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欢喜》从丁一自杀到英子跳河:焦虑,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windy天意晚晴 2020-07-18
《小欢喜》并不欢喜,除了剧中“最温柔的妈妈”刘静患癌症这件事大家接受不了,还有就是丁一跳楼自杀和乔英子跳河未遂,并患上中度抑郁症,也让大家直呼心里“有点堵”。

可是有观众居然说,丁一自杀、英子跳河,太过“矫情”?可见,太多人,都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问题。

孩子的心理健康,真的不容忽视。
社科院做过一个调查,有一些高考状元工作后,表现不再出众。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学习特别好的小孩,都是家长威胁出来的。就像英子和磊儿,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

被逼出来的小孩,当时很努力,也取得了令大家惊喜的结果,可是长此以往,孩子内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被破坏了,那就是安全感。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被破坏掉了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随着孩子长大,人格逐渐成熟,焦虑被掩盖了,但是内心深层次的安全感被破坏后,终身都会对他有影响。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在于家长的教育模式。这几种教育模式,最容易引发焦虑。

◆父母的过度控制
《让孩子远离焦虑》书中提到,有一种父母称为“直升机父母”。家长天天在孩子身边“飞”,什么事都要管,吃东西、穿衣服、走路全要盯。
剧中宋倩就是典型的“直升机父母”,高中三年,英子从没有吃过学校的饭,都是宋倩做好饭送到学校。英子想吃豆浆油条,不允许;想吃火锅,怕上火,也不让。甚至逼着英子早晨生吞海参。

英子想要考南大天文,她不允许,想尽办法干涉,所以最后导致英子患上抑郁症。
丁一的情况也是这样,他爸爸说,孩子喜欢地质,可是他们非逼着他学习金融,结果虽然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但是睡不好,才有了休学以及自杀事件。

◆焦虑解释的模型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总是为了外部的评价,忽视了孩子内心的追求。

剧中,童文洁也是一个焦虑的母亲,在第一集,就对孩子说,如果你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这一辈子就完了。
同样,季胜利也说,如果季杨杨考不上大学,他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方一凡通过艺考,拿到了大学的通行证。季杨杨,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理,虽然后来他放弃了北理选择了慕尼黑大学。

我们去衡量一个人的时候,标准不要只盯着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人品、情商、个人特色、气概、探索精神,都比学习重要。
学习不好,不代表人生就完了。成功的人生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可走。
◆容忍或鼓励回避行为
如果家长建议或者帮助孩子回避,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每个人都假装没看见它。一个家庭明明有问题,但是不能说,大家都假装没有。这会令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知道某件事情是不能提的,他会产生焦虑。

剧中,刘静住院,他们夫妇瞒着季杨杨。季杨杨从蛛丝马迹里,感觉到了爸爸妈妈有事瞒着他。那一段时间,明显能感觉出他的焦虑。而且家里的气氛也怪怪的。
所以,不要在家里设置禁区。
◆拒绝或者批评
经常性的拒绝或者批评,都会让孩子产生焦虑。
◆冲突
父母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孩子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为习惯就是自我归因,小孩儿看到两个人打架,哪怕不认识这两个人,都会认为跟他有关系。

剧中,宋倩跟英子每次吵架,英子都会责怪自己。甚至,为了让妈妈少生气,让爸爸从博雅书院搬走了。即便是想要跳河,说的还是对不起,我不配做你们的女儿。

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减压。管理孩子的焦虑状况,可以尝试这样练习。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面对孩子的失败。你应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这很正常,因为妈妈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
而不是说:你别难过,这事不要紧,做坏了也没人说你!这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让他更加焦虑。
宋倩没有理会过孩子的感受,总是跟英子强调自己的感受,所以让英子也忽视了自己的感受,才有了后来的崩溃。

第二步:给焦虑的大脑重贴标签。
面对孩子的焦虑,尽量少提“焦虑”这个词,父母越过度关注孩子的焦虑行为,他就会越强化这件事。平常心对待就好。
也可以给焦虑起个其他的名字,把它叫做“恐慌先生”、“担心妹妹”,当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焦虑时,就能控制住它。因为焦虑就是这样,当你可以盯着它看的时候,它就离开了。

第三步:启用第二反应。
《论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也就是说,季文子遇事都要考虑三次才行动,孔子说,想两次就可以了。
一个人想干一件事,一想就去干,这很危险。一想,停下来,再想一下,再干,此时既想干,又有行动力,行动力与考虑之间是一种和谐关系。但是你想得太多,可能这件事就做不了了。
焦虑的人,在面对选择时,可能会有一个抵抗的心理,这个时候,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看可不可以改变。
一旦你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机会,也许很多决定就会改变。

第四步:关掉身体的警报。
身体一发警报,人就紧张。所以,我们要学会呼吸,平静自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地感受呼吸,就能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

第五步:学会让孩子做主。
俄国著名革命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该让每个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人,无论他怎样爱这个人,怎样相信他。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说: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财富,那就给他寻找财富的信心,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智慧,那就给他获得智慧的信心,如果我们不能代替孩子生活,那就给他生活的心。
试着把主导权教给孩子。有时候,你把权力给他,他不需要再去跟自己的内心或者家长做斗争,焦虑就会少很多。

第六步:鼓励
在你帮助孩子做出这些改变以后,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更多正面的力量。千万不要担心表扬孩子多了,孩子会翘尾巴,人这一辈子因为翘尾巴所犯的错误其实不多,大量的错是因为不敢做而犯的,一个有自信的人是没错的。
有句话说:永远自信,即便在犯错的时候。
自信的孩子,很少焦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