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最孤独的一首诗,每一句都感人肺腑,可谓是无人能出其右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17

一首诗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够打动读者,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有情感,如果文字没有力量,没有那种旺盛的生命力,即使是写再多,那也是无济于事,不可能流传于世,这就好像是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差不多每一天都写一首,可是后世的读者没有记住他一首诗,所以说好的作品,只要一首就够了,如果有幸还入选了课本的话,那么足以流芳百世。

刘禹锡的《乌衣巷》就年年入选小学课本,而这首诗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首诗意境凄美,字里行间也是充满了忧愁,写得非常的孤独。如果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乌衣巷在今天的南京市,在东晋时期这里住着两大家族王谢两家,其中就有王导和谢安,两人有人中龙凤,从而造就了乌衣巷的繁华,可是到了唐朝之后,乌衣巷成为了普通人家,真可谓是世事难料,一切的繁华都在孤寂中落寞。

那么刘禹锡正是经过乌衣巷看到了当时的情形,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么一首怀古诗,整首诗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乌衣巷的现状,还有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毕竟时间在流逝一切都再不复从前,这让诗人感慨万千,所以在这首诗中,他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全部写进了作品中,也就使得这首诗处处充满了忧愁,读来也是令很伤感。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772年生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他也被后人称为“诗豪”,一生创作颇丰,而这首《乌衣巷》也是他最经典一首诗,在这千百年来,可谓是无人能出其右,成为了一首千古名篇,在这首诗中每一句都孤独,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忧伤。诗人无非就是要告诉读者,过去的繁华终究还是会成为历史,所以还是要以平常心去对待。

这首诗意境凄美,每一句都感人肺腑,而且写得也是很巧妙,在开篇的两句中,便是把眼前所见所闻,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现在我就站在这朱雀桥边,两边都生长得郁郁葱葱的野草,而且还开出了艳丽的花朵,看上去非常的繁华,可是远处夕阳西下的乌衣巷,却是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前面两句是写所见所闻,最后两句是写所思所想,这也是为了突出诗歌的主题,营造出那种凄美之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这里住着王谢两大家族,那个时候是何等的风光,不过现在那王谢两家的屋檐下的燕子,已经是飞入了寻常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这里也没有以往的风采,再也不复从前,这着实是让人有一些伤感,原本是很繁华的地方,可是经历了几百年之后,一切都已经破败了。

刘禹锡的诗很有个性,也很独特,在这首《乌衣巷》一诗中,他正是通过对于王谢两家的描写,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刘禹锡也是处处不如意,由于他参与了“永贞革新”,最终在失败之后,被人打压和排挤,后期一直是被贬到外地,这也使得他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创作出来的作品,那也是别具一格,这首诗其实也是另有深意,无非是告诉了那些人,繁华过后一定落寞,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风光,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