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为支撑,加快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方案》和“双高计划”均强调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变革,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价值逻辑 (一)从“割裂”到“融合”:实现教育域与职业域的有机衔接 (二)从“成才”到“成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变革 二、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外部共在影响 (一)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外部动力:以知识生产模式变迁驱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生机理:以高水平专业建设驱动人才培养创新 三、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人才培养理念的惯性思维与片面价值取向桎梏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二)职业教育内外关系的离散与冲突阻滞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变化引发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依赖 四、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路径 将“育人”价值理性贯穿于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始终,建构融合“三主体联动”和“四要素融通”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模式,有助于推进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 图 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助力育人理念革新 一是加强学生“强适应”能力的锻炼。二是强化学生“强专业”能力的锤炼。三是将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的培育贯穿职业教育始终。 (二)依托专业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提质进程 一是在专业建设中突出职业性。二是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三是发挥校企合作对专业群建设的推进作用。四是着力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三)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一是要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宏观指导作用。 二是要建立集“教研创”于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三是要搭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产教协同实践教学体系。 四是建构人才培养多元评价机制。 新时代,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应立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性规律,理性看待职业性与教育性的应然价值属性,在遵循理性逻辑与实践逻辑共在机理的基础上,确立复合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既要实现从传统的“就业”工具理性思维向“育人”价值理性思维的内涵革新,也要落实从“适应导向”向“创新导向”的培养目标转换,在此基础上,以“双高计划”着力打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为坚实依托,实现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生性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革。 (节选自《高校教育管理》2020年第3期,转载自高职观察) |
|