务、恩情、师生、亲缘关系的……

rottenweed:可以看鲁肃是怎么支持孙策和周瑜的。

laserdance74:很简单,你看闯王从北京撤退一路上,谁打他就知道了。

卖肾援华斯大叔:所以说秦以后的中国是封建社会并非刻意照搬西方政治学观点,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想不封建都难,充其量经过秦始皇到末代宣统近两千年的努力,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主的规模相比先秦时代大大缩水了,但并没有彻底消除封建社会。

下水道里的鳄鱼:熟人关系,差序格局。唐宋明清的“正常”情况下,州县以上都是浮在公文和吏员上面的,没了中央权威基本上就只能自谋生路或者去投奔有关系的军头,基层豪强地主的选择就比较多了。

hukaikaka:地主都是有钱有人的。不要把现在的社会结构带到古代。就看这几年的农村宗族争斗。去年还是前年的江西宗族争斗,两家加起来都上万人了。搁古代,妥妥滴大族啊,县令都要仰仗人鼻息的。

经略幽燕我童贯:推荐一本书,廖寅的《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地域秩序》。

记住,在古代,抓住"地方精英”就等于抓住了这个地方。文天祥在江西、湘东、湘南能一呼百应,山河变色,就是因为他在江西的人脉广泛。而江西士林与湘东、湘南等地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所以文天祥从梅州北上,一下这个地区就翻红了。

这么多年以来,只有一共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是真正要改造这个社会,直接把根基绕过乡村代理人,直接扎到基层的。

读书之人:公公,你忽略了之前,秦王朝也是将政权建立在农村之中的。

死了猎人:那时候大部分人口是住城里的,西汉后期习惯了长期和平的人们才开始散居乡野。

ansisi:你要理解我鳖是个封建国家,不能因为没有明面上的分封制就认为不是。以我潮汕为例,明代嘉靖倭乱朝廷控制力下降。地方的士绅豪强就自己组织乡兵,筑堡。迅速退化回豪强坞堡时代。

橙色指挥官:我记得在TG以前,乡以下就得依靠宗族势力来管理。不过即便是现在,某些地区宗族势力依然很有力。

经略幽燕我童贯对~这个和土改的彻底性有密切关系。湖北和湖南差别就比较大,湖北当年土改和镇反镇暴比较给力,确切的说,是镇压恶霸下了不少狠手,所以宗族复活缺乏凝结核,乡村属于相对原子化的乡村。所谓的传统习俗的继承也少,湖南地区这方面就明显和湖北不同。

死了猎人:比如顺德罗氏,顺德建县是他们上书建言的,罗氏人口占全县十分之一,县城所有公共建筑县衙、鼓楼、城隍庙、县学等等所用土地都是罗氏捐献,罗氏祠堂就建在县衙旁边。这样的大族在明清时的岭南是很平常的,至于明清以前,说政令不出广州也不算多夸张。

gameboy:很可笑的一件事就是,岭南第一次得到大发展恰恰得益于现在很多人吐槽的赵宋不轻杀大臣的祖制,两宋一波波的犯官被发配岭南,仅史书有名的就有500人,“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叶鸿慈:湖南即使建国前三十年斗争也很激烈,著名的道县大屠杀其实就是解放前被地主武装屠杀过的家族后人反过来杀全家,真的是杀全家,婴儿都不放过,因为当年二三十年代的血仇,光宁远区冠这个何健的二流马仔一次就屠杀了周姓等等宗族抗税农民三千人,鸡犬不留.

这种血海深仇一旦基层失控,地方*委会的干部好多就是当年血仇的当事人,刚解放时有解放军压着他们不能放手报复,文*一武斗,机会来了,后来也是中央派47军来制止进一步蔓延的,不然就不是几千万把条命的事了。

yixiaqqq:宋明的时候支持了啊,我大元我大清,那地主又经常死也不肯纳税的问题,我大元我大清砍几个,剩下的不都老实了?又不是资产阶级才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狐狸大仙地主能量就在于地主武装,换到欧洲就是领主武装。

zi_:有武装的未必是领主,古今中外同理,我觉得地主武装更类似比利时,荷兰,瑞士那些没有贵族封号的大小寡头武装。

得过且过皇帝不就是最大的地主头子。

地铁人:“封建”时期下层的官吏往往也是当地地主阶级的人啊,中国的科举制度造就的围绕在地主阶级周围的士绅阶层也不能忽视啊。

seenice:从秦朝开始的政权下乡的尝试(实际上秦朝政权下乡做的还是很扎实的),一直延续到西汉。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基本都维系在基层政权的强度上。北宋正规军基本失去了秦汉良家子的基础,成了社会渣子的发酵池,自然战斗力稀烂……

szz:更主要的是仗打的太少,武人不能从军功出头,像罗马的马略军改之后,军八也从有产的良家子变成了城市平民,还大部分都穷鬼,国家出钱武装他们,单是大头兵之上的军将们则没有多大变动,都是富人和贵族,而且不从军,没有凯旋式,这个执政官的政治生涯是不完整的,而唐朝之后,文官势大,这个样子打个毛呀。

gameboy:你这是扯淡。罗马执政官首要的是给罗马城带来财富,而中国的执政者首要的是治理国家,能拿来放到一起比?

"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则王道斯贵。时方拨乱,屠贩可以登朝,世属隆平,经术然后升仕。丰都爰肇,儒服无预于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参于吏职。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行阵,出自勇夫,斅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取。是非暗于在己,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

文官势大根本不要等到唐以后,汉代文官有正式的秩级,武吏只有比秩,文贵武轻这是中央集权王朝自建立起就确立了的。连北魏这样一个没有实现统一的胡人王朝,都宁可用停年格这种饮鸩止渴的选官方式限制武人出任清显官职。

扎实?秦代根本搞的那是类似日本人在东北搞的撤点并屯,农民在官府指定的大围子内居住,围子的大门除下田劳作或遇有特殊情况外不得开门,至于散居乡野的野人,官府根本管不着,史学界最高的估计当时一半的人口不在政府掌握中。

这其实是周代大拓殖的余绪。

seenice:考虑到秦时的技术和组织局限,能够达到失期当斩直接逼反戍卒的强度应该已经是当时世界上强度最大的基层管控了。当然野人流亡规模越来越大本身也是秦政权逐渐崩溃解体的结果之一。

gameboy:野人流亡规模越来越大,并不是因为政府的管理失控,而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事实上恰恰是阶级社会早期比较能够实现你所谓的“强大的基层管理”,套用《闯关东》里的台词,屯子和屯子离的老远,路上经常老虎出没,一个不小心老虎就进屯吃小孩。这个时代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野外不但有大量的野兽,各种大规模的土匪集团也比较容易找地方落脚,为了防备这些吃人的东西,人们倾向于集中居住,而不是散居乡野,官府只要管住屯子就好,顺带的屯子里的人能到多远的地方去种田,这也几乎是个定数,管理难度和后世不是一个量级。

野人流离是造成秦帝国崩溃的原因之一,而非结果。经济发达的齐,赵故地和血亲认同非常高的楚地,秦的那套根本没有有效推行过,始皇几次迁徙六国贵族到咸阳,结果还能有大批王子王孙和贵族后裔流落民间,张良,项氏叔侄这种通缉犯活得逍遥自在……秦在山东的统治权威还不如汉,这也是汉初刘邦把关东分封出去的原因之一。

另外,始皇帝多次东巡也不是在游山玩水,他是在试图用这种方式强化咸阳朝廷在山东的统治权威。

seenice:讨论历史,很难脱离时代和技术局限。秦的统治模式在关东诸国的效果,很难仅仅以几个旧贵族的藏匿来简单概括。在当时条件下,以秦法的暴戾,反抗居然直到始皇帝死都没有成规模,大的工程建设和对外战争颇有成效,已经很能说明秦的基层管控水平了。

另外我也不能理解统治权威这样的概念,是得国之正吗?权威不是征服和驯化的产物吗?我觉得秦政权不会关心这个东西,以刘邦这样的政治家也不会。关东分封应该还是出于管制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另外秦朝的土崩瓦解也把汉的制度设计给吓到了。

gameboy:始皇出巡不是轻车简从,而是带着大军武装游行,让沿途百姓见识秦军威仪,不敢造反。

你可算了吧,云梦秦简说得很清楚了,南郡(楚国故地)“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大家不造反是怕虎狼之秦(军),不是秦的统治多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