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旋转门 015丨瓷器之战

 卧龙动 2020-07-17
· 01 ·

新闻

近日,最新全球高性能计算机 TOP500 榜单发布,日本超级计算机“富岳”(Fugaku)登顶榜首。榜单第 2 至第 5 名分别为 IBM 研发的 Summit、IBM 研发的 Sierra、我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 以及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
 
配置方面,Fugaku 由约 400 台计算机组成,每台重约 2 吨,高约 2 米、纵深约 1.4 米、宽约 80 厘米。Fugaku 采用 48 核富士通芯片 A64FX,是史上第一台基于 ARM 架构的超算。
 
一直以来,超算领域保持着以中美为代表的多国激烈竞争格局,日本时隔九年终于登顶,据悉富岳拥有每秒 41.55 亿亿次浮点计算的峰值速度,是亚军Summit 超级计算机的 2.8 倍。


· 02 ·

瓷器的技术竞争

超级计算机在气象学、生命科学、军事、航天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贡献,可以说是集一国科技实力于一身,因此也常被称为“国之重器”——多国的激烈竞争,也足以说明各国政府抢占科技领域制高点上不遗余力。
 
而在古代,各国同样也在为了重要商品的技术突破而努力竞争,以便获得更多财政收入、扩张自己国家的实力。
 
丝绸、茶叶和瓷器,曾经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三样出口产品,让中国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成为了历史上最富有的国家;而在近代,这些产业则统统衰落,被外国竞争者迎头赶上,产业急剧萎缩,中国也随之落入到了积贫积弱的深渊。
 
在上一期“被窃取的宝藏”当中,笔者介绍了丝绸和茶叶的技术秘密被西方盗取的历史,今天则来谈谈剩下的一种商品——瓷器


众所周知,在古代,瓷器是被最为珍视的日用品和艺术品之一。不光是中国人爱不释手,就连西方也对此趋之若鹜,在西方语境里,一度“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词,可见其珍爱程度。
 
瓷器作为餐具,相比于金银也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光洁且稳定,漂亮的釉色和惊艳的工艺,以及日常使用时无比优越的特性,迷倒了欧洲的贵族巨商们。
 
为了保存得之不易的瓷器,欧洲贵族还会为它们配上贵金属特制的边框,支架,可见重视程度。
 
和丝绸以及茶叶一样,巨大的利润同样也同样驱动着西方各国统治者和商人们的野心,他们纷纷寻求各种方式来仿制瓷器,以便占用这一块令人垂涎的市场。
 
不过,相比于丝绸和茶叶产业被外国取代过程当中的肮脏和窃取,欧洲发展瓷器产业要相对“干净”许多,我们今天回顾的时候,甚至可以认为,瓷器之战是欧洲近代发展科学,最终战胜古老的东方传统的历史缩影。
 
最早想要仿制中国瓷器的,是意大利的巨富商人。
 
16世纪,统治着佛罗伦萨美迪奇家族成为了欧洲第一批享受到瓷器的贵族,热爱赞助艺术、引领着文艺复兴的美第奇家族立刻就迷上了瓷器,然后就想要仿制,1575,这个家族集中了地中海地区最好的陶匠,试图仿制中国的瓷器。
 
这些匠人们实验了各种可能烧出白色瓷器的原材料,包括粘土、蛋壳、玻璃等等,但是因为对工艺配方以及窑温烧制的不了解,美第奇家族的瓷器仿制以失败而告终。
 
佛罗伦萨人的努力,最终结果是让佛罗伦萨出现了一种陶器土特产,至今去意大利的旅游者还能够买到。


喜爱奢华的法国人当然也不甘落后。
 
法国从17世纪便开始百般尝试烧制瓷器,好大喜功、自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国王,下令全力复刻中国陶瓷。
 
同时,法国还利用向中国派遣传教士的机会,借助传教士建设的关系网,搜集瓷器的制造工艺知识。
 
这之中出力最大的是一位名叫弗朗索瓦-泽维尔-德昂特柯热(François Xavierd'Entrecolles)的法国传教士。
 
这位传教士出生于1664年,1682年成为耶稣会士,1698年(清朝康熙三十七年)来到中国,1706年至1719年,他成为法国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最高领导者。
 
这位传教士在传教之余,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思考,记下了大量笔记资料,从社会人文到农业技术,几乎无所不包,
 
在1712-1722年之间,他长期居住在江西景德镇,仔细考察了当地的瓷器生产工艺,并且写下了资料寄送回了国内(当然,公平地说,当时从中国“学习”制瓷技术的并不仅有法国一家而已,德意志人也同样搞过类似的“活动”)。


就这样,在不惜代价的投入之下,法国人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1650,在纳维尔的瓷器制造厂(Nevers),法国工匠终于仿制出了青花瓷。


然而,即使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去仿制,欧洲工匠烧制出来的瓷器,质量还是不太理想。
 
一方面是工匠还没有摸透全部的工艺技术,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制作优质瓷器最重要的原材料——“高岭土”。(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呈白色软泥状,颗粒细腻,状似面粉)
 
法国人烧制出来的仿青花瓷因为土质和烧制温度的问题,事实上只是属于软质瓷(soft-paste porcelain)。软质瓷烧成温度较低(800-1000度),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
 
而中国的瓷器是硬质瓷(hard-pasteporcelain),坯体已完全烧结、玻化,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具有当时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
 
所以,直到这时候,欧洲的工匠制作的陶瓷产品质量远远低于中国瓷器,只能替代一小部分低端产品,欧洲贵族们依旧花费大量金钱来进口中国瓷器,行业格局并没有太大改观。
 
不过,这时候欧洲人已经拥有了从原料配方到技术工艺的大量知识,只是差了临门一脚而已。



· 03 ·

欧洲后来居上

最重大的突破来自于德意志人
 
萨克森选侯国和波兰的国王奥古斯特二世(1694–1733年在位),促成了这个历史性的突破。


和许多其他欧洲君王一样,这位国王也非常迷恋来自于东方的瓷器,收集了大量来自于中国和日本的瓷器,甚至为此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收藏馆。
 
收藏之余,他自然也想要仿制瓷器,1710年,他下令在公国境内的梅森(Meissen)市,建立了一个陶瓷制造厂,想要借此来获得巨大的财源。


然而,国王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仿制一直不太顺利,直到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之后,情况开始有了巨大的转机——这个人就是约翰-弗里德里希-博特格尔(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一位炼金术士。


与其说他是一个炼金术士,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有一定化学知识的江湖骗子
 
1700年,当时还只有18岁的博特格尔和一位知名药剂师佐恩一起,宣称自己能够制造出一种神秘物质,可以治愈任何疾病并且能够点石成金。
 
消息传到了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那里,国王相信了他们的吹嘘,然后把他们抓到了自己那里,供给了他们大量资金,要求他们炼出金子来。
 
然而,谁都知道这种物质根本就研究不出来,于是骗到了一大笔钱的博特格尔想尽办法,逃出了普鲁士,然后来到了萨克森境内的德累斯顿
 
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一样很缺钱,于是他也把这位号称有超能力的炼金术士抓了起来,关进牢里,逼迫他炼出金子来。
 
被囚禁在地牢里的博特格尔被迫进行了徒劳的努力,在实验室辛苦劳作,试图生产出他宣称的神秘物质,从而重获自由。


可想而知,这种徒劳的努力根本不会有任何成果,到了1704年,国王开始不耐烦了,他命令科学家埃伦弗里德-瓦瑟-冯-茨希恩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去监督年轻的炼金术士。
 
但是炼金还是毫无成果,到了1707年9月,炼金术士博特格尔终于绝望地发现,金子炼不出来,而他的脑袋也将很快掉下来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他被迫提出申请,希望加入仿制瓷器的研究,以便赎罪。

他不想卷入瓷业,但这可能是他唯一的生路。
 
就这样,博特格尔和冯-茨希恩豪斯开始共事,一起试图攻克瓷器的难关。
 
1707年12月,国王兴建了新的实验室,让这两个人执行这项最重大的任务。
 
经过了无数的艰辛努力,在来自于弗莱堡的矿工和金属工人的协助下,博特格尔对不同粘土进行试验,并且在1708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他找到了一种产自于德意志施内贝格(Schneeberg高岭土,以及在1300摄氏度烧制瓷器的工艺流程方法。
 
1709年,国王在梅森兴建了一座工厂,梅森作为欧洲瓷都的历史就此正式开始了。
 
最初国王们只是想要金子,但是最后他们却从炼金术士这里得到了和金子一样宝贵的东西——陶瓷
 
在一代代德意志工匠的悉心研究下,梅森产的瓷器质量越来越好,最终取代了欧洲人心目中中国瓷器的地位,一度成为了在欧洲最畅销的瓷器。


法国人也在同时代出现了重大突破。
 
1768年,法国波尔多化学家维拉里在法国南部城市利摩日(Limoges附近,发现了丰富的高岭土矿,在当时的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扶持下,法国陶瓷产业也开始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井喷时代。


在一代代工匠的精心努力之下,法国瓷器在品质、设计、装饰上均达到了顶级水准,同时法国的贵族们也利用自己在奢侈品行业当中的影响力,让法国瓷器开始名扬欧洲,并逐步从德国迈森瓷器手中夺到了当时欧洲瓷器界“头把交椅”。
 
这其中,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侯爵夫人也功不可没,她作为当时“洛可可艺术”的代言人,在扶持法国瓷器方面不遗余力。


而瓷器技术也很快在欧洲其他地方蓬勃发展。
 
1719年,神秘主义者塞缪尔-施泰尔逃出梅森,来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向奥地利官方泄露了瓷器生产的秘密。
 
很快,欧洲的瓷器生产已经遍地开花,瓷器制造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行业发展一日千里。
 
18世纪晚期,英国人发明骨瓷,终于让欧洲人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陶瓷烧制技术,摆脱了中国的影响。


在面世之后,骨瓷因为其光亮剔透的特性,很快让欧洲人趋之若鹜,并且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而进一步抢占了世界市场。
 
在一步步的技术升级之后,骨瓷克服了早期的技术缺陷,并且样式越来越精美,直到今天仍旧是高端瓷器的代名词。

· 04 ·

为何中国败阵?

从欧洲瓷器发展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一开始欧洲人技不如人,造出来的瓷器质量远不如中国产品,但是欧洲各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艰苦的“攻关研发”,最终赢下了欧洲的瓷器市场,得到了巨额利润。
 
在一步步的技术积累当中,欧洲人进行了详实的技术研究,无论是早期收集情报,还是制造时的技术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精美的瓷器背后,是历代工匠积累的大量数据和资料到了工业时代之后,生产技术的差距变得更加巨大。
 
欧洲人以科学态度,仔细研究瓷器整个产业流程的细节,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知识,并且掌握了烧制温度和材料的所有技术细节,而中国瓷器的生产工艺在清朝前期达到了顶峰之后,确实出现了故步自封、固守成法的现象,没有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整个产业、促进产业进步。
 
从这一点上来看,清朝后期瓷器产业出口的急剧萎缩,也并不冤枉,这是科学在产业当中的胜利


在今天,我们理应吸取这一教训,不自满于任何得到的技术成就,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力争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升级当中赢得竞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复兴。相信我国在超算领域会很快重新回到领先地位。

(作者:香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