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个宝妈群里,看到一位妈妈吐槽: 每个孩子都有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多希望宝宝发脾气时是这样的☟ 可实际上是这样的☟ 别说这位妈妈崩溃了,小编遇到这样的都要崩溃!如果再加上摔东西、打人、自己撞头、“碰瓷”打滚……全家人都得发愁! 实际上,深受此害的家长可以绕地球N圈,别觉得只有咱们宝宝会这样,外国宝宝也一样~☟ 你尽管趴地上哭,我要是眨眼算我输! 一身力气,终于找到用武之处了! 宝宝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是这个年龄的正常现象?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下面小编就讲讲为什么2、3岁的宝宝爱撒泼打滚发脾气、摔东西! 宝宝突发脾气的原因在“可怕的2岁”时,宝宝易怒、易暴躁,说哭就哭: 积木堆不好哭,你帮她堆积木也哭,堆好后不小心塌了哭,再复原还哭,不堆了去玩其他的玩具照样哭…… 衣服穿不上哭,脱不下来哭; 中午吃饭时宝宝想玩玩具,你不给他,他哭;给他后让他去一边玩,先不吃饭,他哭; 拉屎拉不出来哭,拉出后给他冲掉了他哭,嚷嚷着让你赔他; … 宝宝是存心找事儿,还是家长教导无方?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给了我们答案! 儿科专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请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200多位婴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BBC将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 研究人员把能够记录心率的传感器戴在一个18个月的宝宝身上。通过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得知宝宝在平静玩耍下的心率平均值是130左右。(宝宝的心率高于成人) 当宝宝把圆柱体放入方孔受到阻碍时,宝宝开始感到沮丧,尝试几次依然不成功,瞬间躺地上哭闹发脾气! 而此时,宝宝的心率飙升到了180!180什么概念?想想跑步时心脏要跳出来的感觉,是不是很难受! ![]() 而这是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越生气,皮质醇就越多,导致压力更大,心率再次上升,从而感到压力更大,变得更沮丧,周而复始。 而这个年龄的宝宝无法自己脱离这个循环,需要家长的帮助! 发脾气时,怎么安抚最有效?通常我们会抱过来哄,但实验表示,抱着哄没有用! 实验又设置了一些容易让宝宝发脾气的任务情境,结果如前面的宝宝一样,心率瞬间飙升至180左右,而妈妈抱起安慰并没有效果,心率依然是180左右。 ![]() 研究人员解释称:“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拥抱他们,他们有可能反而觉得你在约束他们。” 随后,研究人员让这位妈妈试着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看!是小狗!” ![]() 结果小朋友的心率很快下降到130以下,压力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 ![]() 小孩的脸,六月的天,上一秒狂风暴雨,下一秒晴空万里! 结合研究人员的实验发现,分散注意力,是让发脾气的幼儿平静下来的最有效的办法! 如何引导宝宝控制情绪?![]() 宝宝大脑自控区域在20个月左右逐渐成熟,因此,宝宝2岁前和2岁后,家长的做法有很大不同! 1、2岁前安抚,转移注意力 此时大脑自控区域发育不成熟,而且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单纯讲道理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 最好的做法是,利用别的事物转移宝宝的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比较快地平静下来。孩子越小,情绪越不稳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转移。 2、2岁以上延迟满足、变通满足 如果说低龄孩子不会说话,通过哭闹表达自己的饿、渴、热、冷,那2岁左右以及以上的宝宝,哭闹发脾气,是他们的独立意识发展和自身能力之间的冲突。 简单来讲,就是想做的和他实际能做的,存在着不匹配。他们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并非都能立即实现。 所以,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你可以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气,并很理解。但他这种无理取闹的方式并不能说服你松口妥协他的要求。 ![]() 对于孩子某一些可以适当满足的需求,可以偶尔用延迟满足或者变通的办法,来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比如孩子闹着要出去玩,你就可以安慰孩子情绪的同时,告诉他“妈妈先做完这件事再陪你出去”,这就是延迟满足。 如果孩子闹着要买某个很贵的玩具,你可以建议孩子“哇,那几个玩具看起来好像更好玩哦!宝贝你自己去选一个好不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给他们一些选择,这就是变通满足。 注意两种极端1、 宝宝从不发脾气 从不发脾气和不乱发脾气完全是两回事,孩子不乱发脾气,这是好现象。 但如果从不发脾气,有可能是乖巧懂事,但也有可能是家人过于严厉,导致孩子无主见、软弱、甚至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为讨好他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变成这样吧! 所以孩子从不发脾气,家长也要有心观察孩子是哪种情况! 2、过于暴躁,甚至出现自伤自虐行为 ![]() 这是前段时间小康君在网上看到的一个问题,“宝宝一发脾气,就撞头撞板凳,甚至嘴里扯出血”。除了这位宝宝,有些宝宝可能还会咬自己、拍打自己、撕扯自己的头发等。 有些自闭症儿童也会出现这些行为,但多数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 ● 幼儿长期不被理解或强行禁止时,心里出现压抑、委屈等消极情绪。自我防御机制产生保护性反应(包括消极反应),通过虐待行为来发泄不满。 ● 如果幼儿需求不被满足,就会通过一些方式来寻求关注。但此时家长过于关注,则会强化幼儿这种行为。 这种特殊的情感宣泄行为,除了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认可,还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限制孩子的部位,当宝宝不再伤害这些部位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减少孩子的自伤行为,并教导孩子表达情感的正确方式! 小编吧唧吧唧宝宝一言不合发脾气,有自身生理上的原因,但若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愈演愈烈,不仅是哭闹发脾气,更是摔东西、爆粗口、打人等,那时问题就复杂多了。我们接受孩子的撒泼打滚,不是只停留在理解层面,还要慢慢教导孩子控制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