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山间溪流阅览室 2020-07-17

二十一岁,原本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他的二十一岁,却是“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沉沦》是爱国作家郁达夫于1921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三人称“他”为故事主人公,讲述了罹患忧郁症的他,十八岁那年随长兄前往日本留学。待长兄回国,他孤身一人在日本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求学生涯。期间,忧郁症令他与外界隔绝,相伴而生的是内心苦闷的成倍增加。最终,病态的心理驱使他葬身大海。

正如小说题目“沉沦”所指,他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即是一部掺杂爱而不得之悔恨的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知识的沉沦:挑剔与厌倦的结合,浅尝辄止与寻根究底的冲突

他出生在临近富春江的一个小市。中学时期,像如今某些大学毕业生频频换工作那样,他频繁地转学。于他而言,他不同于别人,也就不能像别人一样,墨守成规地始终在同一所学校学习。

他从K府中学转到H府中学后,才三个月便因革命兴起而中途退学。十七岁那年,他进了H大学的预科,却由于封闭、限制学习自由的管理模式以及校长偏袒殴打学生的厨子而再次退学。在家休息了三个多月后,他进了W中学。因为与教务长的一场纠葛,他又一次退学。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对于杭州的学校,他皆不满意,于是回到了家里,直到18岁的十月份同长兄奔赴日本留学。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顺利毕业后,他进入了N市的高等学校,却对学校的教科书厌恶至极。课堂上,先生的讲义,他丝毫听不进去,神游的思想早已不知飘向何处。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用来形容他上课时的状态,再恰当不过了。

至于书籍,他每每读来都是浅尝辄止。翻上两三页,便将其搁置一旁,继而怀着同样好奇的心情翻开另一本书。与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不同,他的读书方式纯粹是聊以排遣苦恼而已,恰如他自己所说:

“一下子就念完了之后,我的热望也就不得不消灭,那时候我就没有好望,没有梦想了,怎么使得呢?”

然而,经他翻过的书,并未再次成为其手中读物、任其细细品味,而是像其他的书一样,遭受抛弃、变成了他过往的回忆。

从他自以为与众不同的想法、将此想法付诸实践而频频更换学校的行为、对学习的厌倦以及对书籍的三分钟热度,可看出他的妄自尊大、在获取知识方面的渐趋沉沦。他在日本连续四五天不上学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对于学校,他百般挑剔;对于学习,他缺乏兴趣;对于书籍,他浅尝辄止却不追根问底。对学习场地颇为挑剔的他,没有一颗踏实学习的心;热衷于阅读书籍的他,没有一气啃到底的坚决。

这便是他知识上的沉沦。

思想的沉沦:孤独与忧郁症的叠加,敏感与迫害狂的交叉

他是一位患有忧郁症的青年。此病在他自W中学退学后、前往日本留学前萌发。那段时间,他待在家中的书斋里,或阅读祖辈留下的书籍,或将天马行空的幻想移入自己写的小说里。

幻想到底是不切实际的。这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令他郁郁寡欢,加之其学业的搁置,忧郁症便在此时种下了根。到日本后,忧郁症未尝稍减,他难以诉说的苦闷增添了孤独之感。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例如,他向其他中国留学生倾诉衷肠的时候,对方由于不能做到感同身受而视他为神经病。这让他尤为愤恨,因此他便同他们渐渐疏离起来。而他那颗敏感的心及与鲁迅的狂人相似的迫害狂心态,让他觉得日本的学生对他充满了敌意。这种弄得他浑身不自在的“孤立”更加重了他的孤独感和对日本学生的恨意。“我要复仇”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的忧郁症让他心生烦闷,这种难以言传的烦闷与敏感让他像迫害狂那般与人疏远而孤独陡生。他的心理已病入膏肓,他的思想在日渐沉沦。忧郁症使他产生了病态的心理,病态的心理一步步侵蚀他的思想,沉沦的思想使他彻底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人。

这便是他思想上的沉沦。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爱情的沉沦:肉体与灵魂的矛盾抉择,个性解放与传统道德的激烈碰撞

这一年,他二十一岁。

伴随春天的到来,他的青春涌动的欲念也悄然而至。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而言,生理反应与需求无可厚非。他却对此惴惴不安、诚惶诚恐起来。例如,早晨起床的时候,欲念盖过了传统道德中的禁欲观念,不受控制的他实施了“犯罪行为”,事后却后悔不迭。明明决定不再犯了,可到了紧要关头他仍然情不自禁地犯起罪来。

这种欲念令他惶恐不安,也滋生了他对爱情的渴望。然而,对于爱情,他的灵魂却于无意中钳住了他的肉体,使他有爱说不出来、有情表达不出来。例如,他喜欢旅馆主人的女儿,奈何没有表白的勇气。每次这位姑娘到他的房间送饭或帮忙整理床被的时候,他都有意地克制自己,不表露出任何爱的意味。这种情感日渐膨胀,直到一天夜晚他偷窥她洗澡,被发现后于次日清晨慌忙逃离才了结了这份爱意。期间,他发觉姑娘在浴室洗澡时,本想只稍稍偷看一两眼,没曾想此刻情欲已经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禁欲系的灵魂。尽管偷窥女性洗澡的行为甚为卑劣,他还是坚持看了下去。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当然,在异性面前,他有时也是理智的。比如,他由一位浑身散发香气的侍女领进酒楼时,并未因侍女的艳丽娇姿而神魂颠倒地忘乎所以,而是以矜持的姿态惯常地饮酒,酒醒后直接付钱离开。虽则听说那种地方多有妓女,他却没有做出任何过分的勾当。在肉欲与灵魂之间,他选择了圣洁的灵魂作为依恃,尽管其中不乏胆怯的成分。

自从爱情的欲念觉醒后,他一直沉沦其中。然而,依他之言,他是不可能寻得爱情了。

“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可以看出,他是向往爱情的,只不过没有追求爱情的勇气与胆量。“同兔儿似的小胆,同猿猴似的淫心”是对他之于爱情的确切概括。

从他爱而不得的肉欲与羞怯中,可看出他在肉体与灵魂之间的矛盾抉择。体验肉体上的快感,还是倾听灵魂的忠告,他难以定夺。有时前者占了上风,他却要经受灵魂的谴责;有时后者完胜,他又要因未曾如愿而惋惜不已。选择前者还是后者,与他而言,确是一件烦心事。

郁达夫《沉沦》:一段爱憎交织的青涩往事,一名知识分子的沉沦史

他的肉体与灵魂之战,其实也是个性解放与传统道德的相互碰撞。他既想获得个性解放、满足生理需求,也想维护传统道德的体面与尊严,实在是两难的抉择。

这部小说含有破除传统道德障碍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对20世纪20年代的传统道德发起了挑战。

这便是他爱情上的沉沦。

结语

小说主人公在经受了知识的沉沦、思想的沉沦与爱情的沉沦之后,万念俱灰。于是夜晚从酒楼离开后,带着赴死的决心,他朝黑黢黢的大海走去。最终,他的生命也沉沦了。生命的沉沦是他的百无聊赖与无可奈何所致,也是他彻底的沉沦。这便是郁达夫刻画的患有忧郁症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郁达夫在《沉沦》的自序中说:“《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小说中的“他”是一位忧郁症患者,有着病态的心理、性要求与灵肉冲突的苦闷。然而,虽有冲突,但没有切实地获得性要求的满足,而是带着这份遗憾与大海相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